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四万两报效朝廷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许纬辰花了几天时间,和蒋淦、欧加略一起,先是拜访了柏应理,又前往上海县城拜访刘迪我和金百炼,于途中路过徐家汇时,还拜祭了徐光启的墓。

    刘迪我和柏应理同年来华,在各地传教的日子马上就要满二十年了,金百炼来华稍晚,现在正担任刘迪我的助手。刘迪我担任过耶稣会中国副省区会长,这个称谓很容易引起误会,以为他担任的是“副会长”,上面还有个“会长”,许纬辰也没有幸免。经过刘迪我自己解释,早年间日本和中国是耶稣会的同一个省级教区,称为“日本-中国省”,后来将“中国”分了出来,成立了副省级教区,称为“中国副省区”,刘迪我就是第一任中国副省区会长。眼下的中国副省区会长是意大利人陆安德,目前常驻广州,偶尔也会来江南一带巡视。

    欧加略一心惦记着的是传教事业,所以非常积极地向几位传教士请教在江南一带传教的经验。许纬辰则努力告诉传教士们,如果大明取代大清,将为传教士们提供更好的条件。

    柏应理和刘迪我虽然是入清之后才到达中国的,但从前辈传教士的口中,对明朝也有所了解,在他们眼里,汉人显然比鞑靼人更容易亲近,向士大夫们传教也比与满大人沟通方便许多。

    刘迪我向许纬辰谈起,自己传教的范围基本上就是松江府一带,包括崇明岛,自己曾到崇明宣教,与知县王恭先、都司孔国元颇有交情,岛上现在还有一位叫徐启元的教徒署理事务,信众已经多达数百人。许纬辰一听,更有精神了,便告诉刘迪我,崇明岛是清军在长江口的防御据点,明军迟早是要攻取崇明的。既然刘迪我熟悉崇明岛的形势,那就有劳将崇明地形和清军布防画成图纸,供军机处参考。刘迪我自然是一口答应。

    等回到松江府大营,正赶上午饭时间,蒋一正说起错过了朱慈炤的登基大典,觉得有些遗憾。许纬辰便宽慰他说,等将来恢复了京师,肯定要在紫禁城里重新举办登基大典,到时候不要错过就行了。

    吃完午饭,蒋一正去忙军务,许纬辰和姜承志、蒋淦就在知府衙门里喝茶闲聊几句,忽然卫兵报告说许缵曾求见,连忙起身到大门外,将许缵曾迎入客厅。

    各自落座之后,许纬辰仔细看了看,许缵曾年将五旬,须发有些花白,脸上皱纹不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

    许缵曾满脸笑容,欠身开口说道:“前几日家母蒙朝廷恩旨,得颁诰命恩赏,老朽未能及时前来谢恩,还请恕罪。这里有一道谢恩折,敢请许委员转呈皇上。”

    许缵曾说着,从袖中抽出一份奏折,十分恭敬地递给许纬辰。

    许纬辰连忙接了过来,说道:“老先生不必客气。太夫人年高德昭贞节彪炳,是当之无愧的。你的谢恩折,我必定替你送到皇上手中。请坐,请坐。”

    许缵曾又重新坐定,缓缓说道:“听家母说,许委员想要看先外祖文定公的手稿,老朽已经派家仆前往几位舅舅家询问,若是有的,不日便可以寻几份来。”

    “哦?这倒是个好消息。文定公的著作影响巨大,若能找到,晚辈不光是要仔细拜读,还要追加刊印,颁布于天下。”许纬辰听到这个好消息,忍不住连连点头。

    “还有一件事,老朽想要禀告朝廷。”许缵曾忽然显得有些拘谨,低声说道,“只是,有些难以启齿。”

    姜承志见许缵曾这么说,以为他有什么难处需要施以援手,便笑着说道:“老先生尽管说,我们若是能办到,一定尽力。”

    许缵曾摇了摇头,轻轻说道:“老朽之前在云南任职按察使,与那吴逆三桂也有些来往。回到家中之后,还曾互通书信。”

    “呵呵。此事太夫人已经说起过了。老先生不知道他吴三桂的底里,才会错付了。所谓不知者不罪,老先生不要介怀才是。”

    “不不不,不止于此。”许缵曾连连摆手,神色羞愧地说道,“老朽与那吴逆三桂互通书信的事情,被清廷知悉,清廷要以通逆的罪名降罪于我。”

    这一说,倒是令许纬辰十分意外,便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许缵曾继续说下去。

    “幸而有朝中其他大臣作保,准我以四万两白银报效,才能免于追究。”许缵曾说着说着也有些激动,不住地摇头,“我只得出售庄园田产,凑齐这笔数目。”

    “那后来呢?”姜承志听得也紧张了起来。

    “如今是战乱之时,愿意大笔购买田产者也少,所以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凑齐了四万两。所幸当时朝廷大军压境,清人未及向我索要,因此这四万两还在老朽家中。”

    “呼……”许纬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这是好事啊,没有以产资敌,也算是又逃过一劫。”

    “是……”许缵曾低着头,犹豫了半天,又说道,“老朽这是惭愧啊……未能识穿吴逆三桂的狼子野心,又差点以产资敌,真不知如何面对皇恩浩荡啊……”

    说着,许缵曾的眼泪流了下来。许纬辰和姜承志都不知道如何劝解,倒是蒋淦十分豪气地说道:“老先生不用这么自责,人生在世,怎知道旦夕祸福,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

    “是啊,这些事,都不是人力所能及的,老先生自责实无必要。”姜承志也连忙跟着说道。

    许缵曾擦了擦眼泪,提高了声音说道:“老朽已与家母商议过了,愿将这四万两报效朝廷,充作军资。”

    “什么?”许纬辰听到这里,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毕竟四万两的数目实在太大,足够大军支度一个月的。

    “许委员,家母几日前训示,若是朝廷大军不至,这四万两早已入了清人的囊中,不再是我所有。将这四万两报效朝廷,是上主遣我如此使用,不可有违啊。”

    “这样啊……”许纬辰和姜承志相互看了一眼,笑着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先代表朝廷多谢老先生了。上主既然这样使用,必是保佑我大明重振山河。待交割清楚之后,我会请皇上再降恩旨嘉奖。”

    “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几人坐着又说了几句闲话,忽然蒋一正从外面走了进来,边走便说道:“有个大好的消息,要跟你们……”

    见有客人在,蒋一正立马收住了声音。

    “啊,老朽来了多时,也该回去了。明天就会安排账房将银子送来。”许缵曾见蒋一正似乎有正事要与许纬辰等人说,便赶紧起身告辞。

    “好。老先生回去,替我们问候太夫人。”许纬辰不知道蒋一正什么事,也就不留许缵曾久坐,“蒋淦啊,要不你送一送老先生?”

    “没问题。”蒋淦答应一声,陪着许缵曾向外走去。

    “怎么样?有什么大好的消息?”姜承志等许缵曾走了,便问道。

    “绍宽送来军报,纪尔他布已经率军向苏州退却,青浦县也开城投降了。”

    “为什么?清军后方的形势已经混乱到纪尔他布也待不住了吗?”许纬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绍宽和刘国轩都认为,很可能因为常州府等地的民众起事,导致军粮运输停滞,纪尔他布在前线无以为继,只能退兵。”蒋一正眉飞色舞地说道。

    “那敢情好啊,整个松江府就被我们收入囊中了。”

    蒋一正点了点头说道:“绍宽说了,他准备三天后就来松江府城,到时候大家能一起喝两杯。”

    “嗯,我们都有小半年没见到绍宽他们了,正好大家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