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排队枪毙,大炮对决!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射......”
    新任从四品信武将军徐文朴,猛然挥刀。
    第一队,100支三眼火铳,立即点燃,向张鼐密集射去。
    张鼐大惊,急忙挥盾牌挡住。
    “砰砰砰……”
    一阵枪响,居然没把张鼐射下马去。
    张鼐身后的重甲亲兵,也大多完好无损,十伤其一。
    受伤比较严重的,竟然是战马。
    战马眼部被火药灼伤,嘶鸣哀嚎,大顺军制止不住,竟纷纷乱窜。
    有的战马,调转马头,竟然向城外奔去。
    张鼐勇力过人,紧紧夹住马腹、勒住缰绳,想策马再往前冲。却突然发现,前进的道路,竟被一堵半马高的石墙挡住了。
    这些大石头,菱角都磨圆了,细看之下,竟然都是大顺军用抛石车投入城内的啊。
    妈蛋,居然成了挡住自己的绊脚石。
    “第二队,射……”
    不等张鼐思索对策,徐文朴又是一声大吼。
    “砰砰砰……”
    一阵枪响,张鼐再次挥盾挡枪子。
    张鼐倒是挡住了,可他身后的兄弟,没来得及挡的、或者挡得不严实的,竟然被射翻一半。
    张鼐的坐骑,也被射中好多铅子,痛苦嘶鸣着,轰然倒地,把张鼐甩翻在地。
    呵呵......因为,第二排两百名士兵,用的是火绳枪。
    崇祯远远看见了,也想明白了。
    这三眼火铳,枪管多,一次三响,火力大。但为了安全,一半铁杆、一半枪管,造成枪管短,射程短。响动很大,杀伤力却显不足。
    如果对方是只有皮甲的瓦剌、建奴、蒙古人。三眼火铳火力大又能破皮甲,还是很有用的。
    (当然,后期建奴大规模换装棉甲,从头到尾包裹得严严实实,就是专门抗衡三眼火铳)
    可是,要对抗缴获众多、有双层铁甲的大顺军,就无法破甲了。
    要想破铁甲,只能加长枪管长度,只能用火绳枪和燧发枪。
    或者,用炮!
    想到这,崇祯猛然醒悟,大吼:“李忠。”
    “末将在。”
    “朕命你,迅速带2000部将去工部,带20门虎蹲炮、20门佛郎机,各200发炮弹,第一时间赶回来。”
    “末将遵旨。”
    李忠异常激动,要是有虎蹲炮和佛朗机炮,还有那么多炮弹,一定能把流贼炸个稀巴烂,一炮就能让他们上西天。
    徐文朴继续挥刀呐喊,继续指挥将士射击。
    张鼐则趁势躲在石头之后,也伺机指挥大顺士兵,往里放箭。
    对射!
    一时间,徐文朴阵中,有人中箭倒地,阵型稍有慌乱。
    但在徐文朴的呐喊下,还是迅速稳住了。
    犹如排队枪毙,明军坚决不躲避,双方互有死伤,打得难解难分。
    东便门城头。
    新任正三品昭勇将军姜应魁,终于收到了王家彦送来的500枚震天雷和500枚红衣大炮炮弹。也领受了崇祯帝要求的、打掉流贼红衣大炮和抛石车的任务。
    “姜将军,这些炮弹,是陛下千辛万苦,一点一点收集宝贵原料,连夜赶工,做出来的。”
    “现在,大明的家底,全交给你,就看你的了!”
    “请侍郎大人放心,末将一定炸死他们,一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好......本侍郎和陛下在城下,等你的好消息。”
    王家彦走后,姜应魁看着满城头的炮弹,信心十足。
    “戚元辅。”
    “末将在。”
    “你带150枚红衣大炮炮弹,去齐化门。”
    “末将遵命。”
    “戚元辅。”
    “末将在。”
    “你带150枚红衣大炮炮弹,去广渠门。”
    “末将遵命。”
    “王侍郎说的,陛下的命令,你们都清楚了吧?”
    戚元辅和戚元弼相视一眼,齐齐点头,“打掉流贼的红衣大炮,打掉流贼的投石车。”
    “好......”
    姜应魁站起身来,指着远处:“看见那边那个小土包没有?前面竖着一排青色旗帜,还有一排卫兵。”
    “将军,看到了!”戚元辅和戚元弼一起点头。
    “好......看到就好。敌人的炮弹,就是从那射过来的。”
    “本将军看见,轰碎城门的红衣大炮,也都退到那边去了。”
    “本将军确信,敌人的红衣大炮阵地,就藏在那里。”
    “将军英明。”戚元辅夸赞道。
    姜应魁轻轻一笑,“记住了,到时候,看本将军令旗。”
    “本将军令旗一挥,咱们同时开炮。”
    “只要令旗不停,你们就开炮不止。”
    “咱们先把流贼的红衣大炮灭了,再灭投石车。”
    “末将遵命。”
    “好......各带150枚炮弹,出发!”
    姜应魁大手一挥,戚元辅和戚元弼各249名戚家军,两人合提一发炮弹,猫着腰,低着头,分别向齐化门和广渠门赶去。
    为解决红衣大炮容易炸膛、以及维护保养的问题,崇祯先前下令,红衣大炮由工部的造炮工匠亲手操作。
    所以,每门红衣大炮,都配备了一名专业炮手。
    戚元辅和戚元弼只需要提供炮弹,提出要求即可,一切操作,都交给专业炮手。
    毕竟,流贼大军围城,这些造炮工匠留在工部,除了造点炮弹,也不可能多造几门红衣大炮。而造炮弹的话,还有其他军匠可用。
    在没有解决大炮和燧发枪的膛线问题之前,崇祯是不打算,将有限的铜铁,拿来造枪造炮的。
    很快,三座城门、六名专业炮手就把红衣大炮炮口,对准了姜应魁所说的那个小山包。
    戚元辅和戚元弼还看见,不时从哪里射出来的、黑色的巨大炮弹,飞入北京城,炸开一大片。
    姜应魁看他们都准备好了,慢慢把令旗举起,高高的,猛然挥下。
    突然,六门红衣大炮同时开火,六枚炮弹带着城头将士的仇恨、带着崇祯的仇恨、带着京师百姓的仇恨......凶狠砸向远方那个小山包。
    “轰......”
    “轰......”
    “轰......”
    六发炮弹,同时命中。
    工匠果然是炮手的师傅:炮神!
    “轰......”
    “轰......”
    “轰......”
    六发之后,又六发!
    ......
    之后,继续六发!
    其中一发,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一堆正准备发射的红衣大炮炮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