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驾临杭州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去杭州?”

    找到了朱慈炤的事情,暂时还是保密的,整个东宁只有郑经和陈永华知道详情,其他人一概不知,因此朱术桂对去杭州做什么并不清楚。

    “王爷,杭州光复之后,绍宽他们重修了岳王庙,想请王爷前去祭拜,顺便题写碑文。”毛渊明不能对朱术桂说实话,但也不能随便说谎,于是精心编织了这个理由,每句话都是真的。

    朱术桂听完,不住地点头:“嗯,岳王爷精忠报国,受万世景仰,老夫有生之年能前去参拜,倒也是人生一桩幸事。至于题碑嘛,老夫自问书法不能称名于一时,还是另请高明吧。”

    “呵呵,王爷不必过谦。等到了杭州,参拜岳庙之余,还能游览西湖美景,至于题碑与否,可以到时候再商议。”毛渊明见朱术桂有去的意向,连忙趁热打铁,把这件事定下来。

    “毛先生,老夫有件事想问问。”

    “王爷请讲。”

    朱术桂停顿了一下,捋着胡子说道:“大军出征之前,几位曾与老夫说起过,登陆中原之后会寻访明室后裔,不知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朱术桂希望郑经拥立明室,但不见得热衷于寻访崇祯的后人,他自己属意的,自然是鲁王世子朱弘桓。朱弘桓的父亲朱以海曾任监国,死后留下了朱弘桓这个遗腹子,朱以海三个女儿中的两个穿越者们都认识,二女儿是在宁靖王府里居住的二郡主,也就是寿倌儿的妈,小郡主是郑聪的夫人。从朱、郑两家的关系和与朱术桂本人的亲密程度来说,朱弘桓显然是拥立为帝的最佳人选。

    穿越者们其实也考虑过干脆就直接拥立朱弘桓的方案,方便易行,而且不会引发争论。但今时不同往日,郑经经历了东宁之变,身体残疾。郑氏家族中,和朱弘桓关系最近的人是郑聪,如果拥立朱弘桓,郑聪无疑就是皇室最近的国戚,就算郑聪本人没有想法,手下的人也会推动郑聪从郑克臧手里争夺郑家的主导权。另外,吴三桂起兵时虽然是明目张胆地说谎,但也是自称拥立了“朱三太子”的,要压过吴三桂收揽人心,那就必须拥立最具含金量的崇祯皇子。

    毛渊明明白,朱术桂问进展如何,并不见得是希望找到了崇祯皇子,或许是在试探拥立朱弘桓的可能性。毛渊明暂时不能透露朱慈炤的消息,但也不想被朱术桂抓住话头提出要求,于是模棱两可地答道:“王爷,中原地域广大,大军登陆不过半年多,王爷不必心急于一时。”

    “嗯,老夫不是着急。”朱术桂点头说道,“老夫只是担忧,没有及早拥立皇帝,士人百姓不知道我们抗击清虏恢复大明之心。”

    “王爷过虑了,只要王爷与延平郡王登陆杭州,到岳庙行祭拜大礼,天下人都会知道我们是继承岳王爷遗志,’誓从头收拾旧山河’的。”

    “毛先生言之有理,那老夫就静候先生安排杭州之行了。”

    毛渊明从朱术桂府中告辞出来,开始着手安排前往杭州的事宜。穿越者们自己倒没有多少东西,虽然在东宁住了三年多,但吃住都在林家,除了添置衣物被褥之外,基本没增加什么东西。幼儿园是搬家的重头,一百多孩子外加土番妈妈,以及日常应用之物,估计要装好几船。

    郑经这边就不止是打包上路这么简单。身为王爷,出远门需要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显然不能是去杭州旅游,而是“北伐”。既然是北伐用兵,那就还要举行仪式,祭告郑成功庙。王府内与郑经生活相关的人,足有上百,各种日常用具虽说许纬辰都报称准备妥当,但郑经用惯的东西总得带上。政务方面,东宁总制陈永华将真正独当大任,成为东宁一把手,董太妃和郑氏王族的众人都要托付给陈永华照顾。郑聪还在金厦驻守,郑经少不得再派人去前线,叮嘱他固守两岛,不要轻举妄动。

