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主席,您是要走红色主义道路吗?
作者:处处皆江湖   S3赛季我缅甸专业干阿美莉卡最新章节     
    6月6日,阳光照耀在果敢的大地上,彭昌龙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眺望着远方。
    他深知,果敢的未来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专业的团队来引领。因此,他毅然决定成立果敢地区对外事务局,由周文育担任局长,楚昌都与方书原任副局长。
    这一决策,旨在让果敢地区更好地对接阿三国与华国的一切事务,为果敢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对于这一决策,彭昌龙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周文育、楚昌都与方书原这三位博士级别的人才,都是万中无一的精英,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将为果敢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人搭配做事,必定能够互补长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6月7日,彭昌龙亲自来到农业局进行调研。
    果敢市的第一座大型养猪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是华国鲁省养猪集团在果敢投资的重要项目。承建这一工程的是华国鲁省建筑集团,虽然在华国国内名气不大,但对于这样的小工程,他们还是能够轻松胜任的。
    选择鲁省建筑公司,是彭昌龙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深知,果敢同盟军迟早要拿下整个掸邦,到了那个时候,经济发展将成为果敢政权的主旋律。
    而鲁省的经济在华国排名前列,有了与鲁省养猪集团合作的基础,再让鲁省建筑公司承包整个养猪场的工程,无疑能够为果敢地区与华国的鲁省产生更多的联系,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局的会议室内,周龙详细汇报了养猪场项目的相关数据。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果敢未来的期待。
    彭昌龙看着他,心中满是欣慰。他笑着问道:“工作辛苦吗?”
    周龙连忙摇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主席,一点都不辛苦!为人民服务,看着果敢一天天变好,我开心!”
    彭昌龙哈哈一笑,拍了拍周龙的肩膀:“周龙,你的努力我是能够看到的。养猪场建立以后,你将是我们果敢地区的代表进入养猪场担任副厂长。你要好好学习,未来的果敢不止一座养猪场,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等待着你!”
    周龙听了彭昌龙的话,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他深知,这是主席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也是他对果敢未来的承诺和期待。他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主席的期望,为果敢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农业局的调研之后,彭昌龙步履沉重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虽然窗外的阳光依旧灿烂,但他的心情却有些沉重。
    调研的结果,虽然基本符合他的预期,但其中的问题却让他深感忧虑。他翻开桌上的资料,一行行数据映入眼帘,那些数字仿佛在诉说着果敢地区农业发展的艰难与挑战。
    按照农业局的调研数据,果敢同盟军控制区域的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00万亩。然而,这其中尚有许多土地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预计完全开发后,耕地面积能够达到300万亩。这样的土地面积,理论上足以养活现有的人口,甚至更多。毕竟,在缅甸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粮食可以轻松实现一年三熟。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果敢地区依然缺粮严重,需要大面积地进口粮食。这让彭昌龙感到十分困惑。经过深入的了解,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许多拥有大面积土地的地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选择种植更加值钱的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
    这样的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却对果敢地区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粮食是民生的根本,如果连基本的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那么果敢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又从何谈起?
    想到这里,彭昌龙的眉头不禁紧皱起来。他意识到,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将土地收归国有制,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样一来,政府就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彭昌龙的思绪。他抬起头,看到方书原站在门口。
    “主席,您找我?”方书原问道。
    彭昌龙点点头,示意他进来。待方书原坐下后,他递过手中的农业局调研数据。
    “去完农业局调研一趟,我感觉我们政府任重道远啊!”彭昌龙感叹道。
    方书原接过资料,认真地翻阅起来。随着他逐页浏览,眉头也逐渐紧锁起来。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他深感震撼。
    “主席,这个情况确实严重。”方书原沉声说道,“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果敢地区的农业发展将陷入困境。”
    彭昌龙点头表示赞同:“是的,我们需要想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将土地收归国有制,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方书原思考片刻后说道:“这个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地主们的反应和可能的阻力。毕竟,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资源。”
    彭昌龙深吸一口气:“我知道这个方案的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为了果敢地区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决心和勇气去面对这些困难。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这些挑战。”
    方书原静静地注视着彭昌龙,从他那双坚毅的眼神中,他读出了主席对于土地改革的决心。然而,作为果敢政权的忠诚拥护者,他不得不为政权的未来考虑,即使这意味着要提出一些可能让主席不悦的建议。
    “主席,关于土地收归国有的方案,我必须提醒您,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我们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世界。”方书原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
    彭昌龙微微皱眉,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
    方书原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说道:“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前,我想确认一下主席的想法。您是否准备带领果敢走上红色主义的道路?”
    这个问题让彭昌龙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前世的种种经历,那些关于红色主义的理念和信仰在他心中激荡。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我认为红色主义道路比较适合我们的国情。人民当家作主,能够真正团结人心,集中力量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往往只是资本的奴隶,无法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方书原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主席,我理解您的想法。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并不是推行红色主义的最佳时机。缅北的各路军阀,正是当年缅甸红色主义失败后的产物。如果我们此时宣布土地改革政策,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要走红色主义道路。这将会使我们成为众矢之的,对果敢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我并非完全反对红色主义。如果未来我们能够统一整个国家,稳定局势,那么主席再宣布走红色主义道路,我会坚定地支持您。但现在,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避免过早暴露我们的意图和目标。”
    彭昌龙静静地听着方书原的分析和建议,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他明白方书原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他也深知统一国家、稳定局势的重要性。然而,他仍然对红色主义的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他知道,这条道路虽然充满艰辛和挑战,但它是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你的担忧很有道理,我会认真考虑的。但请相信,无论我们选择哪条道路,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果敢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我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方书原听到彭昌龙的回答,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主席是一个深思熟虑、富有远见的人,他相信主席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感到自豪。他知道,他和主席一样,都是为了果敢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