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城。
夏渐鸿与朔勾之殇尚未平复,城内已显混乱之兆。
然而,秦池临危不乱,决意重整秩序。
大军甫一入城,他便迅速提拔了城内一位来自闽中诸部的霖族长老,名唤风夷,命其接替夏、朔二人之权柄。
风夷虽心怀忐忑,却仍恭恭敬敬地接受了任命。
他诚惶诚恐,深知此任重大,然秦池之威严与决心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秦池又指派范晟、王展二将负责平定城中躁动的越民。
他严厉告诫二将:“务必让越民知晓,反抗大秦者,唯有一死!!”
此言一出,范晟、王展二人肃然领命,决心以铁腕手段恢复城中秩序。
秦池之举,旨在稳定军心与民心。
他深知,唯有严明法纪,方能震慑不法之徒,确保大秦在博罗城的统治长治久安。
于是,范晟与王展率领精锐之士,日夜巡逻于城中的大街小巷,严密监控一切可疑动向。
每当夜幕降临,博罗城中便充满了秦军的铁蹄声和甲衣摩擦的铿锵之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回荡,使越民心生恐惧!
秦军士兵的眼神冷冽而坚定,他们手中的长矛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刺穿任何敢于挑战大秦权威的人。
一日清晨,市场中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的骚动。
一群越民因不满秦军的统治而聚集起来,意图闹事。
范晟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领一队精锐士兵赶到现场。
他们手持长矛和盾牌,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阵线,缓缓向人群逼近!!
面对秦军的铁甲洪流,那些原本愤怒的越民开始感到恐惧和不安,他们的勇气在秦军的威严面前消散无踪!
范晟并没有直接下令屠杀,而是选择了分化瓦解的策略。
他命令士兵们将领头者单独揪出,以严厉的惩罚来警示其他人。
那些被揪出的领头者被当众鞭笞,哀嚎之声响彻整个市场。
这一幕让在场的越民胆寒心惊,他们纷纷四散而逃,再也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念头。
秦军在博罗城的统治虽然恐怖,但并非滥杀无辜。
秦池深知稳定城中治安和民心的重要性,因此他严令士兵们遵守纪律,不得随意伤害无辜百姓。
然而,这种恐怖统治的氛围仍然让越民们心生恐惧。
每当秦军士兵巡逻时,街道两旁的店铺都会紧闭门户,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越民们在路上行走时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秦军的底线而招来杀身之祸。
在秦军的铁腕统治下,博罗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然而,越民们对秦军的恐惧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反而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
博罗之东,即为闽中地界。
此地与番禺相较,水泽不甚广袤,然林木葱郁,苍翠欲滴。
闽中之地,山川秀美,峰峦叠翠,百越之风光尽显其中。
苍松翠柏之间,溪流潺潺,飞瀑流泉,鸟语花香,仿佛人间仙境。
闽中越人诸部,世代繁衍于此。
他们依山林而居,傍水而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沿着蜿蜒的海岸线往东,便是东治、东瓯二地。
周遭星罗棋布着成百上千的越人部落,他们虽各自为政,却在此次番禺之战中,纷纷派出部族精锐,以驰援主帅桀骏的大军,共御外侮。
与此同时,闽中诸部亦不遗余力地支援前线。
他们源源不断地向博罗城运送粮秣酒肉等军需物资,以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
这些越人部落虽然平素各自独立,但在此危难之际,却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他们的勇敢与智慧,为这场战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此时此刻,丛林深处,一支部队缓缓行出。
领军之人乃闽中宿将石罡,此次他肩负着押运粮秣等物资前往博罗的重任。
在行军途中,石罡思绪万千,想起了昔日与桀骏的种种往事。
石罡与桀骏,两人都曾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那时,他们亲如兄弟,共同经历过生死离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百越部族繁多,部族间的纷争亦是家常便饭。
石罡与桀骏,也曾因部族利益站在了对立面,从战友变成了敌人。
他们为了争夺粮食、水源、土地而互相残杀,那段日子,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幸而近年来,译吁宋登台上位,百越之地的各部战事逐渐平息。
部族间的纷争虽未完全消除,但大规模的战争已不多见。
石罡与桀骏的关系也逐渐回暖,只是昔日的亲密无间已不复存在。
此次桀骏能作为抗秦的主帅,石罡心中既羡慕又嫉妒。
他深知,若桀骏能立下大功凯旋,必定会受到首领的重伤,甚至有可能被赐封为一地部族酋长,拱卫番禺,世代维系。
这样的荣耀和地位,是石罡梦寐以求的!!
然而,他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机遇。
如今他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桀骏,共同抵御秦军的侵略。
他期待着百越之地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侮,重振百越的雄风。
不日,石罡领军抵达博罗城外数里之地,下令全军驻扎。
而后,他挑选了几名精干的士兵,吩咐道:“你等速往博罗城下,通报我军已至,并细述城中状况。”
士兵领命而去,片刻不敢耽搁。
当他们抵达博罗城下时,抬头望去,只见东面城墙巍峨耸立,城墙上站着一排排士兵,他们身着越人服饰,面无表情地俯视着城外。
秦池拿下博罗时,是从西面过来,因此只有西面城墙和城内部分房舍有些许破损,但秦军士兵正在忙碌地修缮,东面城墙是完好无损的。
因此,石罡的士兵自然是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毕竟,秦军都伪装好了。
而城墙上的秦军士兵们,心中一凛,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们找到城门口的越民翻译,将石罡的口信一一转述。
秦军守卫闻言,立刻派人狂奔至城中校府,禀报秦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