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四十万正规军中,有两万多是空军部队,在军团参与内战前几天,就遭受了连续的空袭,二百多架飞机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一些地面人员。海军部队也有两万多人,目前主要在南方战场平定东南地区的叛乱。所以,缅甸陆军大概剩下四十万左右。
当然,由于北方和东南地区的动乱,还有西部地区大约十万人的军队。这意味着仍有三十八万缅甸陆军。其中,累东地区损失了一万多人,其他地方损失了三千人,总计损失约一万五千人。
南部的战斗中,南掸邦的四万大军全军覆没,北部掸邦的三万大军也在战斗中消失。首都内比多的会战中,一万多名士兵丧生。密铁拉和东吁的战役分别损失了两万缅军。
军团加入内战的第十六天,三十八万军队已经损失了将近十八万士兵。“这就像十八万头猪!就算军团在这片平原上杀光吃肉,也吃不完这么多!”哈克伦痛心疾首。
剩下的二十万缅甸陆军中,除了必须留守各省大城市和防止北方与东南叛军偷袭的部队,能调动的部队只剩十四万。哈克伦也无法调动所有这些部队,只能说服西北军区司令丁品与他联手,因为他们都是军人世家,关系一直不错,从小一起在军事学院长大。
在这个关键时刻,享受特权的军方子弟才团结起来。“我怀疑,中路的阿后81可能已经被策反了。”丁昆说道。
“中路?”哈克伦愣了一下,然后看向叛乱的东南地区,皱着眉头说:“你是说,韦伦要加入叛军?”
北方和东南地区的加入,引发了缅甸全面内战,但这场内战的主角并非联合防卫军。内战爆发时,敏东来在北方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南方则调动了十万大军进攻联合防卫军。但由于联合防卫军规模尚小,他们主要采取游击战术,寻找机会打击缅军。
军团突然参战,一路从东掸邦推进,五天拿下掸邦首府东枝,十天攻下首都内比多。如果不是国防部长的决策失误,北方战线的十万缅军也不会由哈克伦这个中将司令来统帅。
敏东来在命令哈克伦南下支援内比多的电报中不断催促,质疑哈克伦为何援军迟迟未到,甚至怀疑他违抗军令。但无论是哈克伦还是丁昆都知道,不是他们不想南下救援,而是军团挡住了去路。
请求哈克伦援助的不仅是内比多的敏东来总司令,还有被军团包围的东北战区各城镇的部队。哈克伦还要分兵防备军团可能直插曼德勒,同时要应对西部的威胁。
秋尔的部队从密铁拉逃到曼德勒,后面还跟着军团的追击部队。如果不是哈克伦提前布置,曼德勒防线可能在首次交战中就崩溃了。即便如此,曼德勒防线一天内还是损失了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超过一千多人阵亡,直到军团主动撤退,防线才得以保全。
哈克伦知道,军团并非无法攻破曼德勒,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其他部队,比如掸邦高原的部队。
“温俊凯和杜拉瓦锡的联合防卫军连我们都对付不了,更别提对抗军团了。”丁昆摇头。
联合防卫军号称有十万人,但大部分是新招募的,真正有战斗力的主力是北方和东南战区的两万多原国防军部队,以及一万多人的克钦族武装和其他少数部落武装。这些擅长丛林游击战的部落武装最令人头疼。
但在平原地区作战,军团仍占有优势。“不是联合防卫军?”哈克伦沉思着丁昆的话。
韦伦的地盘迟早会被军团进攻,他手里的几万兵力无法阻挡军团,要么逃跑,要么南下通过东南叛军进入海岸战区。那边只有一万不到的地方部队,还抽调了一个步兵旅协助进攻东南军区的叛军。如果韦伦能说服海军,或者抢占沿海的商船,把几万人撤入海岸战区还是有可能的。但这不可能躲一辈子,即使有东南战区抵挡军团,也撑不了太久。
军团收拾完东南战区的联合防卫军,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了。想到这里,哈克伦看着海岸战区的地形,陷入了沉思。
海岸战区是缅甸最南端的领土,深入马来半岛,几乎将暹罗王国一分为二。如果海岸战区加入暹罗王国……那暹罗就有出兵的理由了。
突然,地堡内的防空警报响起,打断了哈克伦的思绪。
“军团的空袭?”哈克伦抬头望向吊灯。
自军团加入内战以来,缅甸各地城市都遭受了持续的轰炸。作为缅甸第一大城市,曼德勒因其是北方战区的指挥中心,自然成为军团的重点轰炸目标。
第一天的空袭中,曼德勒空军基地遭到猛烈轰炸,五十多架飞机被摧毁,地面防空部队损失惨重,已经失去防御能力。
在空袭中,曼德勒的新火车站、铁路线、伊洛瓦底江大桥等重要设施遭到轰炸,现在整个曼德勒已经停电,地堡内只能靠发电机供电。
轰!轰!
