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团没想到他自己都做好去鹰山的心理准备,反而是姜启不同意,这让他很不理解。
“陛下,你不想救姜怀了吗?他可是你的儿子,是大夏的太子啊!”
姜启怎么可能不想救姜怀,那是他和蓝淑的第一个孩子,是唯一一个被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的孩子。
无论是在亲情还是在王朝层面上,他都对姜怀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万一对方出现什么意外,他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挺得住。
只是必须要在姜团和姜启之间选一个的话,在理智上他会选姜团。
从实际情况出发,姜怀是他最重视的儿子却不是他唯一的儿子,就算对方出现什么问题,他大不了费些功夫再培养一个。
可姜团只有一个,要是对方出现什么问题,类似于火药、糖、盐之类对大夏来说很重要的东西,他们以后该怎么得到?
还有姜团跟他说过的那些能活人无数的高产粮食,现在都没有得到,他怎么可能让对方去很危险的地方?
姜团这是第一次在姜启身上深切感受到,一个帝王的无情和决绝。
为了王朝可以随时放弃自己培养多年的亲生儿子、太子,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魄力?反正要是换成他,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他就是个小人物,脑子里考虑最多的就是吃喝拉撒那点儿事。
要是有一天,让他必须在亲人和国家之间选择,就算把自己逼疯,他也不能像对方那样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姜启已经选择了他,他可以没有负担的留在皇宫里不去冒险,只是姜团在惊叹和感激过后,依旧选择了要去。
哪怕不去考虑和皇帝一家的感情、不考虑大夏的安定,他也得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回家的唯一希望就是攒能量,而鹰山的那些能量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是没有收集到这波能量,姜怀像原历史那样病死了,他的任务是不是就失败了?那他能不能顺利回家都会变成一个未知数。
所以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他都必须要去,哪怕他现在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晕车死在路上,会不会碰到匈奴遇到危险,也要去。
一方非要去,一方不让去,姜团第一次跟姜启吵了起来。
当然说吵架很不贴切,因为一直是姜团在那里不停地说自己的理由,姜启就两个字“不准”。
说到最后,姜团这么好说话的人都发了脾气,鼓着个脸气呼呼地离开。离开之前还史无前例的放了狠话,说一定要去,不让去他就不吃饭了。
不吃饭这个狠话,对他来说那是真的很狠了。
要知道刚来大夏时,面对那些难吃到无法下咽的饭菜,他都没断过一顿,可想而知他对吃的执着,更能想象得到他对去鹰山的执着。
姜团离开后问政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不论是在殿里的宁柏还是在殿外的内侍和侍卫,都不由自主地降低了自己的呼吸。
而殿里的姜启在对方离开后,先是沉默地坐了一会儿,之后站起身在殿里走了几圈,最终对着一把椅子一脚踹了过去。
皇宫的椅子结实程度不多说,尤其是放到皇帝经常出入场所的椅子,不能坚持用个百八十年,那就是工匠对自己生命的不重视。
而现在这样一个异常结实的椅子,在姜启一脚之下分成了好几块,可想而知这一脚的力度有多大。
姜启非常生气,不,应该说是非常憋屈。
他堂堂大夏的帝王,却无法靠自己的努力保护好家人,还需要一个什么都不太懂、胆子又小的人,忍着身体不适和恐惧来承担起他的责任。
活了这三十多年,一向自信无比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
自觉很难过的姜启报废了一把椅子之后,没有留在问政殿,他现在很难过急需有人安慰。
蓝淑和姜启夫妻多年,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只看脸色就知道对方的心情如何。
看着姜启阴着脸进来,她什么都没说,直接让人把小女儿抱走又让所有人都出去,然后亲自用殿里的小火炉煮了杯奶茶。
这个小火炉还是姜团弄出来奶茶之后做的,一方面天气开始变冷,有这样一个小火炉方便喝茶,一方面自己煮茶非常有意思,就这么留下来了。
这次煮的时候,蓝淑在奶茶里放了比之前多一倍的糖,煮好之后端过去递给姜启。
姜启来之前心里非常憋屈,之后看着妻子把所有人都赶走,又亲自给他煮茶,喝上一口热乎乎、甜腻腻的奶茶,他心里的憋屈慢慢变成了委屈。
放下奶茶,他握住对方的手,叫了声:“阿淑。”
蓝淑用另一手拍了拍姜启的手,轻轻说了句:“阿启,我在呢。”
就这样静静待了一会儿,姜启默默地宣泄了一下自己心里的委屈,终于有心情说话了。
“阿淑,姜团要去鹰山。”
蓝淑是不会主动去问政事,不过他的夫君和儿子在她这里讨论时,难免听到一两句。
更别说疼爱女儿的夫君,在听到小女儿问鹰山是哪里时,特地拿来地图,给不知道能不能听懂的小女儿讲了很多,直到小女儿的兴致下去才停止。
小女儿听懂多少她不知道,她自己反正是听懂不少。
知道鹰山是夫君正在谋划的匈奴的一个重要地方,她原本以为是那里有黑石矿才被对方重视,现在姜团要去,她立刻意识到这其中或许有更重要的意义。
蓝淑想了想没有问姜团为什么要去那里,而是问:“你不想让他去?”
妻子的一句话,一下子让姜启找到了抱怨的理由。
“对啊,你看看他,坐个马车都会晕车,出去一趟恨不得丢半条命。
鹰山又不是都城外,一两个时辰就到了,那里可是在北疆,坐马车一刻不停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他要是去了,就不是丢半条命而是找死。
再说那里原来可是匈奴的地方,万一遇到匈奴军队,能不能逃回来都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