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劝说蔡邕
作者:江城夜风   蜀汉之昭烈大帝最新章节     
    蔡邕奇怪的看着刘备道:“玄德还有何话可说?”
    刘备非常纠结,难道直接跟蔡邕说,明年皇帝要死了,老董要掌权,顺便把你这货弄到身边当官,然后他就死了,你感念他的赏识之恩,然后触怒了新的掌权人,人家把你杀了。你女儿失了靠山,匈奴来犯的时候没跑掉,被人抓回去侮辱十几年,还生了两个孩子,最后才被人赎回来吧,而且赎回来后也是被安排着嫁人了云云……
    如果真这么说了,估计老头也就不会管什么大儒风度了,可能拿着桌案上的酒壶就直接和自己拼命了。
    看着蔡邕狐疑的眼神,刘备急中生智之下说道:“蔡公知晓备最喜音乐,听闻蔡公有一名琴名曰焦尾,不知是否可让备掌掌眼?”
    蔡邕心中当下释然,得意地道:“焦尾材料 乃我在吴地无意中所得,历经数十日才制成,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此琴的存在只在吴、会被人所知,没想到玄德已经知晓了!”
    “那蔡公是否可让备欣赏一二……”刘备问道。
    “老夫此来路途遥远,焦尾并未携带,暂时交予家中小女看护!”蔡邕回道。
    “小女?可是文姬姑娘?”刘备心中一喜,总算绕到这里来了。
    “正是……不对,小女才将及笄三个月,字是老夫才赐给她的,你说如何得知。”蔡邕更加奇怪了,问道。
    “这……”刘备这下感觉全身都不好了,要知道少女一十五岁及笄,由长辈赐予表字,而男性在二十冠礼之后赐字,只有极少数男性,由于才能出众,长辈认为这小伙已经成为真正男子汉的时候可以提前赐字,这便是刘备见鲁肃的时候未称呼他的表字,而是称呼鲁家主的原因,因为刘备还不知道鲁肃是否已有表字,谁知道在那边谨慎够了,在这里却又翻车了。
    刘备心中思绪飞快运转,突然灵光一闪,立即回道:“这点备与巴师早已禀明,备到扬州之时,已派手下百人前往吴会之地探明消息,除民生外,对吴会之地的名人也有所涉猎,蔡公之女,名琰,字文姬,博学多才,妙于音律,美丽窈窕,灵秀隽永,可谓才貌双绝……”
    “停停停,玄德莫非……”蔡邕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刘备,说道:“对我家小女有意?”
    “啊???”刘备这才明白自己一不小心吹捧过头了。
    “我家小女与河东卫家之子,卫宁卫仲道已有婚约,待小女年满十六,就该嫁去卫家了,请玄德自重!”蔡邕说到后面,语气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刘备与蔡家小姐并未谋面,怎敢对小姐产生非分之想!只是……”
    蔡邕本来听到刘备对蔡文姬没有想法,心下稍安,但听到后面又不免着急起来,说道:“只是什么?”
    刘备心中这下急了,我不可能说你女婿是个短命鬼吧,你回洛阳就把女儿送出嫁了,没几个月老公死了,女儿就又自己回来了,这该怎么说才好?
    “只是那卫仲道乃是早夭之相,备恳请蔡公三思而行!”刘备心一横,直接讲了出来。
    “早夭之相?胡说八道,接亲之前,老夫早已派人调查过,卫仲道面如冠玉,文采风流,擅长音律,亦善骑射,文武双全,正是我女之良配。玄德,我知你年近而立,尚未婚娶,听我女声名之后,有所心动,而且还可能想从小女那里得老夫认可。玄德,你路走岔了,其一、你虽年轻,但毕竟已近而立之年,我家小女才将及笄,年方十五。其二、我家小女擅文、擅音律,你擅兵,虽志向远大,但与我家小女并无共同爱好。其三、我蔡邕嫁女,并未想女儿为自己带来何等好处,只求女儿幸福、安康。我长女贞姬,嫁给泰山羊氏,在其庇护之下,如今也算得安稳。”
    “而我这次女,在卫家她才能安稳地生活。我既已与河东卫氏结亲,那便是万万不能变卦的。所以,玄德你可明白?”蔡邕语重心长的对着刘备说道,似乎对刘备意图走捷径的想法颇为失望。
    刘备心想不好,自己说的话,不但未达到心中所想的效果,反而这老头一通脑洞大开,一番胡乱分析,搞得自己都快相信自己对蔡文姬有非分之想了,当下躬身行礼道:“蔡公容禀,刘备确实对文姬姑娘无非分之想。只是备有一好友名为吴巨,在寻求门客之职时曾遇一老道自称乌角先生左慈,与之问道之时说起河东卫家,其言:卫家卫觊、卫宁均文才出众,但吾观卫觊其人已得河东卫氏气运之九九,而卫宁仅得其一。若那卫宁平庸,尚可长到五十五岁无疾而终。但其有才,故最多二十二岁便会暴毙。若蔡公不信,可前往天柱山脉寻乌角先生左公咨询。”
    这年头的人对待这些据说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方士的话,还是有几分相信的,要不然张角也不会靠一张嘴说动百万大军帮他造反了。而张角死后,最有名的方士就只有左慈、于吉了,而那于吉长期混迹吴会之地,刘备担心面前这个老头认识于吉,便直接搬出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乌角先生左慈了。
    果然,蔡邕听后大惊失色,问道:“此言当真?”
