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招贤馆
作者:刘不匪   我刘协,开局杀董卓救貂蝉最新章节     
    未央宫前殿建于龙首山上,前殿的高阁,是长安城的最高点。
    此时,刘协就站在这里。
    在这里,可以看不远处的下方,沧池的水波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粼粼波光,池中的渐台上,树木环绕着凉亭。
    放眼望向远处,未央宫的亭台楼阁有如层峦叠嶂,气势恢宏,直如未央宫的建造者开国丞相萧何所说,“非壮丽无以重威”。
    “陛下、陛下……”
    一个苍老年迈的声音传来。
    刘协听到这声音,不用看,就知道是老臣王允来了。王允总是喜欢隔着大老远,就呼喊着陛下陛下。
    王允身兼录尚书事一职,平时都在未央宫前殿的尚书台当值,有特制腰牌,可以自由出入未央宫前殿。
    刘协看到王允过来,不等王允行礼,刘协就摆了摆手说道:
    “王司徒,不是什么重大场合,繁文缛节就免了。有什么事直接说就行了。”
    王允还是坚持双手一拜,行了拱手礼后,才说道:
    “陛下,董贼及董贼余党在长安城内有多处奢华府宅,已经被查抄收归朝廷。朝中有人想要出钱购买,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刘协想了一会儿后,说道:
    “不卖,一律不卖。董卓的相府应该是城中最大的府邸?”
    王允答道:
    “董贼原来的相府确是长安城最大的府邸。不卖的话,该如何处置啊?”
    刘协答道:
    “将董贼相府改为招贤馆,用来招揽接待天下贤才、能人异士,朕会从宫中的派人专人过去管理招贤馆。”
    王允皱了下眉头,问道:
    “陛下亲自招贤,敢问陛下如何鉴别人才?那大臣和地方州郡察举上来的人才呢?”
    刘协回答道:
    “察举的人才也好啊!只要是可用之才,朕都会任用。如何临别的话,朕自有办法。如果王司徒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可以告诉朕。”
    刘协决定开始改革察举制,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就是由朝臣或地方官推荐人才。这就造成了只有背景的世家子弟才有机会,普通平民基本没有多少出人头地的机会。
    再强悍的皇帝也没有三头六臂,总是需要人来帮助管理帝国的。
    察举制的弊端很大,世家垄断朝政,被推荐人和推荐人往往容易形成人身依附关系。通过察举制,强大的世家大族不仅事实上世袭各种官职,还要推荐自己的亲属好友,形成很强大的势力。这也是袁绍、曹操等人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在短时间内就割据一方的原因之一。
    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袁绍、袁术祖上往上数,连续四代人都在朝中身居三公之位,经由袁氏察举推荐上来的人不计其数,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很多都担任州郡要职,这些人都感念袁氏举荐之恩,鼎力支持袁绍、袁术兄弟。
    曹操能成功割据兖州,也不完全是他能力强的原因,曹操的父亲曹嵩担任过太尉之职。曹操起兵的时候,靠的也是家族势力。
    要彻底消除军阀割据,就必须改革察举制,逐步抑制世家,慢慢地将察举制改为科举制,使天下的官吏都变成天子门生。
    但刘协知道,这样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地来。现在平定天下还需要依赖世家,如果一下子改动太多,会引起世家抵触。
    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时候,也不具备完全实行科举制的基础,造纸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良,活字印刷术也还没出来。竹帛太贵,普通人家根本读不起书,识字有学识的,多是世家子弟。
    刘协打算从招贤馆这种简单的方式开始,让所有人有自荐的机会,由皇帝直接选拔人才,同时,也与察举制并行,之后再逐步取消察举制。
    刘协不着急,自己才十多岁,还有数十年的时间来推行改革。
    王允说道:
    “陛下,清除董贼同党后,现在朝中还有很空置官职,臣这里拟有一份举荐名单,请陛下过目。”
    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刘协回答道:
    “现在只有长安城及关中的事务需要朝廷处置,朝中也用不着这么多官员。一些不是很紧要的职务,朕看就先让朝臣们兼着。现在理应节俭,减少朝廷开支用度。”
    这是事实,皇帝又以节俭为名,王允无法反驳,只好准备将拟好的名单收回。
    刘协又将王允要收回的名单拿过来,说道;
    “也不用全部空着,任命几个也是可以的。”
    刘协想看看这名单里有没有三国名人。
    刘协扫了一眼,果然看到两个有点眼熟的名字,杨彪、伏完。
    杨彪就是杨修的父亲,而伏完,则是原历史中伏皇后的父亲。
    刘协收下名单,对王允说道:
    “朕先考虑一下,过几天再答复你。没什么事,你就可以先退下了。”
    王允说道:
    “谢陛下!”
    忽然,有太监来报:
    “陛下,徐晃将军差人来报,在长安城城门处,有一队李傕郭汜的军士想进城,由一个叫贾诩的人带队,说要面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