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作者:江城夜风   蜀汉之昭烈大帝最新章节     
    蒋钦向着刘备拱手道:“今日始知玄德公乃真英雄也!”
    刘备心知按历史上的说法,此二人应当会先成为水匪一段时间后,才会投靠孙策。刘备不知道中间发生过什么,孙坚攻打刘表阵亡后,或许是他们攻击孙坚残军失败投降,亦或者是感叹孙家的英雄气概,不管如何,此二人值得自己抛去橄榄枝。
    于是刘备说道:“备愧不敢当!以备之所见,二位亦非等闲之辈,敢问二位英雄下一步准备如何?”
    蒋钦感叹道:“我乃寿春县人,幼平为下蔡县人,我二人所居村落相邻,自小相识。如今兵灾频繁,乡邻困苦,民不聊生。我二人相约外出闯荡,至今一年有余,一事无成。听闻鲁家主深明大义、扶急救危,于是前来拜访,本想得家主认可,未曾想如今成为了笑话!”
    刘备笑道:“只是一次小小的切磋而已,算不得什么。鲁家主现如今已知你二人本领,并不逊色我等多少,想来鲁家主也不介意为你等说道一二。”
    说罢,便转头看向鲁肃。
    鲁肃颔首笑道:“那是自然,二位英雄确实身手不凡,肃岂能忍心如此高才湮灭于众生!”
    蒋钦二人大喜过望,一起朝着刘备深深一揖,齐道:“多谢玄德公美言!”然后又一起朝着鲁肃一揖,说道:“多谢鲁家主认可!”
    说罢,二人起身,蒋钦接着说道:“我兄弟幼平自幼沉默寡言,钦再次替他谢过!此番得玄德公与鲁家主认可,相信对于我等闯荡大有裨益,若我二人寻得好去处得以惠及乡民,我二人必再次前来叩谢二位大恩!”
    刘备暗道一声好家伙,蒋钦此人心思还是很细腻的,想必是已经看出自己已经有了招揽的想法,在自己直说之前先把话挑明了,他们要去寻找好的去处,所以不会在自己这个县丞手下干活,这样一来自己要招揽他们的话就说不出来了。
    不过,蒋、周二人心里装着自家乡亲,为了这个目标想着去寻更好去处,这本无可厚非,也可称为义士了。
    于是,刘备只能轻笑一下,然后不予介怀了。
    蒋、周二人不愿多待,立马向鲁肃辞行,鲁肃挽留不过,便吩咐下人准备些礼品、盘缠,赠予二人,二人千恩万谢后,告辞而去。
    众人送出门外,鲁肃笑道 :“我看玄德公对此二人似乎有招揽之意,为何不开口劝他们!”
    刘备同样笑道:“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
    说罢,二人相视一笑,然后众人返回宴席,继续觥筹交错。鲁肃与简雍讨论些经学典籍,简雍均对答如流。
    宴席到了尾声时,鲁肃突然开口了:“玄德公之阵营有文有武,而且听张三爷说,玄德公对于军阵之事也很有见解。依肃来看,玄德公不可能满足县丞一职,敢问,玄德公志在何方?”
    刘备轻笑道:“备虽生于宗亲家族,但家族之中已多年无人出仕,父早亡,为存活于世,备自幼以织席贩履为业,后得同乡资助求学于卢师,得其教诲,受用至今。求学之时,备对所学不求甚解,更喜搜集乐谱、四处狩猎,但正因如此,备所走之路更多,见识了无数人间疾苦,我本困苦,更能理解民间之苦。在卢师那里,我并未学到太多经史子集,反倒是学会了他老人家处世之道,还有以仁德治世之心。”
    “若真要问刘备之志,且告诉鲁家主知道,备之志向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几句来自千年之后的话杀伤力实在太大了,最初时简雍看到直接大受震撼,连关羽张飞这等只是粗通文墨之人都能惊到,现在对鲁肃这个心有大志,却还未算完全成年的小伙更是不下于旷世惊雷。
    只见此时鲁肃口中喃喃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而状若疯狂,又时而呆若木鸡。
    良久,鲁肃站起身来,对着刘备深深一揖:“玄德公之志,旷古绝今,肃敬佩之极!”
    刘备立即还礼,连声道着不敢。
    “玄德公之志,可昭日月,肃愿鼎力相助,不知玄德公准备如何实现君之志向?”
    “刘备此来,正是为此!其一:备不才,请鲁家主助备扬名!”
    “这有何难,肃即刻派人将玄德公之言广而告之,与肃相交者,名士大儒不少,相信不用多时,玄德公之志,应可传遍扬州、徐州,甚至更远!”
