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自由邦之梦
作者:覆舟水   是,教宗最新章节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佳人共聚山阴县的兰亭(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挥毫泼墨,大笔书写下名动万古的长文名篇《兰亭集序》。
    公元1448年7月15日,同样一个天清气朗的日子。在间隔兰亭千万里的遥远西方的布拉格,一场别开生面的聚宴拉开序幕。
    宴会的主人翁,波杰布拉德的伊日,身着阔口短衫和棕黑色褂子外套,大大咧咧地坐在上座,对左手坐了一排的奥地利使者龇牙嬉笑。
    “别客气呀,尽管吃,吃不够还有。”伊日嘻嘻哈哈,“我和你们的头头有过一面之缘。聊,都可以聊,没什么不能聊的。”
    在伊日右手边,一排圣杯派的士兵盖特曼面露不善之色,把从未经历如此场合的约翰盯得头皮发麻。
    法罗郑重地点头,笔直地坐直身体,右手拿起一块死硬死硬的黑面包泡在羊奶里塞入嘴中,看起来吃得津津有味。
    其他使者也纷纷拿起刀叉,对面前和砖头一样坚硬的黑面包使出浑身解数。
    唯独约翰迟迟拿不起刀叉。
    倒不是不想给东道主一个面子,主要是……
    约翰看着这块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大黑球面露难色。
    这么粗糙劣质的食物,估计只有农奴和那种下等人才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咽下去吧。
    竟然让贵族高贵的口腔和胃接受这种下等的食物,可恶,莫非这位国王陛下是在给他们下马威吗?
    他误会了。
    伊日不是不想给使团准备更丰盛的宴席,但是布拉格已经没有其他能吃的东西了。
    被围困将近半年,多年的存粮都被伊日分发给了军队和失去交易渠道的市民。好处是,得到粮食的市民无不感恩戴德,将伊日比作了扬·胡斯一般的伟人。坏处是,再这么持续一个月,全城男女老少就得一块吃土了。
    感受着约翰由内而外不喜欢黑面包的情绪,伊日尴尬地笑了笑,将粮食短缺的现状告知了众人。
    “如此如此,所以,实在拿不出更好的餐饮招待各……诶?”
    话音未落,约翰突然动手把一大块面包泡进奶水,猛地塞进嘴巴。
    他费劲地嚼烂,吞咽,被粗糙的食物渣噎得够呛。
    “其、其他人都吃得下,我凭什么不可以,咳咳咳咳,呕……”他剧烈地咳嗽,连忙用羊奶把差点吐出来的面包泥压了回去。
    “哼,哼哼。”约翰不无得意地笑了起来。
    想下马威我?这点道行还早了一万年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三巡酒分别是羊奶、白水和羊奶,五味菜分别是黑面包配羊奶、羊奶配黑面包、黑面包配白水、白水配黑面包以及黑面包泡馍。
    餐饮完毕后,众人坐在原位,奥地利使团的成员纷纷将目光投向伊日。
    外交使团的团长约翰·布莱特日奈·兰开斯特率先开口:“国王陛下……”
    “哎。”伊日起手制止了他:“我是圣杯派领袖,兼领波西米亚摄政王,怎敢以国王之名自居呢。”
    “咦?”约翰惊疑不定地道,“可是您不是已经登基称王……”
    “那都是坊间的谣言。”伊日轻笑着说,“我从来不敢以国王自矜,住在王宫也只是为了保护先王家眷的安全。如若不信,使者大人可以问一问我这边的兄弟。”
    约翰看向长桌对面。
    十几双阴沉似水的眼睛透露出“再废话就弄死你”的眼神。
    “……算了,我相信陛下……不,摄政王阁下的信誉。”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约翰终究还是屈服于肌肉的力量。
    原来这才是下马威吗?你妈妈的吻。
    伊日轻轻端起木酒杯,啜饮着杯中珍贵的麦芽酒。
    他颇为怡然自得地翘起了二郎腿,摘下了头顶的宽毡帽:“使者大人,既然我们的时间都是如此宝贵,我觉得就不必拐弯抹角,直入主题吧。”
    约翰整理了一下领结,郑重其事地说道:
    “摩拉维亚,乃至整个波西米亚,将成为自由邦。”
    “自由邦?”
    时间回到两天前的傍晚。
    罗贝尔与约翰同坐在酒馆的小隔间里促膝长谈。
    “是的,大人,这是我预想的一种新型国家形式。”
    “自由(liberta)……”
    罗贝尔沉吟思索。
    在拉丁语中,自由(liberta)最初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古欧洲,自由与解放其实是同一个含义。德意志农民起义军常常被翻译为农民自由军,其实也可以翻译为农民解放军,因为解放和自由在德语中是同个单词(befreien)。
    “你所构想的自由邦,是打算解放波西米亚的农奴吗?”
