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在凉州接到孟获的密令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整装待发。他知道,此次回援关系到蜀汉的大局,任何差池都可能导致战局的逆转。马超的军队行动迅速,沿着河西走廊向东南方向进发,直指新平郡。
新平郡位于长安西北,是连接凉州和长安的重要通道。
见吴、蜀同时北伐,关中那边的羌胡也有点坐不住了。具体来说,是新平郡的羌胡叛乱。新平郡是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时,割扶风、安定两郡部分土地,建在关中平原北山之上的一个新郡,郡治对应今陕西省彬县的漆县。
马超的军队行至新平郡,与郡守进行了短暂的交涉。在得知马超是奉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命来援,且有意通过此地夹击长安后,新平郡守决定开城迎接马超的军队,并提供必要的补给支持。这一举动,为马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使得他能够更快地调整部署,准备对长安的进攻。
与此同时,诸葛亮与孟获率领的主力军,在绕过长安后,迅速南下,目标直指新丰县。新丰县地处长安东南,是一个战略要地,控制了通往洛阳的要道。对于诸葛亮来说,控制了新丰县就等于切断了长安与外界的联系,使长安成为一座孤城。
诸葛亮与孟获的军队在夜幕下悄无声息地接近新丰县。利用南中骑兵的机动性和地形熟悉度,孟获指挥骑兵迅速包围了县城,并在黎明前发起了攻击。新丰县的魏军守备不足,加之突如其来的夜袭,很快便被诸葛亮和孟获的联军攻破。
控制了新丰县后,诸葛亮立即开始组织兵力,准备对长安进行最后的夹击。他命令孟获的南中骑兵在长安南线活动,干扰和破坏长安的后勤补给线,同时等待马超从西面的进攻。
马超在完成对新平郡的整顿后,立即挥师东进,他的部队行动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对长安西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长安城内的魏军面对突如其来的两面夹击,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在这紧要关头,郭淮率军来援助长安,只是被蜀军挡在了新丰县。
若是孟获在此,定会惊呼,郭淮啊,这可是个牛人。
从汉中之战稳定夏侯渊死后的军心,让刘备不敢渡过汉水乘胜追击时起,郭淮在长达三十六年时间里,成为蜀汉的主要对手。魏国在雍凉地区的主帅换了一任又一任,都没有把这个地头蛇给换掉。
在关键的时刻,郭淮的援军抵达了新丰县。他的到来,不仅是魏军的救命稻草,也是对蜀汉军队的巨大挑战。郭淮,这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老将,以其深厚的军事才能和坚韧的战斗意志,深得魏军官兵的信赖和敬仰。
新丰县城外,诸葛亮和孟获刚刚完成了对长安城的包围,准备发起总攻。然而,郭淮的援军却意外地打破了这一计划。在得知郭淮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诸葛亮立即召集麾下将领,商讨对策。
“郭淮乃魏国名将,其行军布阵非同小可,我们需谨慎对待。”诸葛亮语气平和,但每个字都透露出浓浓的忧虑。
孟获则回应道:“丞相勿忧,虽然郭淮确实厉害,但我们同样有所准备。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地形和现有的优势,完全有可能一举拿下长安。”
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即下令加强防御,同时派出密探深入敌后,获取更多关于郭淮援军的情报。
夜幕降临,郭淮率领的援军悄无声息地接近新丰县城。他没有选择直接从大路进入,而是转由南侧的小径绕行,避开了蜀军的主力。在一片混乱的夜色中,郭淮的军队如鬼魅般穿过密林,最终与长安城内的魏军成功会师。
郭淮进入长安城后,立即着手整顿城防。他深知诸葛亮的智谋,不敢有丝毫大意。
首先,郭淮调整防御布局,强化城门和城墙的防守,确保蜀军无法轻易突破。同时,他还组织了精兵强将,随时准备应对蜀军可能发起的攻势。
另一方面,郭淮也明白,单靠守城是难以持久的。因此,他制定了一套外部骚扰策略,通过派遣轻骑兵不断骚扰蜀军的后勤补给线,试图削弱蜀军的战斗力。
正当郭淮忙于布防时,诸葛亮和孟获也在策划新的攻势。他们意识到,要想攻破长安,必须尽快行动,不能让郭淮稳住阵脚。
一夜未眠的诸葛亮,在帐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对策。他决定利用南中骑兵的机动性,配合步兵,对长安城进行全方位的攻击。他命令孟获指挥骑兵,分成数路,分别对长安城的不同方向发起攻击,以分散郭淮的防御力量。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准备了一支秘密武器——连弩。这种连弩威力巨大,射程远,可以在远距离对敌军造成重创。他计划在总攻开始时,利用连弩对长安城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为攻城部队创造机会。
一切准备就绪后,诸葛亮选择了在黎明前发起攻击。他认为,这个时间是人体最疲劳、警觉性最低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天色渐渐泛白,蜀军的号角声突然响起,震耳欲聋。孟获率领的南中骑兵如离弦之箭,向长安城的四面八方冲去。连弩部队也迅速部署完毕,开始向城头射出密集的箭雨。
郭淮虽然被突如其来的攻势所震惊,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冷静,立即组织反击。他亲自站在城头,指挥守军进行防御。在他的带领下,魏军逐渐稳定了局势,成功地抵挡住了蜀军的第一轮攻击。
双方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长安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血染红了土地。太阳落山时,两军都已经疲惫不堪,各自回营休息,准备来日再战。
诸葛亮回到帐中,面色凝重。他知道,郭淮并非易于对付的对手。想要攻破长安城,必须重新制定更加周密的计划。他深吸一口气,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只是左右都不得法,无奈之下便暂时放弃了,收拾心情,诸葛亮决定去巡视一下军营。
才走到一处营帐,诸葛亮发现军士们手里都拿着几个软软的,又有点方正的食物在吃着,远远的闻着好像还很香。
诸葛亮大奇,上前问道:“你等吃的是何物?”
