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十字军,启动!
作者:覆舟水   是,教宗最新章节     
    雄鹰蹬动腿枝,扑向苍蓝天际。
    粗壮的白桦木枝干间,朦胧惺忪的光晕透射而过,随着雄鹰矫健的身影愈升愈远……
    当雄鹰的身姿翻越亚平宁山脉,一片浩瀚的古建筑群渐渐在云端之下的冲积平原上浮现——连绵不绝的石垒哥特式教堂,沿山脉起起伏伏的村落炊烟,迎着海风喷涂黑气的冶炼风炉,一座繁华的人类城市坐落于台伯河河岸上的七座山丘,是为“七丘之城”。
    在法兰西和日耳曼甚少见到的古罗马建筑,在这里比比皆是,足以令全世界渴求知识者望而兴叹的大图书馆,于此地拔地而起。
    时隔两千年依旧辉宏坚挺的大斗兽场,林立的古罗马大理石柱共同支撑起万神殿的脊梁,斑驳砖石间流露出古老气息的环形台阶与喷泉,震撼人心的永恒圣天使堡屹立不倒。
    这里欧洲的心脏,亿万基督信徒憧憬的彼方,欧罗巴与意大利最闪耀的明珠——圣城·罗马。
    ——尽管任何人都对这座历史悠久、神秘伟大的圣城不吝赞美之辞藻,但不得不说明的一点是,在城市规模上,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之交的罗马城可谓英雄迟暮。
    是命运,亦是遗憾,以罗马的纬度为界,意大利半岛被分为广义上的“北意大利”与“南意大利”或狭义上的“意大利”与“两西西里”。
    在罗马城以北,文艺复兴的气息几乎走进千家万户,在佛罗伦萨,在费拉拉,在威尼斯,在米兰,在热那亚……几乎无人不在传唱专业歌唱团的乐曲,无人不在
    居住在城市的小市民不再念诵陈腐的《圣经》,传唱格里戈利圣咏被视为乡下人的固执——文艺复兴艺术家为他们展现了一幅更美丽的生命画卷。
    在新世界,绘画家将一丝不苟地临摹人的神态奉为圭臬,雕塑家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的圣经神话,音乐与艺术、生活与梦想,一切的一切都将是崭新的,和衰弱陈腐的旧世界形成泾渭分明的鲜明对比的。
    北意大利诸城邦就如同曾经的希腊诸城邦一样,小心翼翼地孕育着新世界的萌芽,并伴随地中海的商业贸易,将这份萌芽播撒至欧洲与近东。
    人们重新开始翻阅古罗马与古希腊的书籍文章,探讨着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智慧,神学不再是世间唯一的学问,而流行起古代的学问——【科学】与【哲学】。
    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地球和太阳究竟谁是宇宙中心?满天繁星究竟离我们有多遥远?月亮和太阳究竟孰大孰小?
    白马是非马抑或仍旧是马?教育究竟该不该从理性出发?是公民依附于城邦存在抑或恰恰相反?人的权力是由天所授还是由神建构?
    发达的城邦贸易给予市民更多的闲暇时光,令他们有闲心研究起真正的人生之问——我是谁?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
    而当这些哲学的拷问愈发闪耀,人们便不由自主地看向那只房间里的大象,那个阻碍在人类自我解放事业尽头的巨大障碍——神明。
    雄鹰掠过亚德里亚海,奔赴美丽的那不勒斯与西西里,这里是罗马以南的南意大利大地。
    伊比利亚是神圣的土地,数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最终以格拉纳达的灭亡为收尾,他们相信自己拥有神的庇佑,当伊比利亚人占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这份宗教狂热跨越海洋传达给了南意大利人。
    这片贫穷的大地没有城市与文艺复兴的土壤,而是封建主、教士与农奴的囚牢。
    南方人如大海中的浮萍一般无所依靠,唯有自诞生起便庇护着自己的家族(family)提供安心与温饱。
    一个个村庄宛如一座座囚禁梦想的露天监狱,甚少有人在被征召参战之外的情况下离开故乡,更多人一生都困在这里,不曾仰望过陌生的天空。
    家族、贵族与农奴庄园,三座大山压迫着南意大利人的每一根神经,当人们无助地伸出手,渴求一份救赎,握住这双手的是目光贪婪的天主教会——另一个骗子。
    等待苦难人民的是下一场苦难。
    教皇国作为独特超然的存在,横亘在南北意大利之间。罗马作为教皇国内独一无二的圣地,是南北意大利的分界标志。
    这座城市已被上帝抛弃,渐渐凋零衰败。
    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城作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一度拥有超越百万级的人口。同时代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比罗马城更加庞大。
    一千五百年后,罗马城的人口约为四万户。
    失去了帝国的粮仓北非与西西里后,单凭意大利无法供养百万级的人口,罗马人口随着帝国一同凋零。
    当“十字军来自希腊”的喜讯被教廷神职人员传播出去后,沉寂多年的圣城沸腾了。
