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准备求和
作者:糊糊味的糊糊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最新章节     
    “丞相此话何意?”孟获也是大惊,诸葛亮此话出乎了他的预料,本以为如今守住街亭,拿下长安,蜀军该乘胜追击,却不想诸葛亮要求和。
    “我军如今虽拿下长安,但长安与天水之间如此多的城池并未打通,长安如一块飞地,如今我军打下陇右四郡,急需安定民心,扩充兵力,求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诸葛亮分析起当前形势。
    “丞相,即便我大汉想要求和,曹魏也未必愿意吧?魏军现在未尝没有一战之力。”孟获有些担忧,这情况已经完全超出了历史进程,也超出了孟获的预料。
    诸葛亮微微一笑,目光如炬地望着孟获和其他将领,缓缓开口:“诸位,战争之道,变化无穷。曹魏虽强,但我大汉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今我军已经打退魏国两次进攻,此时求和,并非示弱,而是以退为进,争取时间稳固后方,整顿内政,增强国力。”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不可测的智慧,让在场的将领们都陷入了沉思。诸葛亮继续说道:“曹魏虽然兵强马壮,但其内部亦有矛盾,如今丢失陇右、长安等地,必然要有人出来承当责任,我们若能稳住阵脚,曹魏必然会有所忌惮,他们割地求和也未尝不可。我等称此机会发展生产,增强自身,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丞相高见!”吴懿率先反应过来,赞叹道,“如此一来,我们既能休养生息,又能观察敌情,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被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散。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丞相的计划行事。”孟获虽然心有顾虑,但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言之有理,只得按下心中的担心。
    “报!丞相,马谡将军求见。”就在众人商议军事时,门外侍卫来报,马谡已然回到了上邽的大本营。
    听到马谡回来,原本还算气氛融洽的众人,脸上笑容顿时尬住,便是连诸葛亮脸色也是一沉,这马谡丢了街亭就算了,还将兵卒都遗弃了,独自逃回来,回来了也未及时向主将汇报,如今才拖拖拉拉的回大营。
    马谡的归来,无疑给原本沉浸在战略计划中的将领们带来了一丝尴尬。马谡的失误不仅导致了街亭的失守,还使得众多士兵无领袖地弃在战场。
    尽管如此,诸葛亮还是下令让马谡进入帐内,面对众将,马谡的表情显得异常复杂,既有羞愧也有不安。
    马谡一进帐,立即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抖:“丞相,谡自知丢失街亭,罪该万死。但请丞相念在我对大汉忠诚不二,愿意领罪,只求能有机会赎罪。” 马谡的眼中闪烁着坚定,显然是已经做好了任何的准备。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你且稍待,来人,将张翼唤来。”
    孔明先召见张翼进入帐篷,责备他:“我命令你和马谡一起守卫街亭,你为什么不劝谏他,导致事情失败?”
    张翼回答:“我曾多次劝他,建议在要道上修筑土城,安营扎寨。但参军非常生气,没有接受我的建议,因此我只能带领五千军队离开山十里的地方扎营。魏军突然到来,从四面包围了我们,我带领军队冲杀十几次,都无法突围。第二天,我们的防线崩溃了,许多人投降了。我孤军奋战,难以立足,所以向张苞求救,只是救兵未寻到,倒是听闻姜维将街亭再次夺回,且寻不到马谡将军,不得已,只得回来复命。”
    孔明听完张翼德话,脸色再次一变,转头对马谡说道:
    “你从小就熟读兵书,对战术了如指掌。孤多次强调街亭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的根本。
    你肩负着全军的希望,接受了这个重任。
    如果你早听从张翼的建议,就不会有这样的灾难。现在军队溃败,将领阵亡,失地陷城,都是你的过错!
    如果不严明军纪,如何服众?你现在犯法,不能怨我。
    你死后,我会按月给你的家人提供生活所需,你不必担忧。”
    他命令左右将马谡推出去斩首。
    马谡哭着说:“丞相对我如同亲子,我也视丞相为父。我的死罪确实难以逃脱;但我希望丞相能像舜帝对待鲧和禹那样对待我,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说完后大哭起来。
    孔明流着泪说:“我与你情同兄弟,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子侄,不必多说。”
    左右将马谡带到辕门外准备行刑。
    这时参军蒋琬从成都赶来,看到武士要杀马谡,大吃一惊,急忙喊道:
    “留人!”
    他进入帐篷对孔明说:
    “过去楚国杀了自得之臣,文公很高兴。现在天下未定,却要杀智谋之臣,岂不可惜?”
    孔明流泪回答:“孙武之所以能制胜于天下,是因为法律严明。如今四方纷争,战争刚刚开始,如果再废弃法律,如何讨伐敌人呢?应该斩首。”
    见到众人都劝不动,诸葛亮似乎铁了心要杀马谡,孟获巍然一叹:“丞相可听吾一言?”
    众人见是孟获说话,都是一愣,静静的看着,毕竟孟获是一字并肩王,虽然与蜀汉之间多有罅隙,但官位摆在那里。
    诸葛亮也是一愣,转而说道:“蛮王还请直言。”
    “马谡该杀!”孟获声音掷地有声。
    听到这句话,蒋琬眼神一暗,若是连孟获都是这么说,那马谡这次死定了。
    众人听到这话也是一阵失望,只是众人还未有所表示,孟获继续说道:
    “但我朝培养人才不易,孤认为便是一张草纸也该物尽其用,何况人乎?”
    孟获也不停歇,继续说道:
    “马谡此次带兵无状,致使大军损失惨重,军卒死伤颇多,这些军卒可都是有家人的,其家人该多痛心,这都是其该还的债,若是如此一刀将其砍了,其不便宜了他?”
