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作者:成人的童话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最新章节     
    看到前方湖水在望,李想国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副手闷子。
    没办法,没有劳保手套,暂时就只能戴这东西将就了。
    戴好手闷子,李想国取出柴刀朝前挥动着。
    镰刀,还是算了。
    自己买的镰刀的钢口可是挺好的,想来拿着割稻子麦子应该不错。就是钢口太好的镰刀,尤其是磨得太锋利的时候,拿来割谷子搞不好都可能崩刃,更何况用来割这些玩意儿。
    真的拿来割芦苇,回头只怕那刀估计就只能拿来当锯子用了。
    说起来,要是专门打草,最好用的当然是扇刀。
    用腰力带手,挥动间,刷刷就能割下来一大片柴草。
    只要后面再把草拢起来扎捆就行了。
    不过自己又不是来打柴草的,要的更是不多,所以拿着柴刀凑合着就算了。
    刷刷几刀下去,身前的一丛芦苇就被他从离着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直接斩断。
    上面半截芦苇落下来,草屑、灰尘四散落下来,扬起一阵烟尘。
    李想国也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伸出柴刀划拉一下,将砍掉的芦苇杆拢起来扔在一边。
    李想国拿出铁锹沿着身前这丛芦苇的根部朝外一点,将锹尖垂直插进泥土里,用脚踩下去。
    铁锹也轻松地插进松软的淤泥里,稍作凝滞,随着几声细微的咔咔声响过,铁锹也径自插到了底部。
    芦苇也像竹子有着竹鞭一样,地下有着水平生长的匍匐地下茎。
    通过地下茎分生,也是芦苇非常重要的一种繁殖方式。
    这地下发出的声音,就是四周多余的根须被切断发出来的。
    围着芦苇挖了一圈以后,李想国再把铁锹踩进土里。
    怕掰坏铁锹或者锹把,他也慢慢地搬动着锹把,借助杠杆的力量,倒是很轻松就将带着大团泥土的芦根从地里挖了下来。
    将芦根提起来,连着泥土收到空间里面,再去挖下一丛芦苇。
    如是反复,李想国挖了十几丛芦苇才停下来。
    李想国挑的,都是那种足有三四米高,一根根长得足有手指粗细的芦苇品种。
    这种似乎是白皮苇,当然各地叫法肯定也不一样。
    是芦苇中长得比较高的品种,也是各地用来制作苇编的主要品种。
    以前没有各种现代化的材料。
    不管藤编、竹编还是苇编都是制作生活物资的重要手段。
    真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不过随着时过境迁,这些编制物品也渐渐落伍。
    不管是精致的还是粗陋的,都失去了市场。
    后世,有个成语叫苇编三绝,意思就是说苇编的三种失传情况。
    环境改变,没了芦苇;
    手艺没传人,没了技术;
    还有一种最致命,基本无解的情况:生活条件好了,苇编器物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市场没了,这老手艺也就彻底没了前途。
    比如席子,不管是竹子、高粱秆还是芦苇编制的制品都有个最大的缺点:翘起的篾片和毛刺容易扎人或者是割伤手。
    所以如非迫不得已,是不能直接光着膀子躺在上面睡觉的。
    尤其是使用年头儿久的席子,都被盘得通红,那上面的毛刺,硬度堪比金铁。
    只要扎到就是一个很深的伤口,被划到就是一个大口子。
    随便换成纤维素、化纤等材料的席子,哪儿有这样的问题,而且这些材料也有更好的亲肤性,睡起来也更舒适。
    也更方便清洗。
    外加着又是机械制造,价格方面也更有优势,更加美观……
    所以,哪儿有几个人还去买那些席子?
