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半岛战争与即将到来的巴塞尔公议会
作者:覆舟水   是,教宗最新章节     
    “他们呼喊着,为了教会和人民!”
    从罗马通往南方的行军大道是古罗马帝国在覆灭前修缮得最完善的道路网系统之一。
    这里汇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通路,向北连接罗马城,向南通向那不勒斯,向东翻越亚平宁山脉,向西抵达安奇奥海港。
    自丕平献土以来,圣城的罗马军无数次从这条大道启动南征,南意大利的拜占庭(东罗马人),再之后是诺曼征服者欧特维尔家族,再然后是阿拉贡人、卡斯蒂利亚人,将来还会有法国人、西班牙人。
    南意大利从来没有在政治意义上属于过本土民族,她长期处于外国势力的统治下,形成了有别于商贸气息浓郁的北意大利的黑帮文化。
    后世广为流传的“西西里黑手党”便脱胎于古代的那不勒斯黑帮,本质上是高度家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土匪。
    这些土匪大部分是因为战乱或饥荒背井离乡的难民,却也不乏反抗教会暴政的能人志士加入其中。
    成百上千的罗马军背着辎重包行走在行军大道上,沿途的居民牵儿带女,缦立远视,好奇地望着这支“他们”的军队走向南方。
    一伙来历不明、衣着统一的平民队伍挥舞着旗子站在军队旁,为首的带着众人高声疾呼:“反对战争!罗马人滚回罗马!”
    “反对战争!罗马人滚回罗马!”
    在军队最前方的将军和身边的侍卫冷哼一声:“哼,当初奥地利入侵我们的时候,这群家伙怎么没站出来,肯定是心机不纯的投机分子,赶快让审判庭把他们抓起来细细拷打,一定能问出那不勒斯奸细的消息。”
    满脸皱纹的博尔哈主教连忙制止:“哎哎哎,不可,不可,审判庭的小伙子下手没个轻重,万一打伤了他们可如何是好?”
    那名将军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主教,这可是可能牵扯到奸细的大案,怎么可能不打伤?”
    “不不不,您的推论完全是基于主观的论调,耶稣训诫世人,理性思考才是寻觅道路的正确方式,请让我和那些年轻人谈一谈吧。”
    说罢,博尔哈主教不等将军回话便翻身下马,向抗议的人群走去。
    那名拉丁人将军无奈地揉了揉额头,努嘴示意左右前去保护主教安全——他毕竟是军队名义上的领导,安全不容马虎。
    “各位。”
    博尔哈主教乐呵呵地挡在抗议者面前,不让他们阻碍大军通行。
    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规矩,人们纷纷停下抗议,由为首的中年人出面沟通。
    中年人颇为优雅地俯身行礼:“这位修道士大人,我是亚历克斯·德·吕宁根,曾经是法兰西王国的一名男爵,这些人都是我的领民。我们因战乱逃难至此,不忍见同样的惨剧再次发生,故在此抗议,请求教皇冕下放弃入侵那不勒斯的战争计划,给人民讨得一条活路。”
    “这不是战争。”
    阿方索·德·博尔哈摇头晃脑。
    “那不勒斯的阿方索陛下,身为阿拉贡人却统治意大利的土地,本就于理不合。兼之,其屡屡侵害主的疆域,犯有‘对上帝发动战争罪’。此次军事行动,旨在为那不勒斯的广大人民推翻外族统治,从阿拉贡人的手里保护那不勒斯人……”
    “修道士大人,你我都是正常人,那不勒斯人到底有没有被压迫,难道我还看不出来吗?”
    亚历克斯·德·吕宁根摇头道:“现任的阿方索陛下相比当年安茹王朝的国王,更愿意将那不勒斯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那不勒斯人安居乐业,我们在当地也不像在教皇国那样受排挤,不需要外人的解放。”
    “不不不,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博尔哈伸出一根手指,“为世俗的争斗而死固然轻于鸿毛,然而为神圣的圣战而死,那是重于泰山。无论战士亦或百姓都必然感恩戴德地迎接战争,怎么会不需要教会的解放呢?”
    “我也是无数那不勒斯人之一,为什么我不愿意?”
