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诸葛亮出山 东吴多才俊
作者:起吃酒饭   趣味三国传奇最新章节     
    刘备一听那话,那家伙,反应那叫一个迅速,“咕咚”就跪下磕头拜谢,跟那闪电似的。就这么一席话,人家诸葛亮还猫在山里没出山呢,就把天下三分看得透透的,从古至今能有几个人比得上。
    只见刘备那脸老诚恳,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啊,我刘备现在没啥大名声,德行也不咋深厚,但是真心希望先生您可别嫌弃我又土又挫的,出山来帮帮我呗。我肯定恭恭敬敬地好好听先生您那些厉害的教诲”
    诸葛亮慢悠悠地说:“我老长时间就喜欢在田里捣鼓捣鼓,在地头忙活忙活,那些世事呀,我可懒得搭理,所以真没法遵命哩。”
    刘备一听这话,哎呀,急得眼泪“哗啦”就涌出来了,哭着嚷嚷道:“先生您要是不出山,那天下的苍生可咋整,我愿意终生奉先生为师。”
    说完,那眼泪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儿地淌,把那袍袖都给弄湿了,连那衣襟都湿了老大一片呢。诸葛亮一瞅刘备这副模样,嘿,这心意可真是诚得不能再诚,于是就张嘴说:“将军既然不嫌弃我,那我就愿意为将军当牛做马。”
    刘备一听转悲为喜,赶紧把关羽、张飞叫进来,让他们拜见诸葛亮,还送上一堆金银绸缎啥的宝贝。诸葛亮那是一个劲儿地推辞,坚决不要。刘备赶忙又说:“这可不是请大贤的大礼,就是想表达一下我刘备那一点点小心意罢了。”
    诸葛亮这才点头答应收下了。就这样,刘备他们一群人就在庄里一起凑合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诸葛均那家伙晃晃悠悠、慢条斯理地就回来了。诸葛亮,那可是一脸的正经严肃,就跟诸葛均说:“老弟老弟,你好好听听,我呀,可是承受了刘皇叔三次大老远不辞辛苦跑来拜访的这份大恩情,我要是再不出来帮人家,那像话吗?所以,我肯定得出去帮忙。你呢,就老老实实地在这儿种种地,可千万别把咱那田地给弄荒。等啥时候我功成名就,我就麻溜地回来继续过我的归隐生活。”
    诸葛均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那脑袋跟小鸡啄米似的。随后呢,刘备他们三个人就和诸葛均摆摆手道了个别,接着就兴高采烈地跟诸葛亮一块儿回新野去。
    回到新野之后,嘿,你瞧刘备对诸葛亮那态度,简直就跟对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吃饭的时候,必定得和诸葛亮在同一张桌子上吃,睡觉呢,也得在同一张床榻上睡。整天就跟诸葛亮凑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地讨论天下的那些事儿。有一天诸葛亮皱着眉头,好像在那苦思冥想似的,然后说:“嘿,老大你晓得不,那个曹操在冀州弄了个啥玄武池,专门训练水军呢。依我看,他肯定是有侵犯江南的那意思。咱们可以偷偷摸摸地派人过江去打探打探情况,看看到底咋回事儿。”
    刘备一听,连忙点头,跟捣蒜似的,说:“行嘞,就按先生说的办!”
    然后赶忙派人去打探消息。这时候刘备心里还嘀咕呢:先生就是先生哇,这眼光咋就这么厉害呢,啥都能想到。
    诸葛亮呢,看着刘备这么听话,心里也美滋滋的,心想着自己出来帮他这事儿算是找对人。
    再说窝在江东的孙家,你瞧瞧那孙权他哥孙策一挂,他就紧紧抱住江东这块宝地,把他老爹和老哥留下来的产业一股脑儿全接手。
    这孙权可积极,到处搜罗那些有本事的人。还特意在吴会弄了个宾馆,让顾雍和张纮在那负责招呼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人们。就这么连着好几年,大家都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当时啊,来投靠他的人老多了,好多各地名人哦:
    会稽那个叫阚泽的家伙,字德润;
    还有彭城的严畯,嘿,字曼才呢;
    沛县的薛综,字敬文呀;
    汝阳的程秉,字德枢哈;
    吴郡的朱桓,字休穆嘞;
    吴郡陆绩,字公纪哟;
    吴地的张温,字惠恕哇;
    乌伤的骆统,字公绪嘿;
    乌程的吾粲,字孔休呀。
    就这几号人呐,都呼呼啦啦地跑到江东来。那孙权对他们重视得很,那礼数周全得,简直没话说。
    而且呢,他还弄来好几个厉害得不行的良将呢:
    汝南的吕蒙,字子明哈;
    吴郡的陆逊,字伯言哟;
    琅琊的徐盛,字文向呐;
    东郡的潘璋,字文珪呀;庐江的丁奉,字承渊。
    这些个文臣武将们呢,就一块儿辅佐孙权,所以说这江东真能称得上是人才多得像蚂蚁一样。
    孙权心里头暗暗念叨:我可得把这些人才都紧紧抓住,有了他们,我的江东才能牛气哄哄地发展起来。
    那些来到江东的人呢,心里也都嘀咕着:嘿,孙权这小年轻主公还真不赖,对咱这么好,咱可得使出吃奶的劲好好给他干活。
    大家都怀着各自的小九九,为了江东的繁荣昌盛齐心协力地拼命努力着呢。
    咱来唠唠北方那曹操。白从建安七年那会儿,那曹操把袁绍给干趴下之后,曹操感觉天下很快就是他的了。然后这曹操立马派出使者就往江东跑去,去传达啥命令呢?嘿,让孙权把他儿子给送到朝中去,给皇帝当伴儿呢。
    孙权一听,心里头就开始七上八下:这曹操可真会来事儿,让我送儿子入朝,就是想来控制我吖。这主意太难拿了。”
    吴太夫人瞅见孙权这纠结样儿,赶紧喊着周瑜、张昭他们都过来,凑一块儿商量商量到底该咋弄。
    张昭吧唧吧唧嘴先开口了:“你们看曹操让咱送儿子入朝,这明摆着就是他用来牵制诸侯的手段。咱可不能小瞧了。可要是咱真不送儿子去,我又担心曹操那家伙会气鼓鼓地起兵来攻打咱江东,到时候那可危险得不行。”
    周瑜一听,赶忙接过话头:“将军您可是继承了父兄留下来的家业,您瞧瞧咱还有六郡那么多的人马。咱的兵那叫一个强壮,粮草也是多得很,将士们一个个都特别肯拼命,咱哪能随随便便就因为没啥办法就得送人质给别人呀。这人质要是真送过去了,那咱不就得被迫跟那曹氏联合。他要是下令召见咱,咱还能不去咋滴:这样一来,咱不就被人家给紧紧地控制住了。哼,还不如不送呢,咱就慢慢观察情况的变化,再用别的好妙招来应对。”
    吴太夫人听完,一个劲儿地点头,直说:“公瑾说得太对啦太对。”
    孙权在一旁一听,心里一琢磨,嘿,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就听从了他们的话,直接回绝了那使者,不送儿子去。
    从这之后,曹操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南下江南。不过呢,也还好那时候北方还没彻底安定下来,他也没那闲工夫来向南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