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邸报
作者:平安的平平   赵氏发家记最新章节     
    微火暖身,蓉宝惬意的靠在桌脚上,突然直起身问,“六哥,你什么时候去府城?”

    赵六郎往外头看了一眼,雪厚三尺,估计初春化雪后的路也不好走,不过学堂二月上旬开课,他最迟二月初就得动身。

    明明一句话的事,偏偏还要嘴贱,“这么急着赶我走?”

    “没得聊,和你说话一点意思都没有。”蓉宝叹气,“噎人的很。”

    赵六郎丝毫不觉得羞愧,“我们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蓉宝嫌弃道:“我跟你可不一样,我可招人喜欢了。”

    赵六郎说我也招人喜欢,他抬眸扬声道:“只是你眼光不行,不识君子。”

    这下别说是蓉宝,就是嘉宝都忍不住道:“六哥,你还是去屋里照照镜子吧。”

    赵六郎立即指着他,“这个也噎人。”

    言罢,又忍不住补了一句,“说话太难听了。”

    蓉宝感慨万千,“六哥,你真是亲儿子。”

    赵六郎只愣了一会儿就听出话里的犀利,他默默同情了赵老四一会儿。

    自知说不过,便无赖道:“我们也真是亲兄妹!”

    蓉宝皱着脸,“也可以不是的。”

    赵六郎略微有点得意,“说这话,你也不能给我换个爹啊!”

    “别君三日,当另眼相待。”嘉宝佩服的五体投地,“六哥,南阳府的水土这么养人?”

    赵六郎外去求学还是挺有进益的,起码都会装傻充愣了,不利于自己的话就当做听不懂,“我也觉得我变聪明了。”

    蓉宝还能说什么,她六哥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难怪能当哥哥呢。

    兄妹三人斗了几句嘴,赵六郎才正经道:“二月初就要走人。”

    “这么快啊!”

    赵六郎欣慰起来。

    蓉宝继续道:“不知道一月下旬路上好不好走车,要是像去年一样就好了,早早的化雪,我们就能进城去玩了。”

    花溪县过年也有不少热闹,但不如秋节、端午盛大,主要原因就是路上的雪太大了,牛车驴车不好走。

    赵六郎一看不是舍不得自己,就懒的理她。

    嘉宝道:“便是不化雪,月底路也好走很多。”

    蓉宝一想也是,开始跟他嘀咕起来,“不知道南阳府的邸报年后能不能到。”

    “年前衙门都休衙了,哪有那么快整理出报。”

    邸报分为两种,朝廷邸报主要是向外传达朝政文书和政事信息的文抄,像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法令、官员任免信息等。

    地方邸报要随意一些,除了各地税收、重大案情等,还有一些民间趣事。

    比如说西城有一个有名的悍妇,常在大半夜殴打丈夫,街坊四邻和更夫听见凄厉的痛哭声都以为是闹鬼,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愈演愈烈,至使城内人心惶惶。

    话传到了县令的耳朵里,已经变成了冤死的厉鬼索命,县令自然不信这话,就算心里信,面上也不能表现出来。

    作为百姓父母官,他自然不能畏缩,当即就派遣衙差半夜蹲守,抓了夫妻二人细审。

    城里老百姓一听是悍妇殴夫,比自己娶媳妇了还兴奋,撒腿就跑去衙门看热闹。

    县令可一点都不高兴,当即就要杖责悍妇,判男子休妻。

    要换成以前,这种家事没告到衙门县令才懒的管,但现在事闹的这么大,县令自然得维持衙门威风,就找了个正经由头下判。

    毕竟朝廷律法,丈夫殴打妻子,妻子殴打丈夫都犯法,轻则和离,重则杖责再和离。

    谁知那男子一听,顿时跪地痛哭,不愿意休妻。

    倒也不是夫妻情分深重,而是男人好赌,输的精光变卖家业不说,就是穷的吃不起饭了,还要借钱去赌。

    只有被爹娘妻子打骂一番,才有些许回转,但没几天又固态萌发。

    家中二老和儿女全靠妻子一人辛苦拉扯,若是和离了,上无俸爹娘,下难顾儿女,非得家破人亡不可。

    后续的判决没有写出来,讲这个故事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教导老百姓不要沉迷赌坊。

    这份邸报在学堂里被人津津乐道好几个月,大家伙一边猜测县令怎么判,一边猜测男子现在有没有改好。

    蓉宝觉得难,因为赌钱就跟吸烟一样,她爷爷的烟枪就算一时半刻放下了,过会儿闲着没事,又会偷偷吸一点。

    蓉宝觉得县令应该把赌钱的人好好打一顿,然后派人看着他,要是发现赌钱了再打一顿,打的多了,自然也不敢了,就像她三哥,当年被抽了好几顿,现在才改好。

    赵六郎惊讶,“你们现在就看邸报了?”

    蓉宝嘉宝齐齐点头,“多有意思啊!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

    蓉蓉忍不住期待道:“我觉得衙门可以多出一些邸报,这么多县城呢,肯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

    “读书识字的人少,就算出再多邸报,村里人也不知道。”

    “是欸。”蓉宝觉得有理,她想了想,“应该让衙门的人敲锣打鼓的读一遍。”

    赵六郎嘲笑她的天真,“一个县城下面有几十个村子,衙门要是一一宣读,得多费多少银子。”

    蓉宝道:“那就在镇上城里读。”

    嘉宝觉得有可行之处,但又不完全可行,“村里人要忙着下地干活,哪有那么多时间。”

    “那就请说书先生来讲,敲锣打鼓热闹些。有趣的事总有人愿意听,只要有一个人听到了,他家里人和亲戚便也都知道了,口口相处,总能起些警示。”

    嘉宝眼睛大亮,“这个好,若是这样做,除了宣读邸报,也可用来教人识字。”

    蓉宝兴奋道:“就算一天学一个字,一天也能学三百多个。”

    赵六郎没有打断两人的交谈,他虽然觉得想法简单了些,但若是能加以完善,或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毕竟县令最难的问题就是教化百姓。

    “还要教算账。”嘉宝道:“好多人都不会算账,每回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等很久。”

    毕竟不是谁家都有算盘,大家伙掰着手指头算,九文十文的简单,但多买了几样东西,脑子就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