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顾氏中毒
作者:王柚柚   重生主母手执刃,侯府满门上西天最新章节     
    沈道槐眉头紧皱,“圆圆,我瞧着你娘的情况有些蹊跷。你娘她本不该是这个样子,之前身体有毒,都解的差不多了。”
    红袖道:“老大人明鉴,我们太太身子骨,的确比在江南时好了太多,都能下床走动了,精神头也极好。只是自用了晌午饭,便开始头晕目眩,呕吐不已。太太是个能忍的,见着大姑娘成了乡主,心里高兴,想着没什么大事,便没叫请大夫。谁知,到了申时,便不成了。”
    沈道槐点头,“这不是病症,这是中毒了。”
    与李幼初猜想的一模一样。
    李幼初心如刀绞,她从江家折腾回来,若不是心中记挂着她娘,早就撑不住了,李言蹊在一旁静静地扶着她。
    她深吸一口气:“伯父,这毒可能解?”
    沈道槐为难:“这毒能不能解,我一时不能确认。需要查验你娘所用的吃食。”
    李幼初看向红袖,她日日伺候顾氏,顾氏的习惯她也最了解。
    “我娘今日吃了什么?”
    红袖一惊,顿时道:“太太不是个贪嘴的,她病了许多年,作息饮食都极有规律,也不从贪食荤腥。今日晌午,只说那道吉祥如意卷做的好,便多用了一个。但这以往也是常吃的,从未有过不妥。剩下的都赏给奴婢们吃了,也没见谁有问题。”
    红袖红着眼睛道:“自打上回太太换了厨房的管事,厨房里倒是一直安稳的。伙食采买也是太太的人,这怎么会有问题?”
    李幼初抬手拍拍她的手,“你先别急,也不一定是吃食,今日我娘还喝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异常的人过来吗?”
    红袖想了想,道:“太太身子一直弱,大夫让吃滋补的东西补着,老爷便托人去沿海的镇子买了一些海参。每隔三日便炖一盅给太太喝,今日厨房做了海参炖猪脚,太太不喜食腥,吃了两口,觉得今日的海参格外腥,就没多用。”
    李幼初道:“去取来让沈伯父看看。”
    细袖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扭身去吩咐丫鬟。
    李言蹊道:“我去。”
    不一会,就将那海参炖猪脚给端了出来。
    沈道槐先是用银针试探,银针并没有变黑。
    显而易见,还不是普通的毒。
    又拿筷子挑了一丁点儿海参放入嘴中浅尝,一时有些不确定,又夹起一块猪脚仔细闻,片刻,顿时惊的面色发白。
    “下毒之人心思真够歹毒,缜密。”沈道槐声音都变了调,“海参本身带了点腥味,那人熟知胡鱼刺里带有剧毒,不知从哪弄来的胡鱼刺,煮化后,混在海参里,以海参的腥味掩盖其味,再混入与海参和胡鱼都相克的甘草,服食便可中剧毒,要人性命。”
    红袖听闻,差点跌倒,指着剩下的大半碗海参道,“今日太太为姑娘成了乡主的事高兴,晌午多食了一碗饭,睡醒后不饿,再加上,我们太太不喜荤腥,当时就说今日这海参特别腥气,吃了两口便放下了。要是再多吃两口...”
    沈道槐顺着她的话,“便是华佗在世,也难救了。”
    李言蹊面色铁青,少年人的拳头,重生地砸在墙上,看着奄奄一息的顾氏,双目通红。
    李幼初心跳加快,声音颤抖,“伯父,那如今,我娘可还有救?”
    “她身子太虚了,之前又被毒伤了身子,脾胃格外虚弱,不能用刺激伤身之法。这样,你去找些香油来,给她灌下去,让她把东西吐出来。”沈道槐又弯腰去拿银针,“我先以银针封穴,再开个方子解毒。一切要看你娘造化了。”
    红袖让人急急地去找香油。
    李幼初紧紧捏着拳头,眼睛红红的,忽然又下了跪:“伯父,我娘的命,就拜托您了。”
    待顾氏把胃里的食物都吐出来,李幼初让李言蹊带沈道槐去休息,让水墨去熬药,又亲自给顾氏擦洗了身子。
    等一切忙完,红袖流着泪,心神不宁:“姑娘,太太一出了事,二太太就让人把持了太太的院子,一个人都不放出去,急得我没了法子,好不容易叫一个小丫鬟递了信去外院,给言蹊少爷,这才把姑娘请回来。”
    “今日也多亏了言蹊少爷了,虽然年纪小,但是个妥帖的,一直陪在太太身边,不曾让二太太靠近半步。这如今二老爷也来了京中,咱们老爷又一向疼爱他弟弟,我们虽知道海参里有毒,可若找不到下毒之人,捏不住证据,怕是没法替太太讨个公道…”
    李幼初深吸了口气,脊背挺直,松开早就咬的发白的嘴唇,柔声道:“红袖姨,但凡有我口气在,也容不得我娘白白被人害了。我定为我娘讨个公道!”
    听着李幼初的话,红袖突然就又恢复了镇定,心也不慌了,手也不抖了。
    姑娘真是与以前不一样了,处处透着威严,这么大的事,比她这个年纪大的都撑得住。
    “我娘的院子你最熟悉,派人把人都看住,一个也不准随意走动,不许给二房报信。今日谁给我娘熬的海参猪脚汤,去把人提过来。”
    红袖擦了眼泪,眯了眼睛,“哪个敢随意走动,我立刻打断她的腿!”
    说着,扭身出去。
    水墨熬了药回来,李幼初亲自一小匙一小匙的喂给顾氏。
    顾氏吐了几回,李幼初均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细细照料顾氏。眼见着顾氏的面色,更加白里透青,鼻息微弱,整个人迅速地萎靡开去。
    李幼初伏在顾氏的罗汉床前,心痛不已,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
    旁边的小几上有一个与周边环境,极不相称的物件,在一众珍稀物品和华丽装饰中,却格外显眼。
    那是一支祥云玉簪,是李增荣送给顾氏的定情信物,据说是李老太太留给长媳的传家宝。
    顾氏最宝贵的心头好,虽有很多华贵的钗簪,可还是最宝贝这一支。
    其实那玉的质地并不好,还缺了一角。
    是她六岁的时候,不小心摔坏的。
    那时候她人小体弱,最怕冷,那凉凉的被窝她一点也不喜欢。
    自从被汤婆子烫到一回之后,顾氏再也不允许下人给她用汤婆子。
    拖着病弱的身体,每晚都亲自把她的被窝暖热,将小小的她搂在怀里,用胸腹暖着她冰凉的小脚丫。
    还温柔地说:“娘就是圆圆的真皮小火炉,有娘给圆圆暖着,圆圆就不冷了。”
    那晚,她见顾氏将玉簪摘下,放在床头小几上,便伸着小短胳膊去够。结果一不小心从榻上摔了下来。
    顾氏吓得面色惨白,顾不得捡那簪子,慌忙捞起小小的她,轻轻拍着后背,慢慢检查她有无受伤,柔声哄着她:“不怕,不怕,娘吹吹就不疼了。”
    李幼初就是这样,在顾氏的温柔呵护下长大的。
    此时看着那支断裂的玉簪,再看看奄奄一息的顾氏,心中一股酸涩而郁愤之气,直冲上头!
    “黑了心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