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李过驰援,崇祯出手,方正化持剑上城头!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冲在第一、又胖又壮的攻城敢死队队长,眼见长枪刺来,急忙手举盾牌挡住。
    叮……的一声,枪刺不动,稳如泰山。
    孙睿泽身边搭档见状,也迅捷一枪刺出,狠狠刺在盾牌上。
    敢死队队长立即头、肩、手并用,死死顶住。
    “杀......”孙睿泽又大吼一声。
    两人合作,两杆枪尖顶住盾牌,一起猛发力,把敢死队队长生生推了下去。
    其重大身躯,顺云梯而下,把后面的兄弟全部撞翻下去,摔落城下,不死即重伤。
    “推......”
    孙睿泽继续大吼。
    两人,用枪尖顶住云梯,奋力往侧面一推。
    高大云梯,突然顺城墙而倒。
    瞬间,犹如多米诺骨牌,又砸倒数把云梯,砸死砸伤无数攻城敢死队员。
    ......
    京师鏖战,浴血奋战。
    京师五门,就这么持续着、反复着、厮杀着。
    支撑他们的,除了崇祯说一不二、隔日兑现的赏银、抚恤银,关键的关键,还是将士们,都吃到了崇祯命人送上来的大馒头和卤马肉,全都转化为战斗力。
    即使死,也能做个饱死鬼。
    阜成门内,大顺军冲杀在最前面的,依然是李岩、张鼐、陈永福、姜镶、田虎。
    田虎左臂受伤,包扎好后,继续战斗。
    这只病虎,似乎比先前更加凶猛。
    戚元辅、戚元弼继续指挥戚家军死战。
    战至下午,一万戚家军结成的鸳鸯阵,竟然战死5000千,重伤2000,仅剩3000。
    队伍损伤,已达到百分之七十,十分惨烈!
    这在战损比极低的戚家军,非常难见。
    除了浑河之战的全军覆没、蓟州之变被自己人全部绞杀,这也是戚家军经历的最惨重伤亡。
    “杀......”
    戚元辅、戚元弼怒吼着,嗓子沙哑,浑身浴血,分别带领一个鸳鸯阵,冲杀在最前面。
    他们,也不再单打独斗。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堵住流贼,把他们堵在瓮城门口。
    把后面进入流贼,全部堵在瓮城之内,被城头的士兵射杀。
    他们虽然伤亡最多、最惨烈,但流贼比他们死的,至少多10倍!
    大开的城门,就是崇祯设下的诱饵。
    阜成门,就是崇祯设下的战场、陷阱!是崇祯设下的修罗殿、血肉磨坊!
    这,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更是一场意志战、心理战。
    也是,攻城决战!
    突然,阜城门外,马蹄声声,黄尘蔽日。
    灰尘中,又杀来一彪黄衣军马,犹如黄巾军突然现世。
    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一众文臣武将惊回头。
    大喜!
    他们看到,将旗上,是一个大大的“李”字。
    大顺军中,能打“李”字旗的,除了李自成,就是李自成的侄子:一只虎李过,还有武阳伯李友。
    李友的是红色旗,这彪黄色军马,就是李过统领的后营大军。
    军马奔到近前,领头三人,滚鞍下马,拜倒在李自成面前。
    “大王......”
    “末将李过......”
    “末将张能......”
    “末将贺兰......”
    “参见大王......”
    李自成大喜,却嗔怒道:“李过,本王命你助张能守通州,未得军令,如何擅自出兵,该当何罪?”
    李自成的内心,是惊喜的,表面上,却要严申军令。
    “大王,末将侦察得知,吴三桂去往蓟州方向,应该是攻打蓟州去了。”
    “蓟州城防坚固,又有十万大军,必定无忧。”
    “因此,末将下令沉船堵塞通惠河,断绝水路。”
    “又命户政府尚书杨玉林、户政府左侍郎党崇雅率四万大军守通州。四门紧闭,不得出战。”
    “末将得知京师苦战,特不经请命,带张能、贺兰,率八万大军来战,还请大王明察。”
    刘宗敏大喜:“大王,李过忠心耿耿,战局胶着,正需要新生力量猛攻,干死崇祯老儿咧。”
    “大王,李将军此时来援,有功无过,应该重奖!”牛金星急忙道。
    “大王,李将军此时来援,心系全局,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应该重奖!”丞相牛金星也紧跟着道。
    ……
    紧接着,顾君恩、宋企郊、喻上猷一众文臣武将也纷纷赞颂李过。
    李自成乐在心里,表面,却依然严厉。
    因为,李过是他的亲侄子,必须严之又严,作众将之表率。
    李自成一直无子,大顺继承人,李过可是第一顺位。
    “李过,你虽心系大局,但不遵军令,其罪难逃。”
    “本王命你戴罪立功,立马率军,攻破北京城。”
    “否则,数罪并罚咧!”
    李自成声音洪亮、严肃,目光,却是温暖、赞赏的。
    “大王,末将遵令……”
    李过立马带着后营左果毅将军张能,威武将军贺兰起身。
    上马!
    抽刀!
    大吼:“弟兄们……跟额杀……”
    李过率军猛冲进阜成门,冲进北京城。
    看三员猛将加入,数万新生大军加入,苦战已久的李岩、张鼐、田虎、陈永福、姜镶大喜!
    一时,士气复振,喊杀声震天!
    堵在门口的戚家军鸳鸯阵,也一个个被撕碎、打破。
    戚元辅、戚元弼又指挥一众校尉,迅速重组,合并。
    浴血戚家军,成为大明京师破而不倒的血肉长城。
    崇祯远远注视着整个战局,他知道,北京城最考验人的生死决战时刻,来了!
    “王承恩。”
    “老奴在。”
    “迅速传朕的口谕,着令范景文、邱瑜,尽快督造震天雷、万人敌、枪子、开花弹。”
    “所有造好弹药,一刻钟运送一次。造好多少,就运送多少。全部运到阜成门,不得有误。”
    “老奴遵旨。”
    王承恩领旨,急忙匆匆而去。
    “李邦华。”
    “臣在。”
    “训练营,还有两万五千将士,留一万兵,做最后的预备队。”
    “剩下的,全部增兵阜成门。”
    “臣遵旨。”
    李邦华早就想派兵增援阜成门,替下戚家军,给戚家军留点火种了。
    此时,李若琏和高文采,也从两边房顶上撤了下来。
    他们的膛线燧发枪,虽然好用。可是,枪子已经打完了。
    “李若琏。”
    “臣在。”
    “戚家军已经血战了两个时辰,该你们上去换一下了。”
    “臣遵旨。”
    “杨二哥。”
    “末将在。”
    “三千营,准备出击......”
    “末将遵令。”
    杨二哥大喜,他的双锤,终于该出手了。
    “方正化。”
    “内臣在。”
    “4万净军,都集结到位了吗?”
    “禀报皇爷,全部集结到位。”
    “好……速率四万净军上城头,呐喊助威,挥枪摇旗,伺机杀敌!”
    “内臣遵旨。”
    方正化大喜,为净军正名的时候,也到了。
    方正化立马抽长剑在手,这位大明内卫第一剑客高手,葵花宝典的原型,眼神犀利,杀气陡起。
    他的剑,势必要在北京城头,挥剑渴饮流贼血,一剑光寒十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