    当然,李想国弄这个,也不是为的拿来编东西。
    这种芦苇的叶片宽大,四九城太冷,真的搞不到大叶的箬竹。
    以后五月节,就可以掰了这种芦苇的叶子,拿来包粽子。
    似乎四九城这里喜欢吃二米粽子,用黄米和江米。
    江米是籼糯米,自己这买的是小圆粒的糯稻,是粳糯米。
    不过自己倒是更喜欢粳糯米的口感和味道。
    再加上这芦苇,似乎自己还真的把粽子的材料都凑齐了。
    甚至刚发出的芦笋芽还能当成芦苇笋来吃。
    至于别的,建筑、造纸……这些对他倒是没什么吸引力。
    甚至以后真的要在空间养鱼,那也得有食物,外加着可能也需要有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什么的。
    像草鱼、鲤鱼和鲫鱼,就都喜欢吃芦苇。
    挖够了芦苇,李想国收起东西,起身出了芦苇荡。
    继续沿着河岸搜寻。
    看到一片枯草丛中,零散分布着几根挺起草杆。
    这些草杆顶部分布着零散的纤细茎秆,看上去就像只剩伞骨的破雨伞。
    这是典型的伞形科植物的特征之一。
    水边最常见的伞形科植物,那自然非水芹莫属。
    他的眼睛一亮,拿在手里仔细辨认一番,再捏碎送到鼻子边上闻了一下。
    着铁锹挖掘一番,然后还拿到手边闻了闻。
    他也确认了,这就是水芹菜。
    也同样挖了一些宿根收到空间。
    看到这个,他也想起来四处找了找,不过可惜确实没找到哪里有毒芹菜,他也只好作罢。
    这个在水边也挺多的,幼苗的话,倒是跟水芹容易混淆,但是这个季节区别就大多了。
    毒芹长得比水芹可高多了,二者的味道也有显着区别。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写个“棒梗的一百零八种死法”的系列番外。
    嗯,作为一个懒得写情节的“伪写手”,我只负责提供方案。情节桥段,由你们自己设计,dIY你行的。)
    再转了一会儿,他又挖了几丛香蒲。
    香蒲的嫩茎和嫩芽也同样可以吃。
    就算不种在空间,院子里的池子里收拾出来,也可以在边上种上几棵。
    很多人都说香蒲没味道,其实只是相比味道浓烈的菖蒲而言。
    香蒲本身也是有味道的,就是味道很淡。
    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着淡淡的味道,闻着让人很舒服。
    尤其是蒲草开花的时候,香味更加迷人。
    而且蒲棒点燃还能驱蚊(实际上,啥草都能……),可谓是作用多多(对猪脚而言,并没有。除了自己吃,剩下就是喂鱼的用途。)
    除了这几样,绕着湖走了大半圈儿,李想国再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也就是一些柳树。
    沿着湖边走,芦苇丛中不时就能看到一丛丛矮树,看着枝干和残叶,李想国判断出来,这东西是红皮柳。
    走到近前仔细看,他也发现,这树显然也有多年没被修剪过,粗的枝条甚至比鸡蛋还粗。
    可以确定是无主之物。
    这足有水桶粗的柳树,可是上好的木材,可以打家具,甚至用来做棺材呢。
    李想国毫不犹豫拿着锯子砍下来,回家直接挥汗如雨,斧子锤子齐上,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做了一整套七十二条腿的家具,外加两口雕龙画凤的棺材。
    (以上两句,是作者在发疯,请勿太在意。
    前后改写了好几种柳树,简单查了一下,结果发现竟然都不是华北本土植物。
    当然也可能是,但是我没去专业网站确认。
    反正本土柳树品种真心不少来着,品种不对的话咱再换呗。
    写到这里,想起另一个问题。
    一个个作者在给猪脚选妃时候,往往都言之凿凿地在小说里分析一番。
    哪个出现的女配可以娶,哪个不能娶,其实也挺像我这心路历程的。
    事实上能不能娶,那不得看猪脚自己什么撒泡尿照出来是什么东西吗?
    你自己混成一个辣鸡,还能怪娶的老婆不对,所以日子没过好。
    后边儿有着娄半城的贴补,还把日子过得苦巴巴的,甚至还会因为老婆成份被批斗;
    娶个傻白甜的秦京茹,就觉得这日子就能过得红火,能彻底跟贾家切割;
    娶个于莉,以为自己熬到改开,就能自己开店发财……
    除了这几个能配得上猪脚。
    剩下白眼狼的何雨水不能娶,太现实的于海棠不能娶,冉姓女子、尤姓女子、唐姓女子……全都不能娶!
    ……
    这都什么思维定式?
    有系统的,系统靠不住;没系统的,性格不行。
    你一顶门户的男人都靠不住,就打算指望着一个女人给你撑场子呗。
    你咋不让她去当半掩门,劈开俩腿养着你算了,那不是更省事儿?
    毕竟后世真爱女子都有卖淫养男友的;还有男人发现女友卖淫,自己出房子合伙的。
    连这点都不能容忍,你算个什么猪脚!
    所以,这就是小说里把猪脚配偶的女一号直接就给扁平化了。
    说起来也不用你真的牛逼,但凡你让猪脚正常点儿。
    哪怕让他穿越再早点儿,娶了贾张氏。
    你日子不也能过得红红火火,一样能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思维固化。
    这个年代的女人,即便泼辣如贾张氏,也依然摆脱不了三从四德,男人附庸的尴尬地位。
    一般而言,就不可能是一个家庭社会和生活的决策者。
    不管家庭行为还是社会行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家庭里顶门立户的男人的态度来决定的。
    在这个年代逼逼赖赖“妇女能顶半边天”,玩那套“男主外、女主内”,将一切邻里活动交给女主,你不觉得跟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套,跟谅解书的拉拉扯扯有什么区别?
    你不就是盼着包子女主\/猪脚父母心善,贾张氏上门闹事。
    又或者悍匪女主什么的,天天硬刚贾家。
    ……
    再来水个几十章?
    实际上,这样的猪脚不是废物还有谁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