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成交
作者:灵笛道人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最新章节     
    “哈哈哈,好说,好说,银子不是问题,来,张将军,这里是一百两银子,先送给将军身后的诸位兄弟,去勾栏酒肆潇洒潇洒。”
    邓儒拍了拍手,一旁就有斩马冠军取来了一百两银子,一两一两的分发到张忠身后一百甲士的手中。
    “哈哈哈,邓公子很上道啊,跟邓公子这样的人做生意,张某也很愉快,说说吧,邓公子需要多少万担粮食?”
    张忠很满意邓儒这番举动。
    喂饱他手下的亲兵,那就是在喂饱他。
    没毛病。
    跟他这种级别的将领做生意,银子必须得万两起步。
    而吴越两国现在是敌国。
    做生意就得十万两起步。
    不然风险和收益就不成正比,他不会答应。
    “多多益善,我这边可以给出五十万两的银子,其中多少进了将军的口袋,我不管,但我至少要一百万石粮,若是还能有些鸡鸭牛羊等畜肉,那便更好。”
    刨去给手下士兵升级的费用,他这边的城主府财政还可以有一两百万自由支配的白银。
    而对一个城的运转开销,只需要一万两白银,就够了。
    其他的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五十万两银子买一百万石粮食,如果只是单纯的换算价值的话。
    那邓儒很明显,亏得裤衩子都不剩了。
    一两银子能买二十石粮食。
    五十万两银子,至少能买一千万石的粮食。
    但价钱不是这么算的。
    银子,除了附加给它的交易价值之外,在工业发展起来之前。
    它本身是一文不值的。
    它不是百姓的刚需。
    而粮食,是刚需,不管在什么时候,它都是刚需。
    你可以没有银子花,但你三四天没有米吃,那你就会头晕眼花,两腿发软。
    十来天没有米吃,那就得直接去见远方的太奶。
    一两银子二十石粮食,只是官方定的普遍交易额罢了。
    但私底下,粮食的价格至少要高出几倍。
    尤其是在一些缺少粮食的地区,还要贵上许多的。
    再加上如同张忠自己所说的,这是一步险棋,险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利益。
    他要喂饱边关上上下下的士兵,将领,贵族势力。
    要冒着被人抓住尾巴砍头的风险。
    这么多的风险,自然要有足够的利益。
    买卖不一定要大,但他所获得的利益,一定要大。
    “哈哈哈,邓公子爽快人,这笔生意,我张某做了,至于交易地点,就定在你们打下的堡垒处,如何?”
    张忠显然对邓儒提的条件感到很满意。
    他是一个草根将军。
    是一个因为幸运,被吴王看中,专门提拔上来,用以制衡各个贵族的大将军。
    而这样的草根将军,没有贵族们代代积累的财富,靠着吴王的宠信富贵一时。
    这也代表着。
    他很缺钱。
    乐武伯能够为了保命拿出几百万。
    而你让张忠为了保命,他最多能挤出来几万银子。
    说不定连几万银子也挤不出来。
    这个时代的财富分配是极度的不均匀的。
    可能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才几百万两,千万两,但是你往那些伯爵家的地窖剐一剐,砍一砍,准能搜出至少百万两血红血红的大银子。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拿封建王朝一年的收入去质疑贵族们代代的积累。
    “好,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见张忠答应,邓儒也很满意。
    一百万石的粮草,这已经足够百姓吃上许久。
    足够撑到收获的时节了。
    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做生意嘛,不要看自己损失了什么,要看自己的损失,能不能解决自己目前的刚需。
    至于为什么非要找张忠做生意。
    主要还是离得近,再加上张忠权力大,能够调动很多粮草。
    而那些越国的贵族,不仅离得远。
    关键是,他现在冒认的那位望北伯后裔的身份,是让这些贵族恐惧的,他们不可能卖给他粮食。
    只有张忠有希望卖给他粮食。
    国君也有希望,但是对于国君,邓儒更喜欢白嫖。
    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想白嫖这位半边脖子都快入土的小老头儿。
    ........
