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制作膛线,出海采矿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看完炮和雷,剩下就只有枪了。
    “陛下,这是连子铳,这是抬枪,这是火绳枪,这是鲁密铳,这是三眼火铳,这是梨花枪,这是燧发枪......”范景文边走边介绍。
    “等等……”
    崇祯指着其中一件火器问道:“你说,这是燧发枪?”
    “陛下,这是毕懋康的杰作。”
    “大明的火绳枪,遇到天阴下雨,火绳潮湿就无法使用。”
    “这燧发枪,以燧石代替火绳,以扳机拉动弹簧,带动击锤撞击燧石片,产生火星引燃火药,天阴下雨都可使用,不必担心火绳潮湿。”
    崇祯眼前一亮,“这种枪,有多少?”
    范景文额头一阵冒汗,突然意识到自己吹过了,“陛下……这个,目前只生产了一个批次,也就是一百多把。”
    “瞎胡闹……”
    崇祯生气责备道:“元辅,这么好的燧发枪,为何不安排大批量生产。”
    “这个……陛下,其一,是经费不足。其二,是将士们不喜欢用!”
    “啊......”崇祯有点懵。
    “这么好的东西,将士们为何不喜欢用?”
    “唉!好是好,就是容易哑火。”
    “击锤撞击燧石片,经常撞不出火星,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有很好解决。”
    “另外,弹簧太硬,扣动扳机需要很大力气,容易带歪枪管,影响射击精度。”
    “将士们试用了,绝大部分更愿意用火绳枪。”
    崇祯作为穿越而来的野战军特战侦察连连长,又是黄金某部勘探大队的大队长,对枪支枪械、矿物材料、冶金工业都深有研究。
    燧发枪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只要解决好弹簧质量和燧石质量,提高撞针力量,就能有效提高燧发枪的效率。
    “元辅,铜有韧性,怎么不用铜铁合金制作弹簧?”
    范景文叹息道:“陛下......大明铜矿稀缺,做铜钱都缺铜,莫说做燧发枪了。”
    “工部能分配到的,都紧着红衣大炮了,所以……”
    崇祯点点头,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元辅,等内府的铜运来后,立即研制铜铁合金弹簧,扣扳机就容易多了。”
    “吩咐工匠们好好研制,三天后,朕再来视察。”
    “臣遵命。”
    范景文急忙命人记下来。
    崇祯随手拿起一支燧发枪,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比他在特战队用的大狙,差得太远。
    突然,崇祯凑在眼睛上,看向枪管内部,他突然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随即,又拿起一支燧发枪,也是同样的问题。
    崇祯看向旁边,拿起鸟铳、鲁密铳、连子铳......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问题。
    崇祯急了,急忙跑向红衣大炮、虎樽炮、佛朗机......还是同样的问题。
    “元辅,为何这些枪管、炮管,不拉膛线呢?”
    膛线?
    范景文有点懵,“陛下,啥叫膛线?”
    崇祯很无语,看向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汤若望,你来说说膛线。”
    “陛下,臣也不知啥叫膛线。”
    “啊......不会吧?”
    崇祯出奇的惊叹。
    慢慢的,惊叹变成了笑容。
    “呵呵......好啊,咱大明火器,要一飞冲天了。”
    众臣看着崇祯手舞足蹈,都感觉莫名其妙。
    “元辅,快,拿纸笔过来,朕告诉你们。”
    膛线,又名来复线,可以说是枪管、炮管的灵魂。
    由于其截面形状类似风车,又称风车线。
    膛线的作用,在于将枪管内火药的力量旋转起来,就像是在枪管内,凭空生出一股火药味的龙卷风,将枪管内的铅子也连带旋转起来,射向敌人。
    众所周知,高速旋转的物体,如飞碟、篮球等,空气阻力是最小的,飞行轨迹是最稳的,飞行距离是最远的,杀伤力却是最大的。
    有了膛线,就可以使铅子在出膛之后, 指哪打哪,百步穿杨。
    崇祯在图上,细细画起膛线来。
    范景文和汤若望看到,崇祯所说的膛线,就是枪管内壁上的螺旋状的细线,密密麻麻分布在内壁上。
    “陛下,这个,要怎么制作呢?”
