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关羽下襄阳,孙权入荆州
作者:满地是菠萝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襄阳,乃中原第一重镇!
    其城防比合淝还要坚固,更有曹操部将曹仁带大军亲自驻守!
    可谓固若金汤!
    然而,在关羽之勇和徐庶之谋的配合下,一切都形同虚设!
    不到一个月,关羽打败曹仁,阵斩其大将夏侯让,翟元,拿下襄阳!
    曹仁率兵退守樊城。
    这一战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打下了汉中。
    但此襄阳城并不是完整的襄阳,北去不过百里,便是襄阳郡的另一所重镇:樊城!
    只有拿下了樊城,才算将整个襄阳郡握在了手中。
    站在襄阳城头,关羽遥望樊城的方向,捋着胡子呵呵笑道:
    “那樊城,是忠嗣的家乡!凉州之战,他以夏侯渊换吾儿一命,这次,某这个做二叔的,也要回他一礼。”
    徐庶却捋着胡子思索着:“君侯不妨猜猜,曹操会派谁来增援樊城!”
    关羽呵呵一笑:“管他是谁?曹营诸将,在某看来,皆插标卖首耳!”
    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曹营诸谋,在某看来,皆不如先生之万一!”
    能被关羽夸的人寥寥无几,其含金量非同小可。
    徐庶谦卑的摆手笑了笑,表示难以恭受,却不觉得关羽说他自己的话有多自大。
    他在曹营多年,了解曹营诸将,无论武功还是领兵,真难找出能和关羽抗衡之人。
    就拿此次襄阳之战来说,他这是来了,即便不来,他也相信关羽绝对有拿下襄阳的实力!
    曹仁虽为名将,文韬武略照比之关羽却差了一筹!
    徐庶闭着眼沉思一会:“我猜,曹操会派于禁前来……”
    “于禁?哈哈哈哈……”
    关羽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屯田校尉。
    都是假节钺,关羽却半点也看不起这个人。
    “还有……李典!”
    “李典也算不得什么人物!如今,曹营无人也!”
    “可君侯,曹营并不是只有于禁李典,还有张辽徐晃张合乐进等人,君侯切勿大意啊。”
    “嗯,有军师在,这几人又岂在话下?……”
    “说实话,君侯,在下想回去一趟!”
    关羽颇感意外:“军师,你要回去?回何地?”
    徐庶收起笑容,认真道:“大军在前,最重要的是身后补给!原本我们只想打下襄阳便可。襄阳粮少,我担心曹军故意将粮草大营设在樊城,若樊城固守不出,却待难办。我想一趟南郡,再去一趟公安,亲为君侯督办粮草。”
    关羽捋着胡子点了点头。
    其实,粮草之事,也早就开始让关羽担心。
    荆州有多少粮草他心里有数,大军北伐需要多少粮他心里也有数。
    如果打下樊城还好,如果对方坚守不出,襄阳存粮耗尽,恐怕就要不战而败了。
    徐庶继续道:“至于前线,君侯之威天下尽知,曹军非三位名将难胜君侯。”
    徐庶这话说的就很有学问了。
    既明确赞扬关羽的实力,也给关羽提了个醒,曹军若派多位名将前来,君侯你可得小心点。
    关羽却说道:“来的越多越好!”
    徐庶心里一揪,可关羽的下一句却是:“某这边来的越多,忠嗣那边的压力就小了。”
    徐庶心中一动,他明白,这一场大战关羽已经把自己的位置摆到了“副攻”上。
    攻取襄樊其实不是目的!
    协助刘封攻取长安才是最终目的!
    他十分明确自己的战略意图。
    有如此格局的关羽,尽管嘴上狂傲一些,但又有什么不让人放心的呢?
    当即嘱咐马良,作别关羽,带小队人马往南郡而去。
    ……
    荆州,武陵!
    吴懿身着铠甲坐镇于公安!
    在关羽征伐襄阳这段时间,他严格执行了关羽的命令!
    而现在,他却愁眉不展。
    既坐镇后方,当有督办粮草之职责!
    可现在看着府库渐空,而最近的一批粮草还没争得上来,却不知如何是好?
    打仗,比平时粮草消耗得快多了。
    他给零陵的郝普、涪陵的傅士仁写信,希望从二人那里调来一些粮草以供应前线。
    但现在还没有回应。
    而便在此时,探马回报,有一支数万人的东吴部队进入武陵境地,正往公安赶来。
    “数万……东吴??”
    吴懿皱紧了眉头。
    这是干什么?
    要来攻打我们?
    赶紧命自己的部队严守关隘!
    很快,第二波探报来了:“东吴部队于城外三十里扎营,吴侯孙权求见!”
    “孙权?”
    吴懿觉得有些蹊跷。
    但现在,孙刘两家是联盟的状态,人家主公前来拜访,贸然拒绝貌似也不太礼貌。
    而且,既然独自前来,所带兵卒定然不多,看他有何目的,再做计较!
    当即,将孙权一波人放了进来。
    也就二十余个随从。
    吴懿还是命全城甲士严加戒备!
    吴懿不认识孙权,但见为首一人紫髯碧眼,上长下短,就知道人家没骗人。
    当即躬身下拜:“武陵太守吴懿拜见吴侯!”
    “免礼免礼!”孙权看上去很着急,他走上前:“陛下那边可有消息?”
    陛下……
    说的是刘备!
    这让吴懿心中一动,稍稍放下些许戒备。
    “前线战事如何,在下尚不得知,吴侯带大军此来,是何用意?”
    孙权大惊:“这你怎不知?孤奉陛下之诏,带兵马粮草前来相助也!还不快开通民道,让孤率军通过!”
    “哦?”
    吴懿知道,孙刘两家互为盟友,常借兵助战!
    赤壁之战自不用说。
    当初周瑜打南郡之时,关羽张飞就率兵在周瑜帐前效力。
    刘备攻打汉中之时,江东也派来了丁奉徐盛和一万兵马于阵前效力。
    只是,带这么多兵马前来助战,未免有些兴师动众吧!
    吴懿皱着眉有些怀疑!
    “吴侯不去打合淝,怎来支援我们?”
    一听这话,孙权火了:“你主写信邀我入汉中助其攻取长安,战事正紧,你却在此揶揄于我!是何意思?”
    吴懿自知语失,想来不小心冒犯了吴侯:“在下不敢!”
    孙权将一封诏书扔在吴懿的面前:“诏书在此,缘何不信?陛下现在正生死关头,我江东举国相援,若卡在你这里,使陛下陷于危难,你担待得起吗?”
    吴懿惶恐的拿过诏书,仔细查看。
    只见字迹工整,装饰华丽,于之前封赏百官诏书并无二致,上面盖着汉中王大印!
    刘备虽称帝,印却没来得及重刻,确实仍使汉中王印。
    字迹也没问题,既称帝,当有笔篆,自不用自己亲自书写。
    可问题就在于,刘备新登基,流程相对比较仓促,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来不及沟通核对,甚至未成制式标准。
    如此信件,实难判断真假。
    见吴懿还在沉思,孙权冷哼一声:“孤身为吴侯,亲自带兵相援,出于信任,亲率这二十几人入城,且不怕被你暗害。你却在此顾虑?真不怕误了大事?”
    吴懿拱手道:“只是来人太多,不敢贸然放人入城!”
    孙权很无奈的皱皱眉:“孤不入城,就是将部分粮草先放在将军这里,将军只需打开一条民道,让我大军通过相援即可!”
    “粮草……”
    吴懿有些动了心。
    而这时,他又想起了诸葛亮临走时的一句话:
    “江东鲁子敬不亡,则孙刘联盟不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