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再升官
作者:小香烟   明末:乱世崛起最新章节     
    崇祯二年,九月十八。
    大明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如往日一般,依旧埋头批阅奏章,眉头紧锁,双眼布满血丝。
    他手中的朱笔不时在奏章上圈圈点点,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国事的忧虑。
    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章,仿佛是压在他心头的万斤重担。
    他的面容憔悴,透露出内心的疲惫,十八岁的年龄,额头上却弥漫上了皱纹,这是他日日夜夜为国家操劳的见证。
    崇祯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但脸上却有着一丝无奈,他肩负着拯救大明的使命,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他不时轻声叹息,仿佛在诉说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从即位之初的满腔抱负和信心满满,到现在的长吁短叹,深感国事之艰难。
    一旁的秉笔太监王承恩,看着眼前这个从信王到九五至尊的人,被国事压的难以喘气,心中泛起了心疼与担忧。
    他从一个宫女端着的托盘中,端起茶盏,用手试了试温度,然后小心翼翼的送到龙案边上,轻声道:“皇爷,龙体为重,喝口茶,暂歇一会儿。”
    “唉……!”崇祯皇帝长叹一声,道:“陕西多地大旱,田地颗粒无收,自去年反贼王嘉胤高举反叛大旗,百姓盲从,聚众已达数万,真是让朕十分忧心啊!”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端起茶盏,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如今的大明,天灾人祸不断,外有建奴、蒙古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反叛,国事多艰。
    尤其是建奴,自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国家便投入了大量银钱物资,来建设辽东防御。
    致使国内财政空虚,灾不得赈,匪不得剿,局势每况愈下。
    这内忧外患之下,真是让他心力交瘁。
    “皇爷勤政爱民,定能中兴大明!”王承恩他身为内官,有自知之明,不能去随意谈论国事,所以只是言语安慰。
    自崇祯登基以来,王承恩就很少见到崇祯有开心的时候,就连今年二月太子朱慈烺出生,也没见到崇祯有多开心。
    崇祯皇帝闻言,脸上浮现了坚定之色,他相信大明会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重新变得强大起来。
    他兄长常年醉心于木工,让魏忠贤把持朝政,都能让大明维持,他每日勤政至深夜,没道理不如他的兄长。
    这时,一个司礼监的小太监进来,行礼禀道:“陛下,首辅大人求见!”
    “传他觐见!”崇祯皇帝放下茶盏,道。
    不多时,一位约莫六旬年纪、身着一品绯红官袍的官员进来,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这位一品大员,对着崇祯皇帝行叩拜大礼,唱道:“臣韩爌,参见陛下!”
    “元辅不必多礼!”崇祯皇帝抬手示意,道。
    “臣,多谢陛下!”韩爌站起身来,也顾不得整理官服,满脸笑容的说道:“恭喜陛下,三边总督杨大人传来奏报传来紧急奏报!”
    “紧急奏报?”崇祯皇帝先是一愣,然后连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韩簧举着延绥镇的奏报,兴奋的高声道:“陛下,延绥镇官兵,斩获入关劫掠的蒙古鞑子首级,共计一千零九十三颗!”
    “什么?!”崇祯皇帝惊的站了起来,连忙示意王承恩:“快传来给朕看!”
    王承恩连忙接过韩爌手中的奏报,恭敬的递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连忙打开奏报,一字不漏的认真看了起来,脸上逐渐浮现喜色。
    连读了两遍奏报,崇祯皇帝的目光却,还是不舍的从奏报上移开,道:“来人,给元辅赐座!”
    “臣多谢陛下!”韩爌拱手相谢。
    有宦官搬来一张椅子,韩簧坐下,只是屁股挨着椅子,以示尊崇。
    高兴了好一会儿后,崇祯皇帝才合上奏报,道:“元辅,这奏报,你以为真假如何?”
    韩爌拱手,道:“回陛下,奏报上有三边总督杨大人和延绥巡抚的署名,且作战过程详细,定然不会有假!”
    “嗯!”崇祯皇帝点点头,道:“元辅,这奏报中,提及的百户王毅,是何人?”
    “回陛下,王毅原是鱼河堡的小旗官,因率领官兵和乡勇多次剿灭米脂县境内的山贼,升至鱼河堡百户官!”韩爌简要的说明王毅身份。
    他又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书信,道:“这是延绥巡抚张梦鲸,派人快马送来的书信!”
    王承恩连忙上前接过书信,递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打开书信,仔细的阅读内容,上面写着王毅的介绍和多次剿灭山贼的过程,还有斩杀蒙古鞑子的事情,以及榆林城发生的事情。
    片刻后,崇祯皇帝大笑道:“好,这个王毅,当真有本事,带领手下兵丁和一些乡勇,就能灭杀那么多山贼和鞑子,哈哈哈!”
    崇祯皇帝继续看书信的内容,刚才还满是笑容的脸上,迅速变为阴沉,道:“黄陵真是好大的狗胆,冒领王毅灭山贼功劳被张爱卿发现,竟想着唆使士兵哗变闹饷来脱罪,当真该死!”
    韩爌拱手道:“陛下,延绥参将黄陵唆使士兵哗变闹饷,幸得王毅想出妙计,士兵哗变才未造成重大后果,当对王毅重赏!”
    崇祯皇帝点点头,将书信内容看完,道:“元辅,可商量好了升赏问题?”
    “回陛下,有功将领已拟定升赏,但王毅……臣本提拟王毅为游击,然兵部多位大臣认为,王毅虽功劳颇巨,但年龄尚浅,资历不深,官职不应提升太快,所以暂拟为正千总!”
    “嗯,确实如此!然升赏太过刻薄,也会寒了将士报国之心!”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在原地踱步思索,片刻后,道:“元辅,加封王毅为武德将军衔!”
    韩爌微微一愣,随即道:“陛下天恩,那王毅必然感恩戴德!”
    武德将军虽然只是正五品散阶官职,但却是一种荣誉,也代表了皇帝的信任。
    “陛下,延绥总兵吴自勉,不等朝廷对黄陵问责,就擅自杀死黄陵,该如何处罚?”韩爌问道。
    崇祯皇帝想了想,道:“延绥总兵的做法虽有些欠妥,然黄陵也该死,就不必处罚了,斥责一番就是!”
    “是,陛下!”韩爌只好照办。
    很快,在首辅韩簧的安排下,兵部对王毅的任命文书,很快就下发,送往延绥。
    在九月底,王毅再次来到榆林卫城,接受官职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