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护国公
作者:写琴   月明烟岚最新章节     
    大商以武立国,千百年来从北境小国逐渐崛起成超级大国。历代君王虽也有昏庸之主,也曾有过国力衰退,内忧外患的危机,但苦寒之地的民族坚韧异常,终究是挺了过来。而且愈变愈强,一统北方,从此百万铁骑,俯视南地,。
    大商能有今日之强,起于三百余年前。时天有异象,北方数年流星雨不断,数座大城居然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民众恐慌,军无斗志,以为天要亡商。南边诸国趁机联军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兵临大商都城。即将亡国灭种的之际,大商皇室,萧家先祖选出两名皇族祭天,祈求上天延续国祚。
    祭天之后,不知哪里来的一位男子,居然出现在宫中。此人文武双全,萧家先祖一见即拜服,惊为天人,将兵权交于此人。此人也是不负所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计谋手段层出不穷,成功化解联军围城危机。危机解除,萧家赐此人国姓萧,拜为护国公,言必停计必从。说来奇怪,护国公出现后,再没有成片流星雨。接下来的日子,护国公开运河,通漕运,发展生产,开商业先河。护国公不仅奇思妙想极多,各种夺天地造化的工具更是手到擒来,很快大商国力激增。
    国力蒸蒸日上的大商不仅没有闭关锁国,保守科技和国策秘密,反而开放太学院,南方各国学子皆可来观摩学习,并可择优录取入大商各司为官,一时天下英才尽入大商。后来即便各国拼命学习大商国策与科技,终究也是慢人一步,培养的人才也大都归了大商。各国民间至高层,言必称大商,行必合商礼。大商已成为人上之国,有识之士心中圣地。数年后,商廷适时发动战争,依次吞并、扩张。如此强力碾压之下,天下群雄束手无策。北方丰饶之地,南方温暖之乡,大都不战而降。
    岁月如梭,护国公也逃不过生老病死,其后代延续护国公爵位。大商朝廷亦沿用第一代护国公定下的国策,天下大小诸国百余年间,或灭或降,都并入大商版图。至此,天下只有绵延数千里的大商王朝和三个小国。
    护国公,世袭至今已是第十三代。萧牧,今朝护国公。其实论血缘,第一代护国公虽是赐的国姓,但娶的就是当时皇帝的妹妹。后来历经数代,护国公家族多与皇室通婚,已经和萧家皇室血缘差不了多少了,现今的护国公,论辈分,还是当朝皇帝的亲姑父。
    比起初代护国公,箫牧自觉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其实这是他谦虚,其余的不说,单论他的领兵作战能力,已经不亚于初代护国公了。初代护国公知识渊博,被称为旷古奇才,无论是奇门绝学还是偶尔随口念出的诗词歌赋,均是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不是箫牧不如先祖,而是先祖太过于惊才绝艳,哪怕第二代护国公也只是中人之姿。往后历代护国公之中,除了第三代护国公在已是晚年的初代护国公细心呵护,亲自教导下再次惊艳了世人一把,其余人虽说也有建树,但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优秀。
    但第一代护国公除了山河图,不肯多留一些传世着作。他认为,诗词歌赋确实很好,但却是小道。一个民族的璀璨文明如果只有诗词歌赋,而无科技,那就成了只会玩弄文字游戏的末流文明。所以,护国公花毕生心血,集天下英才,访遍天下地理,所记录的各地山川、物产等所成的图册,相传只在历代护国公手上,为护国重器。现存的一些护国公所做诗词的零星记载,都是他逝后身边亲近的人回忆记录,其中有的还是护国公在夜幕之时,独自在花园中的喃喃噫语,文词质朴无华,读来确是朗朗上口,应情应景,令人拍案叫绝。据说,还有一本册子,记录了护国公的秘密,与护国公一同下葬,但只是传言不可信。
    大商传承千年数十代,也曾历经过多次朝堂争斗。不利的一方,但凡有点机会,往往都是朝南方跑。因为大商独霸北方,往北只有两个方向,分别通向西北沙漠和极北冰原。
    西北荒漠,烈日灼灼,千里无人烟。据说荒漠尽头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海,海的那边是哪儿,就没有人知道了。
    而大陆极北之地,天寒地冻,人迹罕至,再无国家。据说走到头,就是一片冰封千万年荒原。相比之下,南方诸国气候温暖,森林众多,失败者即便知道将来复国无望,躲在某个南方国度深山老林,靠打猎也能为生,还能留个火种留个念想。有的也选择辗转逃出海,占据个无人岛屿做个平安梦。
    然而还是有部分倒霉蛋,种种原因被堵了路,没能逃往南方,在朝廷的追击下越跑越北。这些人中大部分结局是跑得自己都不想跑了,没有了一丁点希望,有的自我了断,有的消失在茫茫冰原和沙漠之中。
    也许极少数的人,运气极好。或在沙漠烈日的绝望之中找到一片无人发现的小绿洲,或在冰原之中找到一个因为地热而四季如春的山洞,得以苟延残喘。
