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八大蝗商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焦急的方岳贡,话音刚落。
    他身后,刚连升四级当从五品武义将军的李忠,带浩浩荡荡的2000兄弟,正带着20门虎尊炮、20门佛郎机,从工部赶来。
    他们脸上,尽是一脸的遗憾。
    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唉……一个人头都没捞着。
    而崇祯身后,王家彦、徐文朴、杨二哥、姜应魁、戚元辅、戚元弼……则是是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这一战,战损比极高,差不多达到了十比一。
    一个兄弟,换十个流贼,血赚。
    突然,一骑满身血迹的快马从远处奔来,崇祯一看,是戚元辅和戚元弼的大哥戚元功。
    戚元功浑身浴血,滚鞍下马,一点受伤的样子都没有。
    兴奋喊道:“禀报陛下,贺珍将军命末将前来报告,已击退流贼,大获全胜!”
    崇祯满意一笑,“好……好啊。”
    崇祯一把拉起戚元功,浑身上下看看,拍拍肩膀:“戚元功,没受伤吧。”
    戚元功满脸带笑,抬头挺胸,骄傲道:“陛下,末将身上的血,可都是流贼的。”
    “哈哈……好……甚好!”
    戚元辅,戚元弼赶紧上来,拉紧他们大哥,三兄弟紧紧拥抱,高高跳起来,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所有人都很高兴,可大家的兴奋,还是感染不动满脸忧愁的户部尚书方岳贡。
    崇祯轻轻笑道:“方尚书,流贼已被击退,咱大获全胜!”
    “尚书大人,何故如此焦虑,是不是因为杀贼太多、担忧赏银的事?”
    “呵呵......方尚书,朕早说过了,朕的爷爷万历皇帝给朕托梦,告诉朕二十张藏宝图。那里边埋藏的,至少有十亿白银。”
    “朕要都挖出来,那么多钱,咱大明,根本就花不完!”
    方岳贡依然为难着,他也是一个户部老臣,对各类数字极其敏感,对大明家底了如指掌,走过的桥、比崇祯走过的路还多。崇祯皇帝的话,给不明就里的将士打打鸡血,还可以。
    但要拿没影的藏宝图忽悠他,他是不大相信的。
    大明一年财政收入还不到一千万两,十亿两白银,那是100年的财政收入,是绝不可能的事。
    不过,该给的面子,他还的给。
    “陛下,现在不是赏银的事,是粮食的事。”
    “粮?”崇祯一愣:“方尚书,朕说过了,户部的银子,全部拿去买粮就是。赏银,朕自有办法。”
    方岳贡急了,是死是活,必须明示了:“陛下,臣接顺天府府尹王庭梅大人上报,京师粮价,一夜之间,大涨五倍有余。”
    “可以说,是一个时辰,涨价一倍。”
    “京师百姓,都在拼命抢粮。有的人,甚至为排队买粮私斗!”
    “在京师最大的大玉川粮荘门口,因为斗殴,甚至发生人压人的踩踏事件,造成十死四十五伤!”
    ……
    “啊……”崇祯大惊!
    他没想到,彰义门、东便门浴血奋战,城内粮店居然不消停,也跟着大打出手。
    他让方岳贡连夜带人清点钱粮,把户部所有存银和抄家所得银两全部拿去买粮食,就是想在粮商涨价之前,大量买进。
    到时候,开粥铺,赈百姓,收民心呢。
    他知道,流贼大军围城,他自己把城门一封,粮价肯定会涨。
    只是,他没想到,粮价会突然涨这么猛。
    粮价涨五倍,这就意味着,他辛辛苦苦抄家抄来的银子,购买力瞬间缩水五倍,这特么是抢皇帝啊。
    京师已被堵死,京师的存粮数量是固定的。照这么涨下去,他崇祯抄再多的银子,就是把北京城贪官污吏全部抄光,也不够买粮啊!
    大明粮商的无耻,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崇祯也急了,提着天子剑,来回踱步,一夜之间,突然就涨成5倍,绝不正常。
    这其中,定有蹊跷!
    崇祯看方岳贡身后,站着一个身形消瘦、一脸严肃、一身疲惫的人。
    给人一种责任在肩、认真负责、日夜操劳、一丝不敢懈怠的感觉。
    他心下知道,这人就是大明顺天府府尹王庭梅。
    王庭梅这人,出任顺天府尹还不到一年,出镜率不高,没进贰臣传,也是个忠诚可用之人!
    忠诚的人,崇祯自带七分好感!
    “王庭梅,京师有多少粮商、粮铺,经营的,都是些什么人?”
    “回陛下,京师有大小粮铺一百二十七处,徽商、晋商、秦商、苏商、鲁商、宁波商帮……都有涉足。”
    “但规模最大的,能左右粮价、稳住粮价的,还是晋商。”
    “晋商中,尤其以来自张家口的八家晋商为大,他们资金最雄厚,粮店规模最大,储粮也最多。”
    “臣觉得,要稳粮价,还得把八家晋商的东家找来,明以道理,晓以大义,让他们带头降粮价,才有可能平息京师乱象。”
    王梅庭分析完,突然叹息一声,“只是,八家晋商的东家,都在张家口,不在京师。粮店掌柜,都做不了主啊!”
    崇祯冷冷一笑,目露凶光:“呵呵……晋商八大家,果然是他们。”
    “做不了主,呵呵……那朕就替他们做主!”
    山西,自古物产丰富,又靠近边关重镇,与蒙古喀尔喀部、土墨特部接壤,与蒙古卫特拉部、俄罗斯国、后金道路相通,为经商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西人走西口,向来就是发家致富的传统。
    历史上,晋商八大家和崇祯口中来自张家口的晋商八家,虽然只相差一个“大”字,却是完全不一样。
    晋商八大家,指的是乔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八大家,很多都是正义凛然、遵纪守法之人,是恪守经营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的大商巨贾。
    这其中,只有范家,位列被视为过街老鼠一般的晋商八家之首。
    晋商八家,是指在张家口做边贸生意的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八家。
    他们八家,因为功劳巨大,被顺治帝封为皇商八家。
    却是大明朝的蝗商八家,是大明朝的掘墓人!
    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变,九洲边塞极寒,中原大地极旱,不是洪涝,就是天干,粮食减产严重。
    就连深山老林中的飞禽走兽,也闹饥荒,饿死不少。
    按理说,建奴所在的辽左一地,气候更寒冷,物产更凋敝!
    而且,辽左建奴主要以狩猎为生,种粮基本不会,更容易闹饥荒。
    可那么长的小冰河时期,他们究竟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答案,就是八家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