    “其二,请鲁家主为备引荐扬州刺史巴公!”
    “这倒不必!巴公此人,极为爱才,待肃为公扬名,巴公自然会差人前来相邀!”
    “其三:今天下大乱,时不我待,备欲谋取会稽太守之职,愿向鲁家主借黄金两千两,备必有后报!”
    刘备说出口之后就紧紧的盯着鲁肃,关键就在这一点了,如果鲁肃拒绝,前面的铺垫可就尽数作废了。
    鲁肃轻笑一声,道:“肃广有家资,莫说两千两黄金,就算将所有家资尽数交付于玄德公亦是毫无问题!待肃将本地产业以及部分东城县老家产业变卖,尽快交予玄德公!”
    刘备眼睛一热,对着这个热血少年长揖不起,嘴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关、张、简三人亦是起身向鲁肃行礼。
    “各位无需多礼,我鲁肃,今日见识真英雄,愿将家产奉上,助君成事,乃肃之荣幸。”鲁肃赶紧扶起刘备,急声说道。
    刘备还是小看了这来自千年以后的“横渠四句”的威力,毕竟,他的灵魂来自一个思想大爆炸的年代,看到的各种消息太多太多,无数名言警句甚至是在学校里面就必须全部背诵的,接触的太多,只知道这话能起到很大作用,但属实不会想到,此话一出,可让人倾尽家产相助自己。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鲁肃当日就安排所有下人将刘备所说的四句话向着周边区域传扬出去,并开始变卖舒县所有家产,还一并写信给在东城县老家的家人,要求变卖东城的产业。
    刘备等人便在鲁肃家住了下来,同时叫人将自己手下百余人同样接到鲁肃家中居住。
    刘备每日与鲁肃食则同席、寝则同榻,关系越来越亲密,搞得张飞嫉妒不已,毕竟原来兄长都是和他还有二哥这样的。关羽则是安慰他:“兄长这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兄长本想留下那蒋周二人,失败了,现如今得了奇才鲁肃,当然会重视至极!而且鲁肃现在确能给大哥极大帮助,你不可胡搅蛮缠!”张飞这才作罢。
    十余日后,鲁肃的扬名攻势果然起到显着效果,扬州各路名士纷纷邀请刘备前往赴宴,有的甚至亲自来到鲁肃家中拜访刘备。
    刘备来者不拒,有宴必赴,有请必往,对前来拜访的人,不管出身如何,皆一视同仁,凭着原身的口才,和数千年眼光,混得风生水起,忙得脚不沾地,这样刘备果然声名鹊起。
    这天,鲁肃告诉刘备,扬州刺史巴祗巴敬祖派人请刘备一见,刘备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带着早已备好的礼物,与关张二人一同跟着来人前去寿春县的刺史府。
    即使来人快马加鞭地赶车,等到达刺史府之时已是三日之后的黄昏,刘备本想先住在驿站,等次日再前去拜会刺史大人,谁知那下人却说,巴刺史见人从不讲究时间,派他去请的时候就说好了,人一请到,立即相见,让刘备直接过去。
    到了门口,门房却把关张二人留下,申明刺史大人只见刘备一人。张飞想要发怒,被刘备、关羽劝下,刘备只身进入内堂与巴刺史相见。
    内堂光线不足,看着比较昏暗,却并未点起蜡烛,刘备隐约见到一人正站在室内。
    刘备暗忖:“原来巴刺史见客真的是不燃官烛啊!”
    “来人可是想要为万世开太平的刘备刘玄德?”一阵比较苍老的声音传来。
    “正是刘备!但那四句并非刘备个人志向,在备看来,此应为所有读书之人共同的志向才是!”刘备朗声回应。
    “好,能说出现在这句,才真正能说明你刘玄德并非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一人从内堂缓缓走出,借着细微的亮光,刘备见此人约六十多岁,身高八尺,身材瘦削,却站得笔直,宛如一棵青松一般。
    刘备急忙行礼,来人立刻将他扶起,瘦削的手指却是极为有力。
    “来,这里开始黑了,我们到院里叙话!”
    巴祗牵着刘备的手,走到外院,此时天边夕阳已是强弩之末,光线已然不足,但是巴祗还是就着这夕阳余晖仔细打量着刘备!
    “嗯,果然一表人才,不愧是子干的弟子!”巴祗赞道。
    “刺史大人认识卢师?”刘备赶紧问道。
    “那是自然,当年在陈师手下,我与子干也算半个同窗了!”巴祗说着,带着刘备到了一处亭台。
    “这段时间,你刘玄德的名号可谓是如雷贯耳,不管名士文人,还是乡野村夫,都在传扬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志向。今日,本官想考一考你,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