    1291年,第九次十字军宣告结束,战争以耶路撒冷王国的覆灭为结局,埃及苏丹最终灭亡了十字军在巴勒斯坦与叙利亚建立的十字军诸王国。
    1396年,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于尼科堡战役击溃了十字军联军,一举侵占了大部分巴尔干地区。之后坑杀了贵族外的上万士兵,残暴之行深深震撼欧陆诸国。
    1444年,教皇尤金(恩仁)四世对奥斯曼的虚弱深信不疑,联合东方诸国大举发动十字军,被奥斯曼人一拳打爆,波兰国王在瓦尔纳之役战死,十字军覆灭,至今近十年。
    1453年,罗马天主教廷与君士坦丁堡东正大牧首失去联络,情急之下再度联合东方诸王国,试图打通从希腊到君士坦丁堡海陆通道,挽救如风中残烛的拜占庭帝国。
    1453年1月31日,一月的最后一天,教皇国完成对罗马军团的再整编,以北意大利雇佣兵与瑞士雇佣兵取代了征召兵。
    一万两千人的罗马军团——这是尼古拉五世砸锅卖铁凑出来的全部身家——倾巢出动,从菲乌米奇诺港登上战船,分四批运往西西里的卡塔尼亚港。
    2月8日,距离十字军目标最远的波兰王国与波西米亚率先完成整备,于布拉格与克拉科夫分别开拔,前往匈牙利的尼特拉。
    尽管穷得快要当裤子,条顿骑士团依旧凑齐了四百名忠诚的十字军骑士,作为独立编制加入了波兰军团,暂弃前嫌,随旧日宿敌一同南下。
    2月20日,大病初愈的亚诺什·匈雅提忽然率兵毫无征兆地突袭瓦拉几亚王国,八千名如狼似虎的匈牙利骑兵在白骑士的统领下以疾风怒涛之势纵横布加勒斯特平原,对瓦拉几亚的守军与平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无差别屠杀。
    为了“致敬”穿刺公,并报瓦拉几亚人第二次科索沃战役时的背刺之仇,亚诺什下令将死战遭俘的瓦拉几亚贵族活活插死在竹竿上,以此胁迫各地守军投降。
    同月,摩尔达维亚总督为策应亚诺什的动作开始动员,砸锅卖铁地派出家底的六千军团,从黑海沿岸的陆上走廊大举侵略,瓦拉几亚的索默瓦东部要塞告急。
    瓦拉几亚大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一面向宗主国奥斯曼紧急呼救,一面征召军队进行零星的反抗,但在优势兵力的匈牙利-克罗地亚-摩尔达维亚联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节节败退。
    不到两周,除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久尔久城堡之外,瓦拉几亚全境陷落,距离覆灭仅剩一线之差。
    而奥斯曼人在将近半个月的瓦拉几亚战役中保持了诡异的沉默,对藩属国的覆灭无动于衷。
    摩尔达维亚总督甚至率兵直接通过了奥斯曼领土,还杀死了托尔朱的边境“贝伊”——奥斯曼苏丹给予封邑贵族的低级封爵——却依旧没能惹恼奥斯曼人。
    种种诡异的表现令坐镇西西里指挥全局的尼古拉五世大为不安,他写信明确要求联军覆灭瓦拉几亚后立即向保加利亚进军,同时催促一直没有动作的奥地利与驻足不前的波兰联军尽快出发。
    3月26日,威尼斯舰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袭了暂泊于阿福伦亚的奥斯曼海军,将其团团包围在海港内。
    3月28日,那不勒斯舰队趁机突破塔兰托湾,自伊奥尼亚海侵入奥斯曼的内海,爱琴海,在途径爱琴群岛之一的安迪帕洛斯岛时遭遇一支奥斯曼分舰队,鏖战后不敌,败退内格罗蓬特岛。
    虽然没能实现打通君士坦丁堡海上通路的战略目标,但那不勒斯的海兵在劫掠海岸时抓获了一批奥斯曼的“吉亚维尔”(雇佣兵)与“扎德”(神职官僚),并成功从他们口中拷问出了一个足以令尼古拉五世晕厥的坏消息。
    1453年4月2日,奥斯曼苏丹\"法提赫\"穆罕穆德二世撕毁了与约安尼斯二世签署的停战协议,十万奥斯曼大军自安纳托利亚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重重包围了东罗马帝国最后的要塞——君士坦丁堡。
    320艘战舰彻底阻断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断绝了地中海进入爱琴海的一切水路,正是这支大海军击败了那不勒斯舰队,气得阿方索五世跳脚大骂威尼斯海军围了个寂寞。
    按照一名奥斯曼“乌拉玛”的内部消息,君士坦丁堡内部的希腊守军不会多于八千,希腊海军更只剩可怜的二十艘舢板——奥斯曼的零头。
    当这则消息快马传回维也纳与西西里,假装稳如老狗的弗雷德里克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1453年4月5日,奥地利三支军团——盖里乌斯指挥的日耳曼尼亚第一军团,罗贝尔指挥的阿勒曼尼亚第二军团以及克里斯托弗指挥的皇帝亲卫军团,分别从维也纳和格拉茨拔营出发,不经尼特拉,直接跨越匈牙利国境。
    弗雷德里克知道自己不会打仗,于是将三军总指挥的任务完全交与了亲信与弟弟,亲自坐镇国内,令博罗诺夫与恩里克统筹友军的后勤。
    十字军阵营与奥斯曼的百年对峙,君士坦丁堡的生死存亡,一切都必须做了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