    送走了张忠一行。
    邓儒便又没了事情做。
    不也不能说是没有事情做,只是没有新的事情要做。
    他现在要做的,还是那老三样。
    户口普查,分发土堆,普及政令知识。
    不过邓儒还准备筹办一所学堂。
    招收十四到十五岁的青年。
    他,亲自去教。
    嗐,虽然他自己也只是个半吊子,但目前而言,半吊子够用了。
    半吊子草创的学堂,在千百年后,会被后人完善成一座桃李满天下的学府。
    还是那句话,相信人民。
    至于为什么,是十四到十五岁的青年。
    因为六到十岁的太小,教了他们还要等好几年才能走马上任。
    十四到十五岁的青年教了,一两年就能去上任。
    而十八到二十岁,在这个时代,他们已经跟后世的中年人差不多了,意识形态已经僵化。
    教他们一些东西,他们会自认为老成的说,哼,幼稚之言。
    当然了,这不是最重要的,再怎样的思想僵化,打两棍就软乎了。
    主要还是十八到二十岁,他们已经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了。
    他们得从事生产工作。
    而十四到十五岁,他们从事的生产工作没有十八到二十岁那么繁琐重要,他们有空闲时间去读书。
    邓儒要的,就是这一小批人。
    慢慢的来,慢慢的教。
    总有一天,潜移默化的火种,哪怕被熄灭了,也能死灰复燃。
    在人的心中。
    不过就目前而言,还是得让他们先吃饱饭。
    .........
    同天时间。
    邓儒给秋缘的回信又到了秋缘的手中。
    今天的秋缘没有休息,也没有处理公务。
    她在视察雁归城军队改革后的效率。
    效率还是不错的,虽然那些将军死了,有一小部分死忠不满。
    但是在挨了太想进步的战友们两比斗之后,他们就老实了。
    毕竟战友们都太想进步了。
    那么多空出来的位置,他们都可以上。
    他们之前还羡慕邓儒手下的二狗,明明是个贱民的名字,却当了邓儒手底下的骠骑将军。
    而他们这些三狗,四狗,大壮,二壮。
    现在也有这个当将军的机会,哪里能让那些死忠破坏了。
    挨两比斗就老实了。
    总而言之,军队的战斗力没有下降,还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更别说那些将军还是因为贪污抚恤死的。
    死得其所,活该。
    拿到邓儒信的秋缘当即就回了城主府。
    毕竟,她不知道邓儒的信里面会写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能够给别人看的东西。
    果不其然,第一句话就让她脚指头抓地。
    什么叫多谢老婆关心,亲都还没成,老婆就先叫上了。
    真的,很不要脸。
    但是........她好像,不怎么抗拒。
    在看到邓儒说镇北城百废待兴的时候,秋缘的脑瓜子里突然就有了些想法。
    她记得,城主府里,还有几百石的粮食。
    当然了,这只是城主府的粮食,雁归城另外有粮仓,存粮有个一万多石,用以面对天灾人祸。
    还有些,肉啊,蔬菜之类的,不过蔬菜和肉是,估摸着运不到了。
    毕竟这年代没有冰箱和冰车,不可能随时随地的降温保鲜。
    “给他送点过去吧,虽然不多,但也能应急一下。”
    秋缘并不打算把一万多石粮仓里的粮食给邓儒。
    因为她给邓儒送粮食,仅仅是因为二人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两人的关系。
    仅仅只是她给邓儒的,只代表她自己。
    她没有权力代表全城的百姓,把全城百姓的应急粮食送给邓儒。
    但城主府里的几百石粮食,她有这个权力。
    不过在那之前,还需要说服个人。
    秋缘在看完邓儒的信后,习惯的将信纸放到烛台上烧干净。
    忽的,她猛然发现,这次邓儒的信里好像并没有提及仙家法宝有关的事情。
    不用阅后即焚。
    算了,这不重要,现在她要去说服一些人,然后再拨一些粮食给邓儒那边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