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皇太极(三)
作者:玛斯指导   开局十三副盔甲:我杀出了三百年最新章节     
    在十一月的壬午日,清朝的右翼诸贝勒率领军队前来会合。在此之前,济尔哈朗等人已经攻克了大安口,五战皆捷,使得马兰营、马兰口、大安营三城投降,明朝的罗文峪守将李思礼也选择了投降。山海关的总兵赵率教带着四千名士兵前来增援,但被阿济格率军迎击并斩杀了。
    甲申日,诸贝勒开始攻打遵化城。正白旗的一个小校名叫萨木哈图,他首先登上城墙,随后大军跟进,成功攻克了遵化城。明朝的巡抚王元雅因为绝望选择了自尽。为了嘉奖萨木哈图的勇敢,皇上亲自用金杯赐给他酒,并提拔他为备御,赐予他世袭的职位,并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即使他犯了过错也会被赦免。因为萨木哈图家境贫寒,皇上还特地给予他抚恤。
    蒙古军队在罗文峪地区骚扰百姓,于是皇上下了命令:“凡是有贝勒大臣掠夺归降城堡财物的,一律斩首;擅自杀害归降百姓的,也必定受到惩处;如果有强取百姓财物的,按所取财物的两倍进行赔偿。”
    己丑日,皇上对攻克遵化城的将士们进行了论功行赏,赏赐的等级各不相同。壬辰日,参将英俄尔岱和文馆的范文程被留下守备遵化,大军则继续进逼燕京(北京)。有一队蒙古兵杀了人还剥了死者的衣服,皇上命令将其射杀。
    甲午日,大军攻下了蓟州。乙未日,又攻下了三河。丙申日,左翼的贝勒们前往通州视察渡口。明朝大同、宣府两镇的援兵到达顺义,但被贝勒阿巴泰、岳讬等人击败,顺义城也投降了。
    皇上到达通州后,对明朝的士民们说:“我国历来以忠诚和顺从的态度守卫边疆,叶赫与我们本是同一国家。但明朝的皇帝庇护叶赫而欺凌我们,我们对此有七大恨。我们知道两国终究不能相容,所以只好告天起兵。上天站在我们这一边,赐给我们河东的土地。我们的太祖皇帝仍然希望与明朝和好,让百姓得到休息。但明朝不肯,上天又赐给我们河西的土地。等到我即位后,再次顺应明朝的请求,想要去掉帝号改称汗,并催促他们制作国印,但明朝仍然不肯。现在我们起兵而来,顺从我们的,我们会安抚;违抗我们的,我们会诛杀。这是你们的皇帝喜欢动用武力,就像你们的皇帝杀害你们一样。天命的循环,没有停止的时候,有天子变成平民的,也有平民变成天子的。既然上天已经保佑我们,就让我们去掉帝号吧。上天会明察这一切的!”
    辛丑日,大军逼近燕京。皇上在城北的土城关以东扎营,两翼的军队则在东北扎营。明朝大同的总兵满桂、宣府的总兵侯世禄屯兵在德胜门,宁远的巡抚袁崇焕、锦州的总兵祖大寿屯兵在沙窝门。皇上率领右翼的大贝勒代善、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人,带领白甲护军和蒙古兵进击满桂和侯世禄,同时派遣左翼的大贝勒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带领白甲护军和蒙古兵迎击袁崇焕和祖大寿,两路军队都取得了胜利。
    癸卯日,皇上派遣明朝归顺的王太监带着书信去与明朝议和。乙巳日,大军屯驻在南海子。戊申日,袁崇焕和祖大寿在城东南角扎营,并竖起栅栏作为防御。我军逼近他们的营地,皇上亲自率领轻骑兵前往查看。诸贝勒请求攻城,但皇上说:“道路狭窄且险峻,如果伤害了我的士卒,即使攻下百座城池也不值得。”因此没有进攻。
    最初,我们俘虏了明朝的太监两人,命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等人去向他们询问机密。到了这个时候,高鸿中、鲍承先坐在两个太监旁边,故意低声说:“今天撤兵是上策。刚才皇上单骑前往敌营,敌军两人见到皇上说了很久才离开。我猜想袁崇焕与我们有了约定,这事应该能成功了。”这时,名叫杨的太监假装睡着在偷听。第二天我们放他回去,让他把听到的话告诉明朝的皇帝,于是明朝的皇帝把袁崇焕下狱。祖大寿害怕,率领自己的部队逃往锦州,并破坏了山海关的设施后逃出。诸贝勒和大臣们请求攻城,但皇上说:“攻城当然可以攻克,但恐怕会伤害到我的良将劲卒,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停止了进攻。