    北地边境,原本就没有什么外敌,所以仅是一支人数不多的北军巡逻边防,但今时萧牧正领大军在大商北境。究其原因,是近些天来边境城池发现苦寒之地有人影活动,而且越来越频繁。城中守卫经常在高处,可以看到人影在远离城池处晃动。为此,一名守将冒险,趁夜悄悄出城,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熬上一晚,付出多人冻死冻伤的代价,终于在第二天正午时分,捉住了几个人。
    连夜审问,得出了令人惊叹的消息。原来冰山荒原之中有无数山脉,有些山脉夺天地造化,洞中有地热泉涌。这冰冷残酷世界中,孕育了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并逐渐为勉强挣扎流浪至此,奄奄一息的人们所发现,于是在人迹罕至的寒冷荒原绝地中,生命开始繁衍生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流落冰原的人逐渐增多,更多的世外桃源被发现,也就能养活更多的逃亡人口。这些人已然形成不同的部落,有大有小,相隔甚远却又互相保持联系。冰原环境恶劣,这些人为了有危难时互助求生,数百年来竟然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总人数已有上万人,并有计划的不停地往北扩张,寻找冰原山脉中的温暖山洞。
    获得此等重大讯息,守将不敢耽误。苦寒之地没有信鸽,守将立刻派人把消息快马加鞭,万里加急送往大商都城。这惊天秘闻引得大商举朝震动,绝地之中居然还有一批大商的死敌尚存,这可都是流民和反叛者的后代,传出去天下有异心之人还不把那里当成圣地?于是商廷严令死守不得传播消息,同时密令护国公立刻北上,以探查北地冰原地形为名义,铲除这北地冰原的毒瘤。
    但是北地冰原的仗哪有那么好打。
    对手人不多,分散在比大商还广阔的冰原之中,可以肯定,他们绝对不会正面和商军作战。再者冰原地形复杂,生存环境恶劣,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整支队伍一入冰原,吃饭睡觉都就成了问题,骑马都是不可能,牲畜一晚上就会冻死,草料更是得不到补充。
    “你们最近为什么往边境城池边上跑,有什么目的。”
    “洞里人多了,东西不够吃的,出来碰碰运气。”
    “你们洞里有多少人?离这多远?平常吃什么?”
    “有一百多了,离这要走十来天。平常洞里有种的豆,水里有鱼,省着点够几十人吃的。现在不够吃了,知道往深处有大山洞,但都不愿往北走,路上太苦。”
    “你们是怎么在冰原出行的?”
    “几个人一起,带上干粮,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下一个聚集点,暖山洞。”
    “不睡觉不吃饭吗?”
    “迷迷糊糊的边走边睡,不能停。谁撑不住了,旁边的人提醒。实在走不动了,遇到小点的可以挡风的山,就可以挖冰洞,在里面窝一晚上。不过有危险,睡实了就可能醒不过来了。”
    “你知道几个山洞?平常你们要给部落联盟传消息怎么传?”
    “只知道我们住的和最近的山洞,远的走不了。消息都是传给最近的山洞,再由洞主传给更远的洞主。”
    ……
    箫牧到最北城池的第一天,就见了守将,读了以上的审问记要。犯人是见不着了,有两个当时抓捕的时候受伤太重,没撑多久就死了。剩下两人的熬了几天刑讯撑不住,交代了一些,看守以为没事就放松了警惕,给两人解绑,结果两人夜晚两人趁看守不备自尽身亡。想是知道自己以后无论哪边都没法立足了,干脆一死了之,不然说不准哪天还得活受罪。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活着对商廷也没什么用了,也不可能放心让他们带路,冰天雪地,但凡有一点二心,随便指条错路,就可以让整支队伍全军覆没。
    箫牧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下一步的计划。但无论是包抄还是搜索,所有的问题都指向最初的难点,如何在冰原生存和快速行军。
    箫牧以手扶额,头疼不已。
    数月以来,派去的探子九死一生,几乎就没有几个回来的。细想原因也很简单,能找到温暖山洞的,基本都遇到了敌人,找不到的也几乎没法活着回来。当然,有的找到了却在返途中毙命也有的,总之,数百精锐深入冰原,回来者不到十人。除了能绘制一些详细的地图,基本上算是空手而归。
    “看来只能如此了!”萧牧不得已之下,上书朝廷。
    建议以预防流民误入北地荒原为名,调集民夫,在原有基础上,沿北境增修了百余大小不一的军堡。这些军堡和原来的城池一体,把大大小小可以入境的通道全部堵死,以烽火台互相示警,彻底断绝了进入北境的路。用意很简单,冰原温暖山洞有限,不就能养活万余人么?那我让你只有万余人,老死在那冰天雪地,看谁耗得过谁?
    洋洋洒洒千言,萧牧写好奏折,封好,交与管事,“明天一早快马送往朝廷!”
    “是!”管事接过奏折躬身行礼后退出书房。
    “慢着。”萧牧喊了一声。
    “国公有何吩咐?”
    “明天早上,收拾行李,我们回朝!”
    “呃,是!”虽有疑问,但管事还是立刻领命,一句都不多问,退出书房安排去了。
    既然已经有了措施,那就没必要在这里耗着了,后面修军堡的事,交给边境地方官员办就可以了。来北境也有半年了了,该回朝廷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