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刘封应对皖城难民
作者:满地是菠萝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诸葛亮北伐兴师动众,钟繇甚是担忧,立刻飞马快报通知曹操,曹操却对此不以为然。
    曹魏大军浩浩荡荡出了皇城。
    龙蓬大车上,曹操让程昱与他同坐一车。
    另外两位随军谋士刘晔和董昭则没这个待遇。
    程昱心中隐隐不安:“陛下,那诸葛亮有卧龙之称,计谋深远。乃是人中豪杰,他去攻打雍凉,臣担心钟大人那边难以应付。”
    “嗯……”
    曹操微微蹙眉,额头按着一块湿手帕,这能减轻他剧烈的头痛。
    “仲德,朕问你,那诸葛亮可带兵征伐过何处?”
    “这……”
    “朕再问你,刘封的三州之地,可有一州,哪怕是一郡,是诸葛亮领兵夺下的?”
    程昱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
    曹操淡淡的笑了笑:“当初赤壁之战战罢,吴侯孙权着十万大军攻打合淝,那时合淝刚与刘封战毕,只剩下八百人马。”
    程昱点点头:“是啊,此一战文远将军威震天下,以八百大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
    “不错!”
    曹操点点头:“朕问你,倘若给你十万大军,让你去打当时的合淝,你能不能打下来?”
    程昱能文能武,自然也经历过攻城掠地之事。
    他点点头:“若同样兵马,臣断不是文远将军的对手,但给臣十万大军,去攻打文远将军和八百守军的北城,臣至少有四种方法可破城。”
    曹操点点头,他并不觉得程昱有吹嘘的成分在里头,相反,他回答得相当低调和谨慎。
    因为曹操了解的程昱,绝不会只有四种方法。
    “那你说说,文远胜在何处?孙权败在何处?”
    程昱沉吟道:“文远为大义而弃私仇,使乐进李典二将团结一心,乃为人和。在孙权大军新到,扎营未稳时出其不意,乃利用天时。又放巢湖之水,将地利用到极致。故而大胜。
    而孙权,扎营不稳,信息不畅,又不通兵法,刚愎自用,故而遭逢大败。”
    曹操点点头:“倘若当时孙权不亲征合淝,而使周瑜去征,又当如何?”
    程昱叹了一口气,道:“彼时合淝恐已属孙权也!”
    曹操又道:“倘使与孙权共征合淝的甘宁为帅征伐合淝,又当如何?”
    程昱想了想:“怕是也归了江东。”
    曹操笑了:“长安尚驻有大军三十余万,有钟繇坐镇,曹真张合皆勇将,又何惧哉?
    倘若诸葛亮此北伐大军以马超为帅,朕自担忧,诸葛亮亲征,朕反倒是不担忧了。”
    “陛下……”
    “仲德啊,如今刘封大军驻守庐江,他才是真的心腹大患。你知道吗?”曹操睁开眼睛,浑浊的瞳孔中,写满了凌厉:“如果可以,朕愿意用长安去换刘封!”
    “陛下!”
    程昱心中一紧,他似乎感受到,曹操也不是不想支援长安。
    而且现在,他没有办法。
    必须全力以赴,杀死刘封。
    ……
    而此时此刻,庐江的城中遍布饥民,他们手中无粮,亦无力逃脱,只好聚集在了皖城城下,浩浩荡荡竟有几十里。
    司马懿为了拖住刘封,烧毁了粮仓和麦田。
    曾经富庶的庐江,现已饥民遍地。
    黄权站在城头向下望之,见四周不少拖儿带女,老幼乡民,他心中不由得产生一丝恻隐之心。
    但他明白,军粮不可擅动,否则军心不稳。
    难道要看着这些百姓都饿死在城门之下?
    黄忠则不以为然:“反正不是咱老荆州的人,管他作甚?”
    眼见着饥民越来越多,黄权只好请示刘封。
    “陛下,城门外聚集饥民无数,若再不放粮,恐有人饿死在城门外!”
    刘封正在大堂中练习着书法:“城外灾民有多少了?”
    “大概十万多人。”
    “叫庐江太守来一下!”
    不多时,徐盛进入,抱拳:“陛下,您找末将!”
    刘封攻占了庐江后,便革除了原庐江太守,使徐盛为新的庐江太守。
    他是江东人,于庐江颇有威望。
    “放老弱妇孺入城,每日给两饼一粥。青壮乡勇之人不得放入一个!”
    黄权没想到,刘封竟然下了放民进城的命令。
    徐盛说道:“陛下,青壮尚有力气,可利用他们建城运粮。这妇孺……”
    他是站在刘封的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此刻,大战在即。
    青壮不是比老弱妇孺更有价值?
    “不着急!”
    刘封欣赏着自己的字:“城外青壮嘛,每人发一竹牌,写上姓名。每日可凭竹牌领两个麸饼。”
    麸饼是用小麦边角余料做的烤饼,通常用于饲料。
    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非常时期可用于充饥。
    虽然难吃,但是比树皮草根观音土好多了。
    黄权说道:“陛下,臣担心有人会借题发挥。”
    刘封明白,既怀揣仁义之名,不给饥民发粮,又或者发麸饼,都会被人借题发挥。
    就像在现代,如果某个国家有上百名难民快要饿死,这时有食品公司将过期两三天的面包送给他们。
    此公司必将被世人口诛笔伐,哪怕那些过期面包救了这些难民的命。
    而这些饥民,他们只顾着眼前之利,司马懿烧了他们的粮,他们骂,
    骂完了司马懿,回头管仁义的刘封要吃的,刘封不给他们,又或者给的不好,有的人也会骂。
    当然,相对于大多数三观正常的人,这种人只是少数。
    但即便少数,以讹传讹,也会对刘封的名誉产生不好的影响。
    低劣的人性,有时你不知道他的底线。
    但刘封一点也不在乎。
    他对徐盛道:
    “记着,要大张旗鼓的告诉城外饥民。就说,朕已得知,司马懿派密探藏于青壮之中,欲毁我城内粮仓,故而不敢将尔等放入。待查明密探身份,方可放尔等入城。”
    徐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抱拳:“喏!”
    刘封此举使得老弱妇孺交口称赞,却使城外青壮破口大骂。
    然而,他们骂的不是刘封。
    而是司马懿!
    烧毁了粮食不说,还将密探藏在人群之中,使得刘封不敢放我等入城。
    这时,有人吐槽刘封给的粮食是麸饼而非粟米饼,大叫着进城也吃到粟米饼。
    这时,就会有更多的难民将其按倒,大呼:“汝为司马懿之密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