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的第一步自然是重新规划庭院的布局。
实际上,陈铭家的小院虽有些破旧,但格局是传统的四合院形式。
当然,小院并不大,只有一进。
大的格局陈铭没有改变的打算,无论前世今生,他都认为传统建筑的布局既科学又符合美学原则。
他不是建筑大师,也不是美学先驱,没有必要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小院的改造并未对整体格局做出大幅度调整。
陈铭只是对东侧的厨房和西侧的厢房进行了优化。
东侧,他清理了柴房,扩大了一些空间,刚好可以放置一块石磨,并在石磨下方安装转向机械——这样小毛驴就可以一边拉磨一边抽水了。
西侧,他优化了厢房,分隔出最重要的两个房间——厕所和浴室。
当然,在所有房间开始施工之前,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预埋管道。
这些管道主要是水管,包括清水管和污水管,当然还有预留的热水管。
陈铭不打算使用竹木制作预埋管道,因为它们埋入地下不久就会腐烂,无法使用。
所以他选择了陶制管道,烧制后连接起来,效果并不逊色于后世的铁管。
有了动力来源,他在东厢房后面建造了一个水塔。
有了水塔,自然就有了陈铭梦寐以求的自来水!
有了自来水,就有了冲水厕所和淋浴设施。
他还于浴室后墙建了一道夹墙,夹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铁质水箱,下层是炉灶。
这样冬天就能洗上陈铭渴望的热水澡,其他季节则使用冷水,这对身体有益。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能源匮乏,目前只能烧柴或烧煤。
尽管铭公子不缺钱,但他短期内无法解决燃料供应问题,因此只能将宝贵的燃料优先用于烹饪。
此外,除了最重要的水源,就是取暖问题,利用沼气是陈铭的长远规划,但在短期内并不实际,关键是担心老太太和田嫂不会操作。
因此,近期的取暖方式只能依赖煤炭,但炉灶和烟囱可以重新设计,以优化排烟和热量传输。
除了厨房,浴室和主屋后面也设有炉灶,甚至能供应全院的热水,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小冰河期的严寒冬季准备的。
此外,厕所和厨房的装修也不容忽视,比如瓷砖、水龙头、烹饪器具等,各种细节不胜枚举。
陈铭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做这些规划。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在三五天内完成,陈铭不想把自己的家变成豆腐渣工程。
看着桌上堆叠的图纸,郑焕惊讶不已!
“公子您的才能堪比墨翟,超越鲁班……古代圣贤恐怕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次郑焕的赞美并非奉承,而是由衷的惊叹。
郑焕出身富贵家庭,对某些局部应用有所了解,但他从未见过如此全面且科学的改造一个普通民居的计划。
子痴和子愚也一边翻看手中的设计图,一边啧啧称奇。
“别夸了,这只是规划,目前最重要的是先重新装修‘清风酷乐’,这个计划我估计需要三个月,一切都按照规定来,不必急躁。”
陈铭微笑着对郑焕说。
郑焕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做过建筑工作,原本担心陈铭会急于求成,现在看来,他的担忧是多余的。
“这只是个试验,我还打算按照这种方式改造三清观和通铭客栈,这些工作可以交给‘营造社’来处理……”
陈铭继续安排。
众人听了陈铭的计划,都感到高兴。
“说到‘营造社’,张先生现在还负责‘食为鲜’的事,可能有点忙不过来吧!”
郑焕沉思着建议道。
“嗯,确实是个问题。现在的业务越扩越大,到处都需要人手……这样吧,我先去找朱公子商量一下。”
陈铭想了想,对大家说。
第二天清晨,子痴和子愚回到千户所上班——正式的工作还是需要做的,毕竟他们现在都是天子亲军,拿着皇帝的俸禄。
陈铭和郑焕则前往东宫。
说起来,尽管与朱公子交往已久,陈铭和郑焕还是第一次去朱公子的家。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朱公子的家,而是他父亲,太子的住所。
这是大明朝,凡事都有规矩。朱公子和陈铭虽然熟络,但也必须遵守礼节。
因此,陈铭和郑焕此次拜访,都要按照规矩行事。
而且,两年前曾发生过着名的“梃击案”。
他们在最外层的徽音门等了两炷香的时间,才有一位小太监匆忙前来与守卫交谈后,引导他们进入。
经过七拐八弯的路程,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处庭院。
“哎呀,我说铭……小陈千户真是难得来访啊!”
朱公子笑容满面地向陈铭打招呼,他今天穿的并非平时的普通服饰,而是一件饰有四爪团蟒的燕弁服。由于年纪尚轻,他头戴的是一顶缧丝嵌宝的紫金冠,而非常见的乌纱翼善冠。这不是电视剧,衣物不能随便穿戴,皇族子孙并非时刻身着金黄的龙袍四处走动。“微臣拜见皇孙殿下!”看到打扮华丽的朱公子,陈铭和郑焕立刻躬身行礼。“我说,这样就没意思了,太拘谨了!”皇长孙朱公子听后有些不悦地抱怨。身后的忠老哥则身着青色宦官zhifu,手持拂尘,神情庄重地站立。忠老哥身后还跟着一群小宦官,他们捧着各种物品——都是一些小玩意,如茶水、手巾,种类繁多。不过,最令人宽慰的是客夫人不在场,大概是宫中的规矩,男女有别。“我和陈千户有重要的事情商量,你们在这里帮不上忙,大伴留下,其他人,都退下!”朱公子想了想,对那些如同背景板的宦官们吩咐道。随着命令的下达,众人依次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现在没有外人了,我们就以兄弟相称吧……否则真的无趣!”“那就按公子的意思吧……我这次前来,是有桩生意需要商量!”或许是朱家的传统,听到生意,朱公子立刻精神焕发,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