    “当真”刘备面不改色。
    蔡邕脸色阴晴不定,实在不敢相信几年前自己派人去看时还意气风发、身体康健的卫仲道会早夭。
    刘备趁热打铁道:“若根据乌角先生所说,这卫仲道二十二岁之前必死,若刘备所记不差,卫仲道今年已经二十有余,仅需再等一年多便可知分晓。蔡公仅需这一年多不予他们完婚即可!若备真有不轨之心,现在应该请求蔡公将令爱下嫁于我才对。不知如此是否可证明备之清白?”
    若刘备所记不差,这卫仲道在初平元年初(190年)就去世了,离现在正好不足两年,蔡文姬回家后,又立马跟随父亲前往长安,长安混乱时被匈奴骑兵掳走,成就千古遗憾。
    “正好蔡公现在身居吴地,离那河东卫氏相距甚远,且文姬姑娘方才及笄,暂时可不予考虑完婚事宜!”刘备安慰道。
    “也是!”蔡邕显得心事重重,没精打采的回答道。
    刘备心道,这蔡邕应该对方士之事信了,现在正为了女儿的事情担忧呢,自己应该趁现在就用这种方法让蔡邕留在吴会之地。
    “还有一事,需向蔡公禀告。”
    “玄德请说。”蔡邕强打精神说道。
    “若第一件事蔡公信了,备才敢说第二件,请蔡公确定是否需要听下去!”刘备故弄玄虚地说道。
    “说来听听!”
    “事关蔡公之女,蔡公确定想听吗?”
    “哦?”蔡邕立马来了精神。“哪个女儿?”
    “蔡氏双姝!”
    “莫非我两个女儿也会有事?”蔡邕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道。
    “不敢隐瞒蔡公,昨日首次与蔡公相见,一时之间未想起。适才与蔡公闲聊,才想起这些当时与好友当做玩笑之言说的话。”
    “蔡公之长女贞姬,在数年前蔡公避祸之时行于泰山之时,被蔡公嫁予羊家羊衜为续妻,如今已育有一子,不知刘备所说的是否事实?”
    “确有其事!玄德休要故弄玄虚,继续说下去!”蔡邕急道。
    “据乌角先生所说,河东卫氏双壁,蔡家双姝,各有灾难!卫家卫宁会早逝,蔡家长女之长子亦会早夭!”刘备回答道。
    “为何如此?”蔡邕急切道。
    “据乌角先生所说,羊衜与亡妻育有一子名羊发,又与贞姬小姐育有一子名羊承。二子同时病重,蔡家长女贤良淑德,不忍羊衜亡妻之子死去,又心知不能两全,就专心照顾羊发,最后羊发痊愈,羊承将会病夭。若蔡公不信,可书信前往问询。”
    此时,蔡邕已在吴会之地居住数年,在刘备记忆中,这个时候蔡贞姬的大儿子应该已经死了,正好用这个来做铺垫。
    “待我立马修书一封前往问询,若事实真是如此,我女儿做得也不算错,只是苦了我可怜的外孙……”
    “还有……”
    “还有什么,玄德是否可以一次说完?”蔡邕急切地说道。
    “蔡公,适才刘备所说的是蔡家长女,还有次女,就是文姬小姐!”
    “说吧,老夫会自己去确认!”蔡邕长叹一口气说道。
    “乌角先生说过,明年九月蔡公将受人胁迫,返回洛阳为官,并将文姬小姐嫁出,后卫仲道数月过世,公婆认为文姬小姐乃不祥之人,将文姬小姐赶回家中。蔡公在这期间会……会死于朝堂争斗。文姬小姐独自在家,后又遇中原大战,南匈奴反叛,胡骑将文姬小姐掳走,百般羞辱,待十二年之后,被蔡公之徒曹操赎回。”刘备叹道。
    蔡邕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出口。
    “蔡公,刘备想起的,正是与卫家、蔡家相关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均可认证,蔡公长女的事情,仅需书信一封便可确定。次女婚嫁之事,也仅需等待不足两年便可知分晓。至于文姬小姐的遭遇……若此段婚姻不成,便没有后面的事情了!”
    “若明年九月蔡某未受胁迫前去洛阳为官,是否文姬所受一切苦难都将化为虚无?”蔡邕思虑良久,突然问道。
    “备不敢确定!乌角先生所说并不详细。”刘备轻声回答道。
    “那肯定不会的,若文姬就在这吴会之地,胡骑哪有本领可到这里来掳人。如你所说,明年九月若是真的有人前来请我回洛阳为官,那就证明乌角先生所说为真,到时候,不管是谁,不管如何胁迫,邕将誓死不从!”蔡邕斩钉截铁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