    做过多年工部尚书的范景文,也有点为难,他甚至都没听过。
    崇祯想了想,“就用勾刀拉削法吧。”
    “制作一把锋利的、与枪管等长的钩状切刀,钩子又长又硬又锋利,固定在一个铁架上。”
    “把成型的枪管伸入勾刀内,抵住勾刀尖,慢慢旋转外拉。”
    “如此反复多次,只到内壁形成深深的12条螺纹,膛线就算是拉出来了。”
    “切记,要确保每条螺纹都有同样的深度和宽度,且从头至尾,旋转相通。”
    崇祯虽然说得很细,但要求很高,范景文和汤若望一时还是理解不了。
    “元辅,通知所有制作枪管、炮管的军匠,大家照图一起做,谁做的最好,谁做的最符合朕的要求,朕就升他做工部主事。”
    “真的?”
    “朕一言九鼎,一个六品主事,难道还做不了主?”
    “谢陛下圣恩......”
    崇祯此言一出,立马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
    主事可是正六品,高中进士,都要熬几年呢。
    由工匠升主事,这样的机会,历朝历代,普天之下,绝无仅有。
    看完所有火器,崇祯一抬头,看见一个大大的烟囱,不由自主向前走去。
    “陛下,那是炼炉,危险!”范景文急忙上前,挡住崇祯的去路。
    整个兵器局,炼炉是最危险的。铁水浇铸,随便溅一点到人身上,不死也要烧成重伤。
    这样的危险,范景文贵为首辅,也承担不起。
    崇祯轻轻一笑,“元辅勿忧,朕且看看铁矿石和炼铁配料。”
    “陛下真只看矿石和配料?”
    “呵呵......当然,朕对制铁,略知一二......”
    范景文虚惊一场,急忙在前引路。
    走进铸铁坊,崇祯看到一个大炼铁炉,还有一个大大的鼓风机。
    “陛下,这是铁矿石,10矿石,可出熟铁一斤。”
    “工部制作枪管、炮管的铁,都要淬炼5次以上,三斤熟铁可炼一斤精铁。”
    崇祯皱眉,“怎么出铁量这么少?”
    范景文愣住,“陛下,这已经是最好的铁矿了,质量差的,20斤矿才可出一斤熟铁。”
    崇祯摇摇头,叹息一声:看来,得组建大明下西洋的海船队了。
    他知道,有个叫澳大利亚的国家,还未开发,哪里有很多大型露天铁矿,都是富矿,含铁量都在50%至70%之间。
    这么好的资源,必须得为大明所用。
    崇祯思索间,范景文继续道:“陛下,炼制红衣大炮,还要加入二十分之一比例的铜,增加铁水的柔韧性。”
    “元辅,其他材料,有加入吗?”
    范景文摇摇头,“没有。”
    “唉......怪不得,好好的一炉铁,都给炼废了!”崇祯叹息一声。
    “这......”被质疑,范景文有点难为情。
    “元辅,朕的爷爷,万历皇帝还托梦告诉朕,炮管会炸膛,会生锈,是因为铁水中杂质太多,需要脱硅、脱硫、脱磷。”
    “只要脱硅、脱硫、脱磷,再提高碳含量,生铁就能变成百炼之钢。”
    咋?
    又是万历皇帝托梦?
    脱硅?
    脱硫?
    脱磷?
    就能成百炼之钢?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
    甭管铁水里面有没有硅、硫、磷这些物质,关键是怎么脱?
    看众臣一脸懵逼的样子,崇祯笑笑:“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往里加些生石灰、再加些碳粉就行。”
    “这生石灰和炭粉,大明应该不缺吧?”
    崇祯还记得,于谦当年被贬,去烧了一段时间的生石灰。
    还写下两句名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为人,人如其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