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竹韵
作者:how想吃炸鸡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最新章节     
    同样的,秦砚辞也仅仅是以一抹深邃的目光回应,没有追问凌瑾韵为何能够不依靠任何药石之功,仅凭一双妙手和心中的智慧,便轻松治愈了秦子胜缠绵的病痛。
    在曙光初现之前,他已经轻轻掀开被褥,准备迎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今日,是他们家酒坊第一次向声名在外的桂花楼供酒的重要时刻,不容丝毫差池。
    晨光透过窗棂,轻柔地拂过凌瑾韵恬静的睡颜。
    她的睡姿中带着几分孩子般的依赖,一只手随意搭在他的胸膛,腿也亲密无间地跨过他的身侧,仿佛是在梦中寻求安全的港湾。
    侧卧间,她的脸颊上隐约浮现出几点可爱的婴儿肥,长长的睫毛宛如黑羽,在眼睑下投下了柔和的扇形暗影,梦里的她,褪去了日间的坚强,显得分外温婉可人。
    秦砚辞望着这幅画面,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
    他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缓缓移开了凌瑾韵纤细的手臂和蜷曲的腿,宛如对待一件易碎的艺术品。
    他悄无声息地起身,每一步都谨慎得像是行走在薄冰之上,只愿保留这份属于她的宁静与甜美。
    离开卧室时,秦砚辞特意将门轻轻带上,门轴几乎未发出一丝声响,他的心思细腻,担心家人的动静会打断凌瑾韵宝贵的休息。
    屋外,秦二壮与秦三壮已将精心蒸馏的酒液装瓶封存,整装待发,只等秦砚辞加入他们的行列,共同前往热闹的镇上。
    昨晚,围绕送酒之事的家庭会议中,鉴于外界的纷扰与不安定,一家人决定由四兄弟齐心协力,同行前往,彼此守望相助,以防不测。
    然而,秦大壮因需照料病愈初愈的秦子胜,遗憾缺席,此次任务便落在了秦砚辞、秦二壮与秦三壮肩上,三人结伴,肩负重托。
    临行前夕,秦砚辞心系凌瑾韵,特意对母亲王莲娟叮咛:“娘,韵儿昨晚确实累了,就让她多睡会儿,别吵醒了她。”
    话语里满是关怀与体贴。
    却不料,这番好意却在王莲娟心中掀起了波澜。
    她的脸色微微一沉,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后狠狠瞪了秦砚辞一眼,仿佛在责怪他的不懂事,甚至伸手在他的手臂上用力拧了一把,让秦砚辞痛得眉头紧皱,却不敢抱怨。
    “老四啊,我原以为你是个懂得心疼人的孩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要对韵儿好,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昨晚,韵儿为了子胜的病,熬到半夜,你竟然还说她累着了?若是你连心疼人都学不会,以后就别和媳妇儿同榻而眠了,让韵儿跟我睡!”
    王莲娟的话语中充满了戏谑与责备,却也藏着对儿子深深的期许与爱护。
    秦砚辞被母亲的话堵得哑口无言,耳根子悄悄爬上了一抹羞涩的红晕。
    他该怎样向母亲说明,那所谓的“累”,其实并非凌瑾韵所承受?
    要他如何启齿,告诉家人他们之间尚存的那一层未破的薄纱?
    想到这里,他只能涨红着脸,低头避开母亲的目光,背上沉甸甸的酒筐,脚步匆匆,借故急行出门,“娘,二哥三哥还在外头等着,我得赶紧去了。”
    门板轻轻合上的那一刻,王莲娟悄悄转回身,推开了秦砚辞与凌瑾韵的房门,悄悄探视熟睡中安然无恙的凌瑾韵。
    随后王莲娟回到了厨房忙碌。
    锅中的水欢快地沸腾起来,她轻轻地将精心挑选的红糖投入水中,那深琥珀色的糖块缓缓融化。
    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打入几枚新鲜的鸡蛋,蛋液在热水中迅速凝结,绽放出一朵朵细腻的蛋花。
    与此同时,凌瑾韵在梦乡里,偶尔呢喃几句,似乎在无意识中寻找那份失去的温暖。
    她的脸庞恬静,眉头微微蹙起,细密的汗珠在额间闪烁,展现出一种脆弱的美。
    而在村口,秦砚辞他们背负着沉重的酒坛,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李里正的眉头紧锁,岁月在他脸上刻画出深深的皱纹,却也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威严。
    他与秦砚辞并肩而坐,两人间的对话不仅仅是关于石灰消毒的简单安排,更是两位长辈对村庄安宁深沉的忧虑与担当。
    李里正的孙子闻令而动,那孩童一脸认真,稚嫩的步伐却踏出了村庄面对困难时的坚毅与团结。
    抵达镇上,桂花楼前的热闹景象仿佛与秦砚辞他们的急切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秦砚辞目光敏锐,一眼捕捉到了那张引人注目的新告示,其上用精致的书法书写着“竹韵”二字,预示着一种清新脱俗的品味。
    门厅之内,各路风流雅士聚集,他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对即将品尝到的新酒的渴望与期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秦家三兄弟选择了低调的后门进入,尽量不引起注意,他们的默契与低调中透露出对自家酒品的信心。
    店内小二一见秦砚辞便眼前一亮,记忆中那个送酒的青年不仅酒好人也实在,昨天二掌柜的推荐让他的酒瞬时间成为了这里的热门话题。
    小二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忙忙地去找掌柜,心中暗自期盼这份来自乡村的佳酿能为酒楼带来更多的人气。
    李宝忠掌柜的出现总是带着几分豪迈,验过酒之后,他毫不吝啬地赞誉与奖赏,话语中透出对秦砚辞才能的认可与期待。
    那十六两银子不仅是一笔交易的报酬,更是一份对酿酒天才的鼓励,暗示着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遇。
    李宝忠的笑容中蕴含深意,仿佛已预见“竹韵”未来的辉煌,而这一切,都将源于秦砚辞那双创造奇迹的手。
    李宝忠在昨日还郑重其事地称呼秦砚辞为“秀才公”,言辞间透露着几分生疏与尊重,但今日一早,他似乎感受到了两人之间那份同乡之情的呼唤,于是改口轻唤了一声“砚辞”。
    这一声亲昵的转换,仿若春日里的一缕微风,悄然吹散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使得气氛顿时变得温馨而亲近。
    秦砚辞心中回味着昨晚凌瑾韵拉着他的手,共同操作着那个奇异的小工具,将醇厚的酒液小心翼翼地注入竹筒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