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平安“无”事
作者:江城夜风   蜀汉之昭烈大帝最新章节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首先便是地处东南的永宁县和章安县的县长向刘备发来了陈情书,而且居然连内容都极其相似,都说的是这一年未及时上缴赋税的原因是山民作乱,阻断路途,无法与府君取得联系,现府君连续破敌,周边山民散去,道路重新通达,将尽快输送物资前往山阴云云……
    刘备记得这个是刘焉占据益州之后对朝廷的说辞,没想到在这东南的会稽郡先出现了,至于事实是否如他们所说,刘备也不欲追究到底了,至少暂时不会追究到底,得看两县县长后续的行为再说。
    第二个,简雍和鲁肃在九月初的时候回来了,刘备原本对他们的返回感觉很是意外,但听二人说了全部过程之后只觉得恍然。
    若是有关、张、赵三人任何一人在洛阳的话,他们都不会直接回到刘备身边的,因为三人对即将发生的大事了然于心,即便知道了皇帝陛下身体无恙,也会先急告刘备,然后在确定下一步方案。
    但鲁肃、简雍二人不一样,刘备对此二人虽然也是信任有加,但无法完全的敞开心胸。故而在很多事情上对二人都有所保留。这使得二人看到皇帝陛下身体无恙后,反而觉得刘备可能是被某些自称“前知五百年后算一千年”的术士所迷惑,想要尽快回到刘备身边进行劝诫一二,免得自家主公越陷越深。
    刘备想明白以后哭笑不得,但又无法明说,只能尽自己所能安慰二人,并且发誓自己并未被术士之流迷惑,这才安抚住二人。
    二人既然已经返回,总不能再把人再派回去,毕竟隔着两千里来里呢!刘备好好宴请了两人几日,又任命简雍为金曹掾史,让他专门负责郡内盐铁、货币之事。至于鲁肃,刘备暂时让他做了五官掾,毕竟这家伙是个全才,基本上没有他做不了的事情,不用白不用。
    第三个,皇帝陛下的正式圣旨下来了,刘备被封了关内侯,赏赐了一些金银财物。顾雍正式成为会稽郡丞,掌政事;关羽正式成为会稽长史,掌军事。除此之外,张飞、赵云、马忠皆为牙门将,其他有功之人皆有升迁赏赐。
    看来皇帝陛下这次算是大方了一把,本来刘备只是一个空头杂号将军,无军饷,无部曲,严格算起来连常设的偏将军、裨将军都还稍逊一筹,这次给了他手下人牙门将的职位,算是把他将军的名号作实了。
    最大的好处是,皇帝陛下并没有另外任命会稽的郡丞、长史,而是同意了刘备的申请,直接用了刘备自己的人。
    从接到圣旨的时候开始,刘备在会稽郡施政不再有任何掣肘,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外如此。
    第四个,关羽、赵云等人领军返回,带回了海量的物资;虞翻也结束了上虞的任务,与军队一起回来了。为了给众人庆功,刘备大宴三日,所有官吏、军士尽皆参与,几乎每日都有醉得不省人事的官吏倒在回家路上,然后被巡逻的军士抬回家的事情出现。
    大宴过后,刘备又让人在山阴城内西北建祭碑一座,将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所有牺牲的军士,共计一千七百多人的姓名全部铭刻下来。除自己每年祭扫外,同时也接受外人拜祭,享受人间香火。
    第五个、顾雍在重九之日祭祀中,宣布应太守之令,于山阴县设置扶老院,可收容年七十以上孤苦无依者入院,由官府奉养。
    其实,自高祖皇帝开始,历代大汉帝王便会通过诏令来发布一系列的民生政策以表达自己对老人的怜悯和关爱之情。
    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年过七十除杀人不加罪外,还有《续汉书·礼仪志》中描述:“年七十者授以玉杖, 八十九十礼有加, 赐玉杖长尺, 端以鸠鸟为饰”,这里提到的‘鸠杖’是朝廷授予老人身份的象征,可见汉朝的‘尊老’思想异常的受到朝廷的重视。
    《史记》中写道:“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以上孤儿九岁以下布帛米肉各有数。”每到国家有大祭,或者立后等喜事,汉代的统治者便会想到老幼的苦难生活,与他们同乐,为此给予了其食物、衣服的帮助。
    历代帝王对老人的帮扶手段不尽相同,有像上面说的赐予食物、衣服的,有帮忙建房的,有免除田租的等等,就连当今皇帝刘宏也曾经发过诏书,要求各地官员尽力帮扶当地老幼,只是这些年来,大汉战乱频发,没有多少官员将这要求完全落到实处而已。
    而这次刘备下令设置扶老院,便算是响应了皇帝陛下的诏令,而且是首次使用扶老院的方式进行,还在重九之日祭祀的时候提出,这便是在这特殊日子加上敬老概念的开端了,毕竟所有的新东西都要让人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最后一个,蔡邕的会稽学府正式开始讲学,瞬间吸引了不少本地学子前来学习,而且经过前期的造势,消息已经传到了邻近的吴郡、豫章、丹阳等地。估计不久之后,消息将会传遍整个扬州,甚至是周边的徐州、荆州。
    与此同时,蔡邕寄出的信件均有了回复。
    荆州庞家的回信婉言谢绝了蔡邕的建议,只说庞统年少,不舍得离开家人,暂时由家中长辈亲自教导,待年岁大些,再来聆听蔡公教诲。
    虽然刘备知道自己暂时见不到庞统了,但是自己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算太失望。不过,另外一边给他的,就不是失望了。
    原来,琅琊诸葛氏的诸葛玄收到蔡邕的信件之后,前往泰山郡与自家兄弟诸葛珪商议一番,二人均认为兖州之地,民乱频发,大战不断。而根据蔡大儒信中所言,自新任会稽太守上任后,重拳出击打击山越,会稽已然太平起来了,并且那里远离中原,应不会被战乱所及。
    诸葛珪身为泰山郡丞,却无法护得琅琊的家人周全。倒不如让自家兄弟带着自己的家眷到会稽去,学习的同时可以躲避战乱。于是,二人联名给蔡邕回了信,决定由诸葛玄带着自己和诸葛珪的家眷到会稽来,诸葛玄作为名士来讲学,子侄辈则前来学习。
    这个消息把刘备差点乐疯了,毕竟诸葛玄不仅要把自己最想要的诸葛亮带来,还要把诸葛瑾也带来,这个人也一点不简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