不久后,
“司令!前线报告!军团发动进攻了!”一名参谋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汇报。
“命令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反击!”哈克伦不喜欢被动,即使处于劣势,他也倾向于主动进攻,以期扭转局势。
曼德勒上空,军团的入侵者攻击机
肖毅坐在灰熊轻型坦克上,身穿军团战术背心,头戴战术头盔,护目镜遮住眼睛,手指紧握着摄影机,不断地捕捉着周围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周围的军团士兵也如同他一样,一同乘坐着坦克,沿着公路向北挺进。
前方,一片壮观的主战坦克集群疾驰在平原上,m1A2坦克轰鸣着,压过草地,掀起阵阵尘土。身后,更多的灰熊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组成了长长的队伍,伴随着各种装甲运兵车,运送步兵协同作战。
“真无聊,一路过来连枪都没摸到。”肖毅旁边,一个军团士兵点燃一支烟,瞥了一眼路边被摧毁的缅军t-72坦克,嘟囔着。
肖毅顺着士兵的目光,用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幕:t-72坦克的炮塔和车身分离,倒在路边的草地上,火焰还在其残骸上熊熊燃烧,连周围的草地也被波及。附近还有几具缅军士兵的遗体。
空中,几架米-24武装直升机掠过他们的头顶。显然,这些是完成任务返回空军基地补充弹药后,再次奔赴战场的军团直升机部队。军团的攻势与海湾战争时期的战术相似,这次对曼德勒的进攻简直就是沙漠风暴行动的翻版,但更为迅猛。
因为曼德勒的缅军早已遭受过军团的空袭,重型防空武器几乎被摧毁,彻底丧失了制空权。即使有数百辆坦克和上百门重炮,也在军团空军的持续轰炸下损失殆尽。军团地面部队一路推进,缅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溃败,沿途都是被炸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还有不少缅军俘虏。
就连初出茅庐的战地记者肖毅也能看出,曼德勒战役的胜负已定。“怎么,老陈,你还想用你的步枪对付坦克吗?”一个军团士兵笑着对刚才抱怨的同伴说。
被叫做陈的军团士兵回答:“早知道我就去当坦克兵了!至少还能和缅军坦克较量一番。现在我们步兵只管前进,接收缅军阵地和城市,坦克和装甲部队都被空军和坦克部队收拾了。”
肖毅看着军团士兵们在战场上依然保持轻松的心态,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些日子,他见证了军团作战部队的不断推进,经历了缅军炸毁巴彦水库,又随军团战士攻下了缅甸军政大厦和总参谋部。如今,他又与军团战士们一同坐在“灰熊”坦克上,品味着战争的震撼。
这段时间,他采访了许多军团士兵和军官。与他以前见过的其他战乱地区的军队不同,军团的士兵和军官似乎已经习惯了战争,仿佛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战场上,也看不到他们的消极和厌战情绪,只有对军功的渴望。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军团的合成旅部队,那些被称为警卫部队的二线部队也是如此。肖毅采访了许多军团士兵,最后只能归结为:缅甸持续的动荡和频繁的战争。毕竟,军团崛起的地方是混乱的金三角,那里有多个武装势力割据,战争频发。自从缅甸从殖民时代独立以来,内战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生活在缅甸中部平原省份的普通人或许还能稍微好过些。但七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真的非常混乱。在这种乱世中生存,人们早已习惯了战火。
肖毅采访那些普通士兵时,更多的是听到他们对结束战争的期盼。尤其是军团的警卫部队,很多士兵是从地方割据势力或缅军俘虏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最初加入军团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是因为被俘被迫加入。然而,随着军团的训练和教育,以及军团在与缅军战斗中不断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希望,看到了军功的荣耀,看到了跨越阶级的可能性。
“到了!到了!快下车!”正当肖毅用摄影机记录军团的钢铁洪流行军时,坦克上的班长突然大声喊道。
坐在坦克上的军团士兵立刻跳下车,开始行动。肖毅也从坦克上跳下来,迅速寻找掩体。但周围都是平原,没有大的遮蔽物,他只能趴在一个土坑里。
虽然只相处了几天,但战争的磨砺使他在战场上变得十分成熟。他趴在土坑里,用手中的摄影机记录着军团战士们与坦克协同的战术部署和进攻。
前方出现了一条宽阔的河流,挡住了军团的前进道路。肖毅之前做过调查,这是曼德勒市的南部屏障——米界河,大约有两百多米宽,从弄本山脉流出,在曼德勒市南部郊区汇入伊洛瓦底江。
尽管缅军炸毁了米界河上的两座公路桥,试图拖延军团的进攻步伐,但军团的工兵部队已经用装甲桥梁车在河中架设起了钢铁浮桥。
这种钢铁浮桥是预制的,每段有十几米长,只需将它们投入水中,然后由军团工兵站在上面操作推进引擎,将一段段浮桥连接起来固定。仅仅二十分钟,两座钢铁浮桥就搭建完毕。
期间,缅军幸存的几门火炮试图阻击,但刚开两炮就被军团的武装直升机击中。浮桥架设完成后,步兵先锋部队率先渡河,开辟滩头阵地。接着,军团的m1A2主战坦克威武地驶上浮桥,成功渡河。随后,军团的灰熊坦克和装甲车载着数以万计的军团战士渡过了河。
当肖毅走过浮桥,跨过米界河,他已经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曼德勒市城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