    总之,王守礼和陈永华都结结实实地忙了半个月,才把所有事情安排好。

    二月初三,船队从安平港启航,奔向杭州。三十艘船上,除了郑经和朱术桂的随员、穿越者以及英国卫队——自从东宁之变之后,郑经便不再信任王府的侍卫处,改用武利带队的斗葛人卫队,等到大军出征之后,王府的警跸就换上了克利斯布带来的英国卫队,郑经还给满头金发的卫队长亨利起了个名字——金毛。

    船队在海上花了六天时间到达定海,因为二月份并不是东南风季节,与去年定海登陆的速度不能比。

    郑省英亲自到定海港口迎接,安排全体人员在定海县城休息两天。接下来的行程不再是从海上进入钱塘江,而是换乘沙船走慈溪进入浙东运河再到钱塘江的内陆航段,这样可以免去海上风浪颠簸,而且晚上可以上岸休息,而不是在船上过夜,对于郑经目前的身体状况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内陆行船的速度会比海上慢很多,前后又花了五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凤山门外码头。

    码头已经搭起临时的迎客牌楼,上面挂着大红的灯笼,几丈长的红色锦缎一直垂到地面。地面清理得干干净净,官员们分两列站立,迎候郑经的到来。显然,许纬辰早就收到了郑省英送来的消息,准备好了欢迎仪式。

    毛渊明和郑经坐同一艘船,一路上为郑经介绍沿途风景名胜。郑经出生之后,一直就呆在金厦一带,二十岁那年到达东宁之后,就再未离开,现在看到宁绍杭一带的江南风光,兴奋得难以自已。

    等船到码头泊稳,岸上马上有士兵往船舷上铺设十分宽阔的跳板,金和光带着两个侍卫推着一辆四轮车,在岸边恭候。

    毛渊明和王守礼一边一个,扶着郑经慢慢走下跳板,两行官员都躬身行礼,口称“恭迎王爷千岁”。金和光满面笑容将四轮车推到郑经身边,请郑经坐上去。

    四轮车是专为郑经登陆制作的,由金和光亲手设计、监工制造。车身不算很大,木质结构,几个要紧的接头处包着铁皮。车身大约八尺来长,六尺来宽,靠两个人就能推行。四个轮子挑着底板,底板上装着半卧式的座椅,两侧都有扶手,扶手上还能架上案板,放茶杯茶壶。尤其亮眼之处是,座椅的椅背是可以调节的,愿意坐起或者半卧着都行。

    王守礼小心翼翼地扶着郑经坐了上去。座椅上缝着棉质的坐垫,还铺了一张虎皮,坐上去的感觉非常舒适。郑经满意地笑了笑,对金和光说了声“有劳”。

    朱术桂的坐船也已经靠岸,小太监扶着朱术桂缓步登上岸边,早有一支肩舆在一旁候着,常镇业笑呵呵地请朱术桂上座。朱术桂摆了摆手,向常镇业表示自己想要走走。常镇业也不勉强,轻声吩咐轿夫们抬着肩舆跟在朱术桂身后。

    许纬辰走上前来,和郑经说了几句欢迎的话,然后示意杨英带队,将郑经一行迎入城中。

    穿越者们也陆陆续续上岸,看到鲍婧引着二十几辆车在一旁等候,韩鹏便大声问道:“婧婧,这些车是为我们准备的吗?”

    “美不死你!”鲍婧瞪着韩鹏说道,“这些车是为小朋友和妈妈们准备的,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自己走。”

    “哈哈哈哈……”在众人的笑声中,韩鹏朝鲍婧扮了个鬼脸,跟着大队往杭州城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