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安南来使
作者:汉唐先生   大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陆贞一个女儿家,自己的婚事本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父亲去世,母亲并未随自己前来,皇上赐婚,陆贞本该代表陆家谢恩的,但是自己给自己的婚事谢恩,深受传统教育的陆贞不好意思。
    文天祥见陆贞一个人愣在原地,赶忙跪下说道:“微臣替逝去的陆秀夫大人感谢皇上对陆家的抬爱,感谢皇上的赐婚,皇上天恩浩荡,大宋一定会繁荣昌盛。”
    王华阳示意众人平身。
    之后的数日,王华阳忙于处理叛乱结束后的各种事务,只是在晚上时间才会与玛丽亚共进晚膳和同寝。
    王华阳本来打算召见已经怀孕的杨香香,但是在平定此次叛乱的时候,玛丽亚功劳甚大,现在还有十万大军驻扎在城外,王华阳不想让玛丽亚觉得自己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只能委屈香香姑娘。
    不过王华阳让小宝将香香姑娘搬出宫女房,找一个僻静的宅院让杨香香暂时入住,并安排杨雄和杨香香见面,也算是完成了对杨香香的承诺。
    大婚之前,杨香香是没有名分的,只有等王华阳大婚之后,这六个试婚宫女才能正式册封,才能配备宫女和太监。
    生命就是如此奇妙,王华阳把六个试婚宫女都宠幸了,唯独杨香香怀孕了,这也使得王华阳对杨香香格外看重。
    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但是王华阳还是按照一般妃子的标准给杨香香配备了宫女和太监,杨香香怀的是王华阳的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穿越前还是在大宋,都是王华阳的第一个孩子,所以王华阳也很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
    遵从陆秀夫的遗书,王华阳决定将陆秀夫停灵暂厝,但是不仅仅是陆秀夫,王华阳决定将太后及在这场叛乱中牺牲的将士和百姓全部停灵暂厝。
    一来朝廷现在确实没有钱给太后举办隆重的葬礼,二来,停灵暂厝也向大宋军民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大宋光复中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为了减少停灵暂厝需要的房子,普通将士和百姓的遗体火化后全部以骨灰的形式停灵,只将太后和陆秀夫的棺椁至于忠烈祠的中间,等到日后光复中原,王华阳要将这些人全部带回中原安葬。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庄一凡的求亲师团刚出发,安南国的国使后脚就到了。
    此时的安南国皇帝是陈日燇。
    陈仁宗陈日燇(jun)(1258年—1308年)越南陈朝第三代君主(1278年至1293年在位),越南佛教竹林禅宗派创始人。自号“白云大头陀”、“竹林上士”,被尊称为“调御觉皇”。陈圣宗长子,元圣天感皇后所生,自幼笃志禅学。
    现在是腾龙七年,也就是1286年,正是陈日燇即位的第八年。
    陈日燇即位时候,正是蒙古灭亡大宋的前一年,当他看到实力远强于安南的大宋被蒙古人追着打时,便知道蒙古人攻打完大宋,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安南,因此,即位后便立即组织军民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并且第一时间向蒙古人表示愿意臣服,但是蒙古人也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仍旧于四年后的1282年集结五十万大军开始攻打安南,好在安南山高林密,安南军民团结一心,加上蒙古人集结的军队不适应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士兵得了疟疾,在即将胜利的时候不得已退回广东。
    安南虽然胜利了,但是也是惨胜,四百万军民经大元这么一折腾直接损失了三十万,还都是青壮劳动力,而大元虽然损失了三十万军队,但是都是汉人武装,根本没有伤到大元的元气,于是安南随即派遣特使前往大都,再次重申承认大元的宗主国地位。
    对于在安南的打败,忽必烈原本是打算再次集结军队攻打安南的,但是西边的窝阔台汗国频频骚扰大元的边境,大有东进攻打蒙古本部的势头,忽必烈继承大蒙古汗位,其余三大汗国本来就不服气,认为忽必烈重用汉人,使得蒙古人的权利受到了威胁。
    攻打安南属于开疆拓土,而保住汗位则是自己的当务之急,忽必烈就坡下驴,再次准许了安南成为大元藩属国的申请。
    但是窝阔台汗国发生内乱,大元的西部威胁自然解除了,征服日本的计划受挫,使得忽必烈再次燃起了征服安南的雄心。
    于是便有了联合大宋攻打安南的计划。
    安南虽然表面是臣服于大元,但是对大元还是心存怀疑,毕竟蒙古人嗜土如命,安南又离蒙古人这么近,蒙古人一定不会放过安南的。因此安南在大元广布眼线,大元朝廷要出兵安南的消息安南通过秘密渠道也早已知道,但是当安南得知大元要联合大宋攻打安南时,安南朝野立即争论了起来。
    以丞相陈士容为代表的文官集团认为大宋一定不会跟蒙古人联手攻打安南,毕竟大宋就是被蒙古人所灭,大宋与蒙古人有国仇家恨。
    而以阮福映为代表的武将集团则认为大宋现在已经是大元的藩属国,并且主动去除了帝号,还接受了忽必烈的赐婚,现在大宋和蒙古人是一丘之貉,一定会出兵协助攻打安南的。
    陈日燇原本自己的看法和丞相陈士容一样,大宋和安南同宗同源,都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学习孔孟之道和儒家文化,对蒙古蛮夷嗤之以鼻,大元要求大宋出兵,大宋未必会同意,并且大宋也知道大元两次远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大元的水军实力不行,大宋距离大元比日本还要远,大元远征日本尚且不能取胜,远征大宋更是天方夜谭。
    但是武将阮福映的话又让陈日燇的想法产生了摇摆,毕竟大宋的皇帝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并且还是蒙古人的降将杨勇当家做主,如果杨勇力主出兵安南,赵昺和文天祥也是没有办法的。
    安南朝堂上的文武两派意见完全对立,因此,陈日燇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是很快陈日燇便得到情报:杨勇叛乱了。
    之后陈日燇陆陆续续得到杨太后自杀、吴又玄叛乱,吴又玄向广州方向求援,部落叛乱,陆秀夫战死,赵昺亲政等情报。
    一个十五岁的皇帝亲政,他的想法可能不会那么周全,会产生很大的变数,因此,陈日燇希望在赵昺形成决议前给赵昺灌输安南大宋唇亡齿寒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