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拿亲表弟开刀,刘文耀进诏狱!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听到“下诏狱”三个字,刘文耀如遭雷击般,浑身一颤。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
    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诏狱,可不同于一般的刑部大牢,是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管辖。
    这里办案,没有三法司会审,完全是凭皇帝的意思。
    锦衣卫有的是一千种办法,把你天大的罪名坐实。
    即使你死硬到底,死不认罪,皇帝也可以一纸诏书,就给你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人头落地,那是分分钟的事。
    于少保于谦,大明老朱家、京师百姓的大恩人,也是关的诏狱,也是死不认罪。因为,他根本就没罪可认。
    那个恶心的“叫门天子”朱祁镇一纸诏书,太后、百官、百姓统统反对都没用,就连办案的锦衣卫,都知道于谦是被冤枉的,最终还是给一刀咔嚓了。
    刘文耀吓得立马双膝跪地,硬着头皮道:“陛下,臣实在不知,究竟犯了何罪?”
    “还请......还请陛下明示!”
    刘文耀一肚子委屈,他眼里,一向亲爱友善的表哥崇祯,突然变得陌生、疏远、恐怖!
    崇祯冷冷一笑,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刘文耀,你居然不知罪在何处?”
    “呵呵......那好,朕亲自告诉你。”
    “朕为信王时,为魏忠贤所忌,第一次入宫,若不是张皇后提醒,朕差点中毒而亡。”
    “那个不眠之夜,朕传旨让你进宫护驾,你却迟迟不到。”
    “你说,该不该治罪?”
    “啊......”刘文耀懵逼了!
    李邦华、王承恩、方正化、李若琏也面面相觑。
    这都特么十七年前的事了,谁特么还记得?这不是莫须有么?
    刘文耀急道:“陛下,你说的传旨,臣没有接到啊。”
    “再说了,十七年前,臣才有11岁,臣也没能力救驾啊......”
    听这话,崇祯恨得紧咬牙,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刘文耀,你没听说过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刘文耀更懵逼了,这都哪跟哪啊?
    崇祯突然大喝一声:“来人呐,左都督刘文耀胡言乱语,欺君罔上,把他拖下去,给朕砍了!”
    “啊......”王承恩、李邦华、方正化、李若琏同时大急!
    左都督刘文耀的为人,他们都是知道的。
    自与流贼开战以来,左都督刘文耀和新乐侯刘文炳两兄弟,一直英勇守城,身先士卒,忠勇可靠,且立有大功。
    而且,左都督刘文耀、新乐侯刘文炳是崇祯的亲表弟,崇祯生母,是他们的姑妈。平日里,满朝勋贵,就数他们关系最亲。
    这回,崇祯是抽的什么疯?竟突然毫无征兆对刘文耀发难?
    这个时候,必须进谏啊!
    “皇爷,万万不可!左都督一向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啊!”王承恩跪地请命,率先喊道。
    “陛下,左都督一向忠于陛下,杀流贼还立有大功!此时斩杀左都督,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李邦华也跪地苦求,据理力争。
    “皇爷,流贼大军围城,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杀左都督,于守城不利啊!”方正化也跪地请命。
    “陛下,如此对左都督,置新乐侯于何地?还请陛下三思呐!”李若琏紧跟着下跪,焦急劝道。
    ......
    崇祯低头,恶狠狠瞪着李若琏和方正化,一点改变主意的样子都没有。
    “李大指挥使,你才上任三天。方正化,你才上任一天。朕的命令,你们就敢不从?”
    “啊......”李若琏、方正化大吃一惊。
    这话,是崇祯皇帝对他们说的最严厉的一句话。
    再说下去,那就要换人了。
    “陛下......臣不敢!”
    “皇爷......臣不敢!”
    突然,李若琏和方正化看到,崇祯眼里,一个不一般的眼神飞过来。
    他们,似乎突然懂得了些什么。
    都是特务头子,谁还没有个眼力劲?
    “众爱卿,朕意已决,不必再劝,都平身吧。”
    “既然你们都说左都督无大罪,都替他求情。那好,朕就卖你们个面子。”
    “左都督下诏狱,着令北镇抚司审问。”
    “一旦定罪,朕必当一视同仁,杀无赦!”
    此话,把众人又吓了一跳。
    崇祯已经连续三天杀人,还诛了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大明锦衣卫世家骆养性的九族。
    朝臣们,都人人自危,怕着呢!
    “李若琏。”
    “臣在。”
    “还不带走?”
    “臣遵旨。”
    李若琏急忙招呼锦衣卫镇抚使徐缺,让徐缺押刘文耀去诏狱。
    永定门城头将士,看刘文耀被押走,都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一时失了主心骨。
    “李邦华。”
    “臣在。”
    “这安定门,没有守城提督,朕看,就让惠安伯张庆臻补上吧。”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执掌五军都督府的惠安伯张庆臻散尽家财,摆一桌酒席,将家人聚在一起,在府外布满柴火,全家自焚而死,也是个刚烈殉国之人。
    “臣遵旨。”
    李邦华领完旨,急忙派人去请五军都督府请惠安伯张庆臻。
    “方正化。”
    “内臣在。”
    “朕让太康伯、嘉定伯、崇信伯、田都督府带家人入宫别居。不知道,他们动身没有?”
    方正化为难道:“陛下,太康伯已带家人全部进入皇城,张皇后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别居院子。”
    “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嘉定伯、崇信伯、田都督府都尚未动身,他们只是加强护卫。”
    崇祯冷冷一笑,“好啊,朕看他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看来,还得让刺客去催催。”
    “方正化。”
    “内臣在。”
    “这个事情,你去安排一下。动静大点,人少伤点。”
    “臣遵旨!”
    安排好一切,崇祯又带着李邦华、王承恩,开始巡城,左安门、广渠门、东便门、齐化门......一个个巡视下去,一直巡到阜成门。
    守卫阜成门的,正是崇祯的大表弟、左都督刘文耀的亲哥哥:新乐侯刘文炳。
    “臣叩见陛下!”刘文炳看见崇祯巡来,急忙单膝下跪。
    崇祯笑笑,竟然没让刘文炳平身。
    笑道:“新乐侯,刘文耀对朕大不敬,胆大包天,欺君罔上,朕看他是活腻了。”
    “朕已将其下诏狱,令北镇抚司严加审训。你对此,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