    “是啊是啊,我们也是。”
    “我们要和平地活着,没人该为战争而死。”
    贵族男子身后的众人立刻应和起来。
    博尔哈眼见自己的话语毫无效果,终于扯下了伪善的假面。
    他恼羞成怒地戳着权杖,指着男人的鼻梁呵斥道:“你这么纠缠不休,究竟意欲何为?来人呐,给我将他们拿下好生审问,我倒要看看你们是不是那不勒斯人的奸细!”
    准备已久的侍卫一拥而上,一阵拳打脚踢,瞬间便将这群毫无防备的平民绑成粽子。
    亚历克斯恼怒地喊道:“你这修道士,我们是来辩论的,你怎么说不过就打人啊?喂!”
    他试图大吼地扑向博尔哈,却被牢牢绑紧的绳索死死绑在战车上。
    众人的叱骂直到几十米外都能听清,而久经沙场的老主教博尔哈显得非常镇定,静静地坐在马上一动不动。
    这只是行军路途中无需放在心上的小插曲。
    经过半年的修整扩军后,终于达到一万大关的罗马军稀稀落落地开赴那不勒斯。
    巴伐利亚内战、普鲁士战争、英法战争、克里特岛战争(奥斯曼进攻威尼斯)、摩洛哥战争(葡萄牙入侵北非),如今又要再加上一场即将到来的那不勒斯战争。
    1447年上半年,欧洲一如既往地打成了一锅粥,死人数量又创新高,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远在奥地利的一行人并不知晓发生意大利的一切。
    新官上任的罗贝尔还没来得及尝试他近卫军军团长的权柄,就被弗雷德里克公爵催促着上路。
    这支包含了诸多奥地利贵族和随行军旅的队伍的行进目标,是隶属于神圣罗马皇帝的西部飞地,紧挨瑞士联邦西北边境的巴塞尔城堡。
    他们去往此地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避暑。
    1447年的春夏交接之际,德意志和法兰西的贵族,意大利的商人,罗马的教皇和来自四海八方的修道士,将于不久之后齐聚这座奥地利的西部飞地城堡,参与一场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公议会。
    神圣罗马并不团结,各方势力各怀鬼胎。针锋相对的世俗领主与天主教会之间,一场黑火药般致命的危机正在悄声酝酿。
    贵族与教会间的矛盾早已是公开的事实,德意志诸邦的主教任免权究竟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按理来说,夹在罗马教会与奥地利公爵之间的罗贝尔·诺贝尔应当无所适从。
    然而他此刻的内心格外平静,他的一生从未如此平静过。
    与他共乘一车的艾伊尼阿斯·西尔维奥·比克罗米尼微微一笑。
    “看来,你已经作出了你的选择,这也许很艰难,但追寻人类的本性绝不会令你后悔。”
    “艰难吗?或许比想象中简单多了。”
    罗贝尔撑着下巴,望着马车窗外慢慢挪移的风景。
    “格热戈日也会来这次公议会吧?真好奇我们再见时的情景,艾伊尼阿斯大人难道不期待重逢故人吗?”
    艾伊尼阿斯的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托马索(尼古拉五世)那张常年维持着无奈表情的脸庞,不禁轻笑一声:“确实很期待。”
    奥地利长达一公里的参会队伍缓缓向西而行。
    队伍最前方领头的乃是资历尚浅的维也纳南部巡察官与城防官。
    听说新任的近卫军团长指名道姓要他们随行。这并不令人意外,士兵都听说过,他们都是军团长一手带出来的得力干将,彼此配合默契,屡立战功。
    朱利奥倒是对此十分高兴。
    毕竟他常年以新时代的圣骑士自居,现在升职加薪,又不妨碍和主君交流感情,双倍的快乐叠加在一起,简直是如同梦幻般的时光。
    可雅各布就不那么开心了。
    自从一个多月前出了手下士兵和修士联手欺压市民的事件,罗贝尔大人似乎误会他在其中扮演了某种并不光彩的角色。
    那个参与的修士被罗贝尔下令关进审判庭的地牢,至今杳无音讯,八成是成了下水道老鼠肚子里的美食。
    可那些参与了案件的士兵,雅各布当时刚刚担任城防官,根基维稳,他没有敢重刑伺候,只是抽了十几鞭子敷衍了事。
    他现在就像之前的弗雷德里克一样,根本不好意思和罗贝尔对话。
    怎么办,他该怎么和大人解释?
    大脑空空的朱利奥看不出他的为难,他只能把忧虑锁在心里。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