    农奴制是欧洲特有的强制性人身依附制度,类似的存在在亚洲一般称之为劳役而非佃农,因为佃农是自愿租地耕种或契约农业工人,而农奴是纯粹的庄园主私产。
    农奴制的历史在欧洲源远流长,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而为将其废除的斗争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农奴制在震动世界的【1848年大革命】前后废除,而外号“欧洲地板”的俄罗斯帝国更是直到帝国末期的【斯托雷平改革】才全面摧毁了农奴制。
    农奴具有多种存在形式,究其根本就是“时段固定的强制性劳役”。
    且农奴的日常工作不只有种地,而是包括耕作、放牧、兵役、陪领主打猎游玩、打扫城堡卫生、替领主送信跑腿、甚至受命去工厂上班在内的乱七八糟的杂活。
    农奴每年的劳役时间并不固定,有些开明的领主只要求农奴每年匀出五分之一的时间出工,而苛刻的领主则甚至会逼迫农奴出工半年,连耕作私田的时间不给留下。
    同古罗马的奴隶制一样,农奴代代相传。农奴制唯一相对奴隶制先进的,是农奴可以在向庄园主上交一笔“遗产税”的前提下将家产继承给子孙后代,这个遗产税可以是农副产品或者钱币,且农奴被允许在上交“迁移费”后迁就外地,就此脱离农奴身份。
    当然,和大部分制度一样,农奴制也有它的积极意义。
    依照法兰克时代留下的封建法,依附于领主的农奴和领主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是双箭头。农奴要为领主服免费劳役,相对应的,领主应当组建军队为农奴提供免费保护,并在收成不好的时期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起码不能饿死人。如果农奴里出现了老弱病残者,领主无权将其驱逐,必须赡养他们的余生。
    且农奴不同于奴隶,领主对农奴的惩戒必须通过封建法庭的审判。如果是领主有错在先,例如索取了过多的税赋,领主的上级贵族有权力对其进行罚没地产的惩罚,也就是所谓的“不好好干就别干了”,客观上偶尔能替农奴主持正义。
    所以,不要再冤枉欧洲人殖民非洲,把非洲人当奴隶了——其实他们拿本国人也当奴隶。转而采用非洲奴隶,仅仅是因为本国人在非洲水土不服,死亡率过高罢了。
    最后,农奴是土地的附属品,在领主交易地产后,农奴通常会连带在土地上卖给新的主人,而不像奴隶制那样跟人走。
    “是。”约翰肯定地点头,“农奴的存在会使地方贵族的势力不断膨胀,这种情况在波西米亚尤为严重。如果我国打算保持在波西米亚的长期存在,这点不可不防。”
    “自从阿尔布雷希特皇帝驾崩后,波西米亚持续了多年的空位期,给了地方贵族坐大的机会。后来的乌拉斯劳斯陛下也没有试图改变这种现状,这才有了今日之灾殃。”
    “确实。”罗贝尔感同身受,“当日乌拉斯劳斯陛下去世后,波西米亚的军团当即被那些大贵族拆分散伙,害得我军侧翼空缺,成何体统?”
    “解决地方贵族,硬来唯有战争镇压一途。”约翰微微一笑,“我知道主教您不喜欢战争,那么釜底抽薪的手段,一定能让您满意。”
    “好,那就这么……”
    “且慢。”约翰抢先道,“我所构想的自由邦,不止是解决农奴问题,还有宗教,也就是胡斯异端派的问题。”
    他用一个翻阅历史文献的动作对罗贝尔无奈道:“扬·胡斯是五十年前就去世的死人,往常的异端学说在教主去世后很快就会溃灭,但胡斯派似乎不是这样。”
    “他们有完整的社会构思,也曾诉诸行动,建立过圣经共和国。综上来看,胡斯主义并非普通的异端思想,但也没必要把他们当成什么洪水猛兽。”
    罗贝尔下意识朝门外看了一眼。
    把守房门的士兵给他了比了个“没问题”的手势,他才示意约翰继续说。
    于是约翰接着说道:“伊日曾经是胡斯起义军的领袖,但他也乐意融入现有秩序,把异端思想的传播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还有那些士兵,许多都是胡斯徒,但他们并不因此抗拒为奥地利打仗,反而比普通士兵更加英勇,这让我想起家乡英伦岛的某些异端信徒。”
    “我听说,主教和陛下在奥地利曾经接纳过一部分胡斯徒,至今安居乐业,没有再惹出祸端。我想,妨碍在和解之路上的阻碍只有一个而已。”
    “你是指,教廷?”
    “正是。”
    约翰十分甚至九分地满意于主君的思路敏捷。
    “而这个阻碍,我猜不久之后就会被陛下解决。到时候,一个农奴自由、宗教自由的崭新波西米亚将成为您的杰作,而亲手铸造如此开明社会的奥地利皇帝,也将从‘暴徒的帮凶’摇身一变成为受拥戴的明主,重获波西米亚的民心。”
    “挺好的——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