“回丞相,蛮王说这叫蒸馒头,丞相要不要试一下?”那军士见是诸葛亮发问,忙将馒头递了过去。
在军士的邀请下,诸葛亮接过了一个蒸馒头。这馒头外观洁白,触感柔软,他细细观察,只觉得这简单的食品似乎隐藏着不简单的秘密。
诸葛亮将馒头一分为二,蒸汽腾腾,一股小麦的香味扑鼻而来。他饶有兴致地放入口中,只觉馒头质地细腻,软而不糯,香而不腻。
嚼了几口后,诸葛亮不禁点头称赞:“此馒头甚是美味,口感与往日所食大不相同,蛮王,此乃何物?”
孟获早就到了此处,听到召唤,从后面走了出来,笑着解释道:“丞相,这是孤新试验的一种吃法,用发酵的面团蒸制而成,名为‘馒头’。这种馒头不仅保存时间更长,而且更易携带,非常适合我们长途行军和作战。”
孟获自然不会说因为诸葛亮没有打入南中,所以没有在回程的路上遇到泸水泛滥,所以没有整出馒头来祭河神,孟获自然不想做这个将馒头整消失的千古罪人,只能自己再把馒头“发明”一下了。
“此物为面粉所作,何故称为馒头?”诸葛亮看着眼前拳头大小的食物,看着也没有头那么大,怎么就是馒头呢?
“此物倒是有个故事,哎!我南中本是蛮夷之地,原有用人头祭祀的陋习,孤见着可怜,于是便用这面粉做些假头来祭祀,于是便起名为馒头,没成想这馒头味道还不错,如今见军中将士连连大战,不能按时吃饭,且吃饭难以及时消化,于是便将这做馒头的方法拿了出来。”孟获扯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诸葛亮听后,对孟获的巧思大为赞赏:“蛮王倒是仁慈之人,这馒头我观之大有用处。我军行军打仗,粮草至关重要,这馒头既方便携带又易于保存,实乃兵贵神速之利器。”
孟获得到诸葛亮的肯定,更加兴奋地道:“丞相,我还有其他的创意,比如我们可以制作多种口味的馒头,既能丰富士兵的口味,又能根据不同的天气和环境调整食物的搭配。”
诸葛亮点头表示支持:“很好,你就负责此事,尽可能让我们的军士在艰苦的行军中也能吃到美味而营养的食物。”
他又转向军中的厨师,命令他们跟随孟获学习制作馒头的技术,并大规模生产,确保每个士兵都能享受到这一新的美食。
随着诸葛亮的命令,孟获的“馒头”很快在整个蜀军推广开来。士兵们对这种新颖的食品爱不释手,甚至在战斗间隙也会谈论馒头的味道。这不仅提升了士兵的士气,也极大地提高了后勤供应的效率。
数日后,诸葛亮再次召集将领,讨论接下来的战术。会议中,他不时提到孟获的馒头,称其为战争中的小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好处。他鼓励在座的将领们也能够像孟获一样,不仅在战场上勇猛,还在细节上进行创新和改善,持续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在这次会议之后,诸葛亮决定利用当前的优势,再次对长安城发起攻击。这一次,由于士兵的士气和体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他们的战斗意志也更加坚强。
夜幕降临,诸葛亮站在帐外,远眺星空,心中暗自思量:有时候,改变战局的不仅仅是宏大的战略和精巧的战术,还可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节。正如这小小的馒头,不仅滋养了士兵的身体,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郭淮坚守长安城的日子里,蜀军的进攻并未取得显着的进展。长安城的防御坚固,郭淮的军事才能使蜀军难以找到突破口。与此同时,魏军的援军也在陆续接近,形势对蜀汉渐趋不利。
就在此时,马超带领部队赶到了长安城附近。
“报!大王,马超将军来了。”侍卫进来通报。
“快!有请!”孟获大喜过望,马超回来,他手里的牌便丰富多了。
听闻马超归来的消息,孟获大喜过望,急忙命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亲自出帐迎接。
马超的身影渐渐接近,其身后跟随着数百名精壮士兵,尘土飞扬中显出几分劳顿,但更多的是战场下的英姿。
“马超,我的好兄弟,你终于回来了!”孟获大声喊着,快步上前,拉着马超的手,上上下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欣喜与关切。
“大王,久违了。”马超微笑,他的脸上带着凉州的风沙和胜利的自信,“此次出征,终于不负丞相所托,将凉州纳入我蜀汉版图。”
“哈,我就知道你行!”孟获大笑着拍拍马超的肩膀,“来,今晚我们好好庆祝一番,明天再详谈你的战况。”
晚宴上,营火燃起,士兵们围坐在火堆周围,欢声笑语中,孟获更是兴奋异常,他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向全体将士提议:“为马超将军攻下凉州的辉煌战绩,干杯!”
“干杯!干杯!干杯!”声声呼应,在夜空中回荡,士气高昂。
饮毕,孟获拉过一旁的座位,招呼马超坐下,然后转向众人,开始他的激情演讲:“看看我们的马超,他不仅仅是一位勇猛的战士,更是智勇双全的战略家!在凉州,他不但一举拿下了关键城池,还整编了地方势力,稳固了我蜀汉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