第74章
作者:成人的童话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最新章节     
    不过他也没直接进入空间去栽种,转身推着车子又出了院子。
    就那点儿土豆和红薯,根本栽不了多大一块地方,反正都准备弄空间了,那就再去搞些东西一起种了再说。
    粮食暂时解决不了加工问题,那就回头想想怎么弄再说,先买点相对容易的东西再说。
    他的目标是之前看过的,附近几条胡同最大的一家南北干货店。
    这家店占了几间连着的铺面,走过路过都能闻到各种海鲜干货以及香料混合的那股子说不出的味道。
    他又走了进去,先去拿了最常见的两斤大蒜、五斤生姜。
    不过再看看店里的货物,他又从空间里把剩下的钱拿出来大半。
    辣椒他买了几种,除了常见的朝天椒和产自保城府的望都辣椒,还买了半斤产自巴蜀的二荆条以及一点来自桂省的指天椒。
    原本以为能有个一两样的辣椒也就不错了。
    能买到这么多品种的辣椒,已经很是出乎李想国的意外了。
    毕竟不是后世,现在的四九城吃辣的能力显然还没开发出来。
    没看着就连川菜都昙花一现,现在几乎都凉了嘛。
    毕竟,这些辣椒剥出来种子种植就行了,剩下的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完全不算浪费。
    再就是看到有花椒,伙计说是韩城产的大红袍花椒,照例拿了一些,还买了点麻椒和藤椒。
    主要是看着这几样里面都有大半都是带着种子,显然这些货也没那么干燥,不过检查了确实没有霉变的,他也就浑不在意地各自抓了两把。
    虽然这几种本质都是花椒,但是味道各有侧重,以后完全可以根据制作菜肴需求,选用不同的品种。
    这些东西,本地唯一可能弄得到苗木的也就只有花椒,或者去买或者到城外的山里面去找,应该都能得到。
    但是品质就未必比的上这大红袍,另外的两种树在四九城就基本不可能找得到了。
    买不到苗,也就只能自己种,至于发芽率多高,能长什么样,就只能看命。
    唯愿空间给力一些,让自己能多种活几棵。
    毕竟他也不确定真的只种活一棵,会不会没法结果什么的。
    大料也买了半斤。
    这几样也都是吃种皮的,种子完全可以挖出来种植,不算浪费。
    就是种植方法自己真的不懂,只能看能种出多少算多少了。
    有这几种调料,已经能满足大半家常菜的制作了。
    甚至以后要再想办法做点豆豉和泡椒、泡菜,那川菜的灵魂调料也就基本差不多了。
    不过既然来了,他也不会放弃店里的其它东西。
    当然,如果不是种子的东西,他就没买了。
    毕竟,他是准备把这些东西种到空间里去,没有种子那都是一次性消费。
    真的需要存货,还是以后有钱的时候再说
    现在是秋冬季节,所以店铺里的货品品种就很丰富。
    李想国看的,自然是那些干果。
    店里除了闽省的桂圆干、荔枝干,滇省的酸角、落水松子、榛子这样的南货,也不乏红枣、黑枣、花生、枸杞、花生、栗子、腰果、松子、开心果、核桃、瓜子、东北榛子这些北方的干果。
    反正店里也没什么客人,李想国干脆就领着伙计,确认都是生货,又没剥壳的,就每样或多或少都买了一些。
    毕竟这些基本上都是可以用种子种植实生苗的。
    当然,实生苗必然就得面对一个问题,可能性状不稳定,另外就是生长期长,挂果也晚。
    但是自己完全可以选择性保留,留下那些符合自己需要的植株留着,需要的话,可以再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来发展。
    就像核桃从发芽到结果,要十年时间,换成荔枝的话就更久了,甚至可能需要十五六年才行。
    但是换成嫁接苗的话,只要三五年就能结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李想国也不在乎,毕竟相对而言,自己最多的不就是时间吗?
    就算十五年以后,连文革都没到。
    到了那时候,普通人有门路买得到的,恐怕也只剩大枣、瓜子、花生这些大路货,还得逢年过节才行。
    别的基本就不用想了。
    店里倒是有密云产的纸皮核桃,不过李想国就完全没兴趣买了。
    毕竟这个都是靠着无性繁殖来的。
    还是以后想办法到乡下市集,或者是去土地庙的庙会转转,看看有没有树苗可以买。
    毕竟那里,可能还有葡萄、山楂、柿子、海棠果这些果树的树苗嘛。
    伙计也是个话痨,用草纸帮李想国打包,嘴里也不停地给他介绍各种干果的产地,还问他为啥买这么杂又每样只买这点儿。
    李想国自然不能说是种空间里,就满脸纯真地随口搪塞过去。
    只说自家长辈让买的,为啥自己就不知道了。
    伙计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却也在心底猜测着。
    觉得这么大孩子一个人出来买东西,又只买这点儿,可能是哪家炒货店的孩子,这是让孩子出来看货拿样的。
    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也能看看各家实不实诚,有没有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什么的。
    真的到了进货采买的时候,大人会根据这些东西再来谈价钱什么的。
    要是不规矩了,只怕有生意也不会再做的。
    这样想着,所以伙计态度也更加热络,活儿也愈发干得麻利。
    看到生的黑芝麻、白芝麻,以及芡实、莲子这些东西。
    每种也都来个一两。
    至于那些穿心的莲子,去壳的芡实米他就完全不考虑了。
    除了这些,李想国的目标还有店里的那些香料。
    除了常用的大茴香、小茴香、孜然、白胡椒这些调料。
    就连草果、白蔻、肉蔻、红蔻、绿豆蔻、草蔻、香砂、砂仁、千里香、荜茇、母丁香等个人家少用的调料他也都买了一些。
    这些调料也都是用种子或者是果子的,而且很多本身都是热带植物。
    这要是能种植,以后就能省却很多事情,少去很多麻烦。
    当然,这里面大半调料他也都没有用过,就连上辈子都只听过名字。
    甚至很多还是那伙计跟他介绍才认识的。
    但是这也不妨碍他先买了,尝试在空间里面种了。
    他也没抱太大希望,不过要是每种能有几颗种子能发芽结果就是赚到了。
    当然,要是一个都不发芽,那他也认了,最多就是亏点钱罢了。
    但是尝试过了,总归不留遗憾。
    最后称重算账,装了大半袋子的干果没花几十万。
    反倒是后来这些香料加起来也没几斤,反倒花了六七十万。
    这只怕已经是很多人三四个月甚至小半年的收入了。
    这也让李想国感叹这些香料价钱的昂贵。
    难怪当初意呆利人和阿拉伯人坐地收钱,垄断欧洲香料贸易发了大财。
    到了大航海时代,又会有旷日持久的香料战争。
    后面几十年,这些东西甚至很难买得到。
    要想生活过得去,穿越务必学厨艺。
    这些调料迟早必然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后面相当长一段时间,市面上连肉都很难搞到,就更不用说这些调料了。
    只怕不是因为很多调料都是药食同源,甚至可能彻底从普通人的世界里消失不见。
    自己没什么门路,那时候想弄到这些调料不说绝无可能,至少也是千难万难。
    当然就算学厨,李想国为的也只是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真让他去给别人当厨子,伺候那帮子“主任”、“院长”、“大领导”,他是半点兴趣都没。
    自己只想躺平,又不是要借势往上爬。
    毕竟爬得越高,后面风险也越大。
    大家最好能一直保持普通的革命同志关系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