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最近消停的很,一直在家中照看李妃和朱翊釴,现在朱载坖也没空朝堂上的事情,而且讲官们也告诫过朱载坖,恐怕在朱载坖的长子生下来之后,朝堂上会因此起一场波澜,讲官们所以请朱载坖低调平一点,免得被人所乘。
朱载坖当然也乐得不管事情,而且嘉靖对朱翊釴确实还是不错的。嘉靖在朱翊釴出生还没有多久的时候,就赐给他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六种礼器,这可是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即以璧礼天,以琮礼地,以圭礼东方, 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
足见嘉靖对自己这个长孙的重视程度,而且李妃现在也是极为开心,这可是朱载坖的嫡长子,这个份量可想而知了,大臣们天然就会支持他。
但是现在的朝堂之上可不消停,虽然重臣们对于嘉靖的心思很明白,而且也和嘉靖达成了默契,但是很显然科道这些言官们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什么二龙不相见,纯属扯淡,你嘉靖现在就该册立太子,陶仲文的话不管用。
首先上疏的是吏科给事中孙应鳌,他上疏称: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现多系翰林院官员迁转之用,官员都不到任,朝廷设官任职,必有其用,他请求嘉靖充实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官员,令其到任理事。
这都已经是明着试探嘉靖了,这四个机构本来是太子的教育机构,但是正德以来,有太子的时候不多,而且有关太子的教育,往往内阁负责的比较多,出阁读书,经常点用其他官员教读。詹事府、 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在辅导太子方面己无实际作用,纯粹成为翰林官迁转的阶梯。
作为吏科给事中,孙应鳌应该是很清楚这个问题的,但是他还是向嘉靖提出这个问题,分明就是借机恶心嘉靖的。嘉靖本来就对东宫官员不太重视,孙应鳌这次将此事提出来,就是在借太子的教育机构说立太子的事情。
对于这种奏疏,嘉靖不要见得太多,当即予以留中不发,嘉靖很清楚,一旦自己搭理了他们,那麻烦马上就来了。所以嘉靖对于这种奏疏一向是不理的。但是很快,嘉靖就发现自己不理不行了。这次有重量级官员上疏了,吏部尚书王用宾。
嘉靖一直都很清楚,王用宾是裕王党,但是嘉靖认为,裕王现在已经是储君了,自己也算是默认了裕王的地位,把王用宾从礼部尚书提拔为吏部天官,可以说是对他相当不错了,王用宾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意图,毕竟也是朝廷的部堂大员,还是要懂点事的。
但是没想到王用宾显然不懂事,这次科道言官都还在试探嘉靖的时候,王用宾就是直接上疏嘉靖,请求册立太子了,王用宾的奏疏称: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选左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夫开于道术,知义之指,则教之功也。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首先要求嘉靖给朱载坖慎选讲官,同时确定朱载坖的名分。同时王用宾还引用太祖祖训和祖制,要求嘉靖册立朱载坖为太子,王用宾引用朱重八的祖训: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而朱载坖现在正是嘉靖的长子,要求嘉靖册立朱载坖为太子。
同时王用宾充分发挥自己担任过礼部尚书的特长,开始给嘉靖普及大明的祖制,大明有皇太子预立制度,而且大明的皇太子在东宫中养德的时间很长,册立皇储的时间相对早,立储与登基相隔时间很长。皇储的养德时间都在10年以上,最长的仁宗昭皇帝朱高炽长达二十一年,洪武二十八年封为燕世子,永乐二年 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继位。
王用宾认为,这都是祖宗的聪明之处,早确立皇太子可以保证帝系顺利地继承,有效地防止因为皇位继承而引发的宗室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储在养德期间,读书写字,学习做人之道,治国之道,他们有十几年的学习时间,皇储十几年都与德高望重的儒士在一起,耳濡目染,他们也就逐渐形成了好的品行。
纵观本朝历史,册立皇储后不曾废立,立储之后如能顺利成年的皇储皆能顺利继承皇位。这就是祖制的优越性。唯一有波折的就是宪宗皇帝,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八月英宗被俘,郕王摄政,太后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三年, 废皇太子见深,立子见济为太子。天顺元年,英宗复辟,朱见深复立为太子。这就是本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废的太子。
但是即便如此,宪宗还是顺利登基,可见本朝祖制之牢固。王用宾还给嘉靖上了课,立太子有什么好处呢?王用宾在奏疏中称:因天下之望,顺海内之心。上承列祖列宗殷殷之望,下体文武百姓拳拳之心。
王用宾的奏疏洋洋洒洒数千言,归根到底就两个字,建储。
堂堂吏部天官的奏疏,内阁当然不敢拟票,也不愿拟票,内阁赶紧将奏疏送嘉靖处,嘉靖看后,只是冷笑一声,在王用宾的奏疏上御批道:尔欲为三杨,朕非成祖也!
嘉靖所说的三杨,仁宗朱高炽作为皇太子时,上受成祖猜忌和打压,下受兄弟朱高煦、朱高燧的陷害。太子之位一度岌岌可危,幸赖东宫师傅们特别是三杨的出谋划策、·尽力保全。仁宗才得顺利登基。三杨在洪熙朝颇受重用,宣德、正统时期也圣眷不衰,他们连事四朝,位居台阁,尊荣无限。
嘉靖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你王用宾是想谋求从龙之功。面对嘉靖这么严厉的指责,王用宾当即上奏称:陛下册立太子,臣愿即挂冠而去!直接回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