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莽山七侠2
作者:应作如是观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最新章节     
    有些宗门不愿趟朝廷这趟浑水,干脆就找理由闭门不出。
    而有些宗门虽然也不想管,但表面工作总是还要做些的,总要给朝廷些面子,于是随便指派几个普通弟子出山,应付朝廷。
    整个大周王朝仙道宗门的关系错综复杂,比如有些小宗门其实是某大宗门分裂出来的。这些小宗门的掌门长老可能是某些大宗门内排名靠前的几个资质不错的弟子,由于某些原因退出或暂时离开宗门,到外地开宗立派,自创一脉独特的传承。不过即使离开了,他们也依旧会和原来的宗门保持来往。
    这样的小宗门如若混的好了,收到些资质不错的弟子,出几位陆地神仙,有朝一日也有望成为大周排得上名号的大宗门。至于混的差了,则可能面临无人传承的局面,渐渐销声匿迹。
    回归正题,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也给朝廷此次请仙门弟子出山带来了困难。
    例如某大宗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想管朝廷这摊事,而由这大宗门分裂出的小宗门,见自己老大都表态了,也都纷纷表明立场,不管就是不管。
    任他朝廷自生自灭,我辈修行之人一心只求成仙之大道,凡尘俗世之纷争与我又有甚关系?
    如此,朝廷派出的人经常会吃闭门羹。
    当然,朝廷这次并没有去找龙虎山。
    原因自然和张天师有关。
    张天师在京城出意外的那件事,只要不傻的人都能看出来是天师不愿意趟浑水,故意使得一个脱身之法,金蝉脱壳。
    虽然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
    但道理归道理,现在天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也没法给龙虎山一个交代。
    这时龙虎山没反过来找朝廷的麻烦,靖元帝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自然不会派人去龙虎山给自己找麻烦。
    ………
    某处县城之外,一僧一道一俗三人并肩而行。
    其中那僧人打扮甚为平常,光着脑袋,身着暗黄色僧衣,肩披袈裟。而其身旁的道士头戴九梁道冠,身着粉色道袍,腰系杏黄丝绦,足蹬白袜云鞋,手执一柄马尾拂尘。
    至于那俗家,则像是个读书人打扮,穿着身干净儒袍,倒真有些翩翩公子之态。
    正行着路,那僧人忽然开口说道:“几位?教主吩咐咱们至少要抢下几个县,咱们到时应如何做?”
    身旁道士回答:“教主明显是不相信咱们的能力,那个姓沈的,我虽不知他什么修为,但应该也高不到哪去。单靠他一人就攻占了一个淳州,照理来说,这倒也不难嘛。教主倒好,托付咱们三个去攻占几个县城,这不是瞧不起我们吗?觉得我们不如那个姓沈的……”
    见道士一开口就嘴碎个不停,一旁的书生紧忙开口打断,说道:“别扯远了,咱们到时进城之后,先杀了知县,把县衙给占了,然后去教主那召集些兵马……”
    话音未落,那道士忽然插嘴道:“召集兵马做甚?我听说那沈钰可没向教主要兵马……”
    “他是他,咱们是咱们,没有兵马,就算占了县衙,整个县城咱们也管不住……”书生有些无语的解释道。
    从几人的谈话之中倒也不难听出几人的身份,正是那老者的其他三位护法。
    和尚的外号是小罗汉,法名:悟色,粉衣道人倒没给自己起什么绰号,单只一个道号:圆空,至于那儒袍书生,姓白名渊,外号多情书生。
    三人都是金丹一层的修为,就算联手也只有被沈钰吊打的份,但三人却都有些不自量力,觉得沈钰也不过如此。
    三人继续行路,悟色和尚忽然开口问三人道:“再往前走,到哪个县了?”
    多情书生想了想回答:“如果咱们没走错路,那前边应该就是莽山县了……”
    ……
    三人正在边聊边走,忽听得一声哨响,四周围树木土坡之后突的闪出几道人影。
    几个人影站定三人身前,三位护法方才看清,是几个拦路抢劫的山贼,各个手持兵刃,凶狠的紧。
    为首的山贼手持板斧,竖在胸前,大声喝道:“你们几个若要过这路,必要留下买路钱来,否则……”
    也不知怎的,为首的山贼声音越喊越弱,到最后直接没声了。
    悟色和尚,圆空道士和书生白渊见此,都是满心疑惑,不知那山贼为何说着说着就没声了。
    ………
    实际上,这为首的山贼不是别人,正是莽山七侠中的老大吴七,至于剩下几个则是从一到六,都随老大姓吴。
    这七人自从上次拿了老和尚的金珠跑去当铺换了钱后,便不打算再做打劫的买卖了。
    不过他们也算不忘初心,有了钱后把曾经住过的那个破烂山寨好好打理了一遍,几间柴草房子改成了砖瓦房,什么聚义堂,灶房,茅房,柴房,食堂都有了,如此一来总算是有了个山寨的样子了。
    只是七人还没消停几月,就赶上这日天明,一山贼忽然惊奇的发现,许久之前那老和尚交给他们的锦囊突然大放光芒。
    吴七也是谨记那一日老和尚的嘱托,将锦囊小心打开,从中取出一张纸条来。
    将纸条摊开,只见其上写道:“莫忘老本行,下山劫钱粮。”
    七个山贼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大明白纸条上写的什么意思,最终还是吴三机灵一点,对老大吴七讲道:“老和尚不会是要我们下山继续去做打劫的买卖吧?”
    吴七思存良久,觉得吴三说的在理,于是在聚义堂内将兄弟几个召齐,吩咐各带兵刃,照老和尚的吩咐下山再干一回老本行。
    如此,便有了刚刚的一幕。只不过等吴七窜出来大喊出声后,方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对面的三人似乎修为不一般。
    于是吴七从刚开始的气势十足到后来的哑然无声。他此时满脸黑线,心中直叫倒霉,觉得老和尚这是在耍自己。
    …………
    无相寺中,沈义离开了解空和尚的禅房。
    而针对沈义最后提出的那个问题,老和尚给出的答案是:“欲要渡人,先需渡己。”
    沈义回到自己的禅房内,看了看天色已将近黄昏,由于无相寺有过午不食的规矩,沈义便闲着无事打起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