    在十二月的辛亥日,大军经过海子向南行进,一边打猎一边前进,迅速接近了良乡,并成功攻克了这座城。壬子日,总兵吴讷格攻克了固安。辛酉日,派遣贝勒阿巴泰、萨哈廉用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祭祀了金太祖、金世宗的陵墓。丙寅日,大军再次逼近燕京,在卢沟桥击败了明军,歼灭了他们的部队。明军总兵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率领四万兵力在永定门之南设下栅栏防御。丁卯日的黎明,军队毁掉了栅栏,攻入城内,斩杀了满桂、孙祖寿及副将以下三十多人,擒获了黑云龙、麻登云,缴获了六千匹马,并分赐给了将士们。戊辰日,派遣达海携带书信与明朝议和。壬申日,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率兵略过通州,焚烧了他们的船只,并攻克了张家湾。达海将议和书分置在安定、德胜门外。乙亥日,再次派人携带书信前往安定门,但都没有得到回应。丙子日,大军驻扎在通州。丁丑日,岳讬、萨哈廉、豪格率兵四千围攻永平。随后攻克了香河、马兰峪等城池,但随后这些城池又叛变了。己卯日,大军逼近永平。
    四年春正月辛巳日,大军到达榛子镇、沙河驿,两地都投降了。壬午日,到达永平。之前,刘兴祚从我国逃回明朝,藏匿在崇焕那里。此时,他率领所携带的满洲兵十五人、蒙古兵五百人,打算前往沙河防守。但听说大军到来后,改道前往永平的太平寨,并在途中袭击并杀害了喀喇沁的士兵。皇上对他忘恩负义的行为感到愤怒,派遣贝勒阿巴泰等人将他擒获并斩首,并将他的尸体裂成几块示众。癸丑日,皇上向将领们传授了攻城方略,趁着夜色攻城。城中火药突然爆发,敌军大乱,到黎明时成功攻克了城池。贝勒济尔哈朗等人进入城中安抚百姓。丙戌日,皇上率领将领们进入城池,官民们夹道高呼万岁。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留守永平。任命降将白养粹为永平巡抚,孟乔芳、杨文魁为副将,并允许乡民们返回家园。这一天,皇上率领大军向山海关进发。敖汉、奈曼、巴林、札鲁特等部落的军队攻打昌黎,但没有成功。台头营、鞍山堡、迁安、滦州等地相继投降。建昌参将马光远也前来归顺。丁酉日,明军攻击遵化,贝勒杜度击败了明军。明军进入三屯营,之前投降的汉儿庄、喜峰口、潘家口、洪家口等地又叛变了。庚子日,达海等人收复了汉儿庄,贝勒阿巴泰负责防守。辛丑日,喀喇沁布尔噶都被明军包围,派遣军队前往救援,但还未到达,布尔噶都就自行击败了明军。明兵部尚书刘之纶率领军队赶到,并设置了栅栏。我军炮火摧毁了他们的栅栏。刘之纶驻扎在山中。大贝勒代善包围了他们,并劝刘之纶投降,但他不从。我军攻破了他的营地,刘之纶中箭身亡。壬寅日,大军移至马兰峪,摧毁了城外的屯堡。丙午日,喀喇沁苏布地上书给明帝,论述了和好的益处,并劝他爱护边民、优待属国。但明帝没有回应。乐亭再次叛变。
    二月辛亥日,皇上向贝勒和各位大臣发出谕令,对于那些勇猛立功的将士,不要让他们参与攻城之战。甲寅日,皇上在御幄宴请了明朝投降将领麻登云等人,并对他们说:“明朝的君主视你们将士的生命如草芥,将他们推向死地。我多次派遣使者与他们议和,竟然连一句回应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麻登云回答道:“明朝的皇帝年幼无知,大臣们各自图谋自保,议和的事情,如果得不到批准,罪责难以预料,所以他们都害怕而不敢上奏。”皇上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天意在助我,我怎能因为他们的无礼而放弃而归。但驻扎军队屯守,妨碍农时,这是令人惋惜的。而且,他们的山海关、锦州防守仍然坚固,现在只能攻取那些没有准备的城池。”己未日,皇上再次致书给明帝,重申和好的意愿,并致书给明朝的各位大臣,劝他们尽快确定和议,到这时已经致书七次了。甲子日,明朝榆林副将王世选前来投降。皇上决定班师回朝,留下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以及文臣索尼、宁完我等人守卫永平,鲍承先守卫迁安,固山额真图尔格、那木泰等人守卫滦州,察喀喇、范文程等人守卫遵化。在滦州驻留了三天,论功行赏。壬申日,皇上颁布谕令说:“上天将明朝的土地和人民赐给了我,这些人民就是我的子民,应该命令军队不要侵犯他们,违者将受到惩罚。”皇上到达永平后,投降的官员郎中陈此心企图逃跑,事情败露后被判处斩首,但皇上赦免了他,让他离开。
    三月壬午日,皇上返回沈阳。庚寅日,派遣二贝勒阿敏、贝勒硕讬率领五千兵马前往守卫永平四城,贝勒阿巴泰等人则返回。庚子日,阿鲁四子部派遣使者前来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