    众人闻言,想到若是战报传回去,该有多少家多少户挂起白丧,那场景当真是想想就觉得悲伤。
    “丞相,不若将马谡放至囚字营,既可以惩罚与他,也能人尽其用,为大军冲锋陷阵,若能得齐先登、斩将、陷阵、夺旗四功,便是天不该绝他,再放回又何妨?”孟获将心中想法说出,其实他是看出了诸葛亮的不忍,与其杀了马谡后再痛哭流涕,不如现在便拦下来。
    孔明听后,心中一片复杂。他看了一眼马谡,那悲伤和恐惧的眼神,让他的心也揪了起来。转头对蒋琬说:“将马谡暂缓执行,先关入大牢,我要好好思考。”
    马谡被带下后,孔明一人独坐在帐篷中,满心都是挣扎和矛盾。他理解孟获的意思,也明白马谡的才华和价值。但这次的失误,却让蜀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让他如何面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兵士和家人?
    夜深了,孔明走出帐篷,看着满天繁星,心中更加纠结。他知道,作为一国之相,他不能只考虑个人情感,更要为大局着想。马谡固然有错,但正如孟获所说,一张草纸都应物尽其用,何况是一个人才?
    第二日,孔明召集众人,宣布了他的决定:“马谡暂时不死,但需入囚字营,以赎其罪。”他的话语虽然坚定,但眼神中的不忍和悲伤,却是难以掩饰。
    马谡被带到囚字营,那里是犯了军纪但罪不至死的士兵们赎罪的地方,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将功赎罪,脱离囚籍。
    马谡深知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必须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赎回他对蜀汉的亏欠。
    而孔明的决定,也在蜀汉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觉得这是对马谡的偏袒,也有人认为这是智者的选择,能让马谡有机会赎回自己的过错。但无论如何,孔明的决定已经下了,他们也只能接受。
    马谡在囚字营中的表现暂且不表,诸葛亮却抓着孟获说起了话。
    “此次却要谢过蛮王大人了。”诸葛亮眼神真挚的看着孟获。
    “哦,丞相为何要谢我?”孟获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这世上有几个比诸葛亮活得明白的?
    “哎!马谡,孤一直是当蜀汉栋梁之臣来培养,没想到却是有些拔苗助长了,如今看来,这饱读兵书也未必有用,反而误事,不如放到前线磨砺一番,也能让其知晓兵卒之苦,如此方能让其能够更好的体会兵书之言。”
    诸葛亮此话一出,孟获一愣,倒是没想到这么快便被诸葛亮看破了其用意,真不愧是多智近妖之人。
    “丞相既然有此想法,为何不早做安排?”孟获问道。
    诸葛亮轻叹一声,双眼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过往的岁月。
    “吾亦曾想将其放于沙场磨砺,但虑及其年轻气盛,又少经战阵,恐其难以服众,故欲待其再读几年兵书,稍作沉稳之后再作安排。岂料此次之败,方知时不我待。”
    孟获点了点头,理解诸葛亮的用意和他所面临的困境。他知道,作为一国之相,诸葛亮必须要权衡每一个决策的利弊,而马谡的事情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丞相,马谡虽败,但其才未失。在囚字营中若能沉淀心性,或许能成大器。”孟获安慰道。
    “谢蛮王吉言。”诸葛亮微微一笑,感激孟获的理解和安慰。
    “今日之事,还望蛮王莫要见怪。蜀中人才凋零,吾实不忍再看其血染法场。”
    “丞相言重了,某家懂的。”孟获摆了摆手,表示不会介意。
    “只希望马谡能够真正吸取此次教训,将来能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两人的对话被风吹散,碧空之下,阳光透出一丝温暖,在这寒冬将至时分,分外难得。
    “丞相,这冬季将至,恐怕也是丞相想休兵求和的原因吧?”孟获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若有所思的说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的目光从远方收回,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忧虑。“蛮王所猜不错,此乃孤之考量之一。”
    孟获微微颔首,心中对诸葛亮的敬意更甚。他知道,尽管诸葛亮多智近妖,但面对蜀汉的内忧外患,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与调整。
    “孤想用长安拿来换取郿县和陈仓,如此我军便可将陇右之地连成一片。”诸葛亮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有马谡之事在前,两人关系亲近了不少。
    “丞相,陇右四郡虽好,但长安乃是古都,其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非同小可,用长安换取郿县、陈仓,是否值得?”孟获忍不住问。
    诸葛亮微微一笑,解释道:“长安虽好,却无险可守,不过是他人之物。当前,我们需稳固边疆,确保蜀汉北疆安全,方能有更多精力处理内部事务。而郿县地处要害,对我蜀汉而言,其战略位置远胜长安。且此举亦能展示吾方和平之意,或能延缓战事,换取更多发展时间。”
    孟获听后,心中的疑惑解开,对诸葛亮的深思熟虑倍感佩服。
    “丞相深谋远虑,获佩服。但魏国又岂是易与之辈,恐怕不会轻易同意。”
    “确有此虑。”诸葛亮沉吟道,“然,吾已有计策在此,只待时机成熟。”
    两人又谈论了一些国事,天色渐晚,孟获起身告辞。诸葛亮亲送至帐外,目送孟获远去,心中暗自祈祷,愿上苍保佑蜀汉能安然渡过难关。
    回到帐中,诸葛亮独坐于案前,点燃了烛火,展开地图,目光落在陇右四郡及长安之地。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而行,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智慧与耐性的比拼。
    夜深了,营中一片寂静,只有诸葛亮的帐篷里,烛火依旧。风吹过,带起一阵冷意,诸葛亮却浑若未觉,仍旧沉浸在对未来的规划与思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