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与三星集团的第一次合作
作者:咕了噶   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顶级财阀最新章节     
    经过东南岛的科研人员初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果能深入挖掘其潜在功效,或许可以为攻克癌症提供一条全新的途径。
    然而,这仅仅是岛上人员的初步推测,要得出更确凿的结论,还需开展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工作。
    张卿深知其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毫不犹豫地决定向东南岛的财务公司追加拨款20亿美元,这些资金将专门用于对新植物的深入研究。
    他明白,如果这种植物真的能成为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那么整个世界的格局都极有可能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样重大的责任与影响,远非此刻的自己所能承担得起。
    当药物研发成功时,张卿计划寻求与华夏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该药物的推广和应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
    毕竟,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张卿将谨慎权衡各方利益,确保研究成果得到合理利用和回报。
    时间来到1989年7月26日,中环最后一块贵重地皮——花园道地皮竞拍即将公示结果。
    这一事件无疑将引发各方关注和竞争,也预示着更多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即将来临。
    中环地王原本估值5 亿港元以上,可谓是一块炙手可热的黄金地段。
    然而,世事难料,六月份之后,香江地产市道整体遭遇寒冬,形势急转直下。
    受此影响,中环地王的估价也随之下调三成至五成,最新估价仅为25亿至30亿港元。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业界。
    地王开拍之际,各大财团纷纷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在激烈的角逐中,置地集团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出色的策略,成功击败了其他五家竞争对手,最终以27亿港元的高价投得中环最后的花园道地王。
    这场惊心动魄的竞标之战,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
    赢得竞标后,置地集团的董事局立即行动起来。
    在张卿的授意下,他们迅速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记者们蜂拥而至,争相提问。其中,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置地集团对于花园道地皮的规划。
    面对众多媒体的追问,置地集团的代表自信满满地表示:
    “自从加入兴华集团以来,我们集团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显着改善。对于这块极具潜力的地皮,我们充满信心,并计划投入20亿港元,打造两幢集智慧架构与现代化设计于一体的甲级写字楼综合大厦。这两座大厦将被命名为‘兴华万兴广场’,寓意着繁荣兴盛、万象更新。”
    这一番豪言壮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商业地标正在崛起,它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吸引无数企业和人才汇聚于此。
    这个宏伟的蓝图不仅展现了置地集团的雄心壮志,更折射出香港地产市场的无限活力与潜力。
    置地集团的表态,也给了在场的投资者的信心,他们愿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兴华万兴广场的落成,中环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置地集团总裁继续说道:
    “最底层兴建一个购物商场平台,这个平台占地面积庞大,内部空间宽敞明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平台上方矗立着两幢甲级写字楼,其中一幢高达47层,气势恢宏,被命名为“兴华银行大厦”,它将成为兴华银行的总部所在地;而另一幢则有37层之高,名为“亚太金融大厦。”
    “整个兴华万兴广场的总楼面积达到了165万方尺,我们将采用“只租不售”的兴华模式,这意味着置地集团将把它作为一项长期投资物业牢牢掌握在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兴华万兴广场还将成为香江首批采用高架地台的智能商厦之一,这种创新设计不仅能提升建筑物的使用效率,还融入了环保理念;
    此外,该广场的整体投资额更是高达20亿港元,全部由实力雄厚的置地集团独自承担;
    整个建筑群将由兴华设计院独立设计完成,预计将于1992年竣工,届时必将成为香江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当置地执行总裁张开结束发言后,另一名新闻记者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提问:
    “张开先生,根据当前的局势分析,香江的局面似乎不容乐观!特别是在香江房地产市场整体突然下滑的背景下,您的公司为何还能如此乐观地展望未来呢?”
    张开微微一笑,从容地回答道: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集团隶属于兴华集团;而我们的大老板张卿一直以来都对香江的经济发展持有着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他的观点也是我们所认同的,符合置地集团与香江市民整体利益;
    尽管香江曾经遭遇过多次突如其来的风暴,但这些影响都是短暂的。因此,置地集团对香江的前景充满信心,特别是对写字楼市场更是充满期待。”
    这则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香江市民的广泛关注。
    他们深刻理解到,张开作为置地集团的总裁,他的言论代表着张卿的立场;
    而置地集团的态度,则反映出兴华集团的总体倾向。
    这种紧密的关联让人们对置地集团的表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果然不出所料,就在兴华集团表明立场之后,以华置、新世界、华狼基金和恒地等为首的各大集团也都纷纷站出来,公开表示对香江经济环境充满信心,并呼吁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蛊惑和利用。
    在众多香江大型企业的引领下,尽管仍有一些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但总体形势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
    ……
    时间来到1989年8月1日,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李富珍,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江。
    尽管她早已得知张卿已经结婚成家,但内心深处依然无法割舍这份情感,于是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珍藏了整整19年的纯真献给了他。
    此次前来,李富珍其实还带着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转达其父亲李建喜的合作意愿。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三星集团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庞大,旗下有着多达30个子公司、125个海外分公司以及21个海外现地法人,员工总数更是高达令人咋舌的10.5万人。
    这个庞然大物的经营范围广泛至极,涵盖了机械、电子、造船、建筑、化工、纤维、食品、贸易、金融、保险、零售、医院、酒店等等众多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跨国公司。
    从表面上看,三星集团的规模与兴华集团似乎旗鼓相当,但若是再算上红杉资本、橄榄投资和日环集团这三家巨头企业,那么三星集团就要稍逊一筹了。
    此外,张卿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掌握着巨额的流动资金。
    不仅如此,兴华集团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零负债率的优秀记录。
    相比之下,李建喜的三星集团虽然总资产达到了惊人的亿韩元,但同时也背负着高达亿韩元的沉重债务。
    这种不断恶化的整体财务状况表明,三星集团已经陷入了“大企业病”的困境之中。
    为了彻底改善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李建喜在三星五十周年庆典这个重要场合郑重地发表了一番豪言壮语:
    一定要让三星赶在21世纪到来之前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全新的国际化大企业!
    同时,他还提出了以“自律经营”、“重视技术”和“尊重员工”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精神。
    在此期间,三星也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废弃各子公司原先各自使用的三星标志,转而全面采用集团的统一商业标识。
    当得知女儿的男友在半导体及石油化工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时,李建喜内心不禁一动,萌生出与兴华集团展开合作的想法。
    而这也正是他默许张卿已有家室却仍与女儿交往的缘由所在。
    按照他的计划,三星集团最终还是会交由大儿子来接管;然而目前李载容正在美国刻苦求学深造;
    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三星走出困境,实现蓬勃发展,并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毫无疑问,张卿成了最为理想的人选。
    李富珍给张卿带来了一则消息:李建喜计划成立一家综合性化学公司,旨在打造一个从石油分解到石化产品的完整生产链。
    目前,他已经与第一毛纺和现代集团成功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期望张卿能以其在上游体系中的地位加入他们的团队。
    若是换作其他人来邀请张卿,他或许不会轻易应允,但因为是李富珍亲自转达这个提议,张卿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然而,张卿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即整个合作过程必须由李富珍全面负责并出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