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协一唱一和,孔融最后也实在无言以对。
散朝之后,曹操如释重负,又回到了许昌的故居之中。
故地重游,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里是曹操曾经的家,也是他居住过多年的地方,在这里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如今却早已人去宅空、物是人非。
曹操决定在许昌待上一段,在故居好好找一找当年的感觉,等天气暖和了,再去讨伐幽州。
另一方面,曹操也打算在许昌暗自观望一下,看看自己一下子封了这么多人,大家都有何反应。
朝堂之上,被册封的人,自然是兴高采烈。
没被册封的人,虽然绝大多数保持了沉默,但一定有很多人腹诽心谤,背地里会说三道四、议论纷纷。
还有那个该死的孔融,这么多年他一直跟自己作对。
等日后自己倒出空来,第一个就拿他杀鸡儆猴。
这日一早,荀彧来到了曹操的府邸。
曹操见了荀彧,心下不由一怔。
朝堂之上,该册封的人全都册封了,唯独没有荀彧。
并不是曹操把荀彧遗忘了,而是他有意为之。
一方面,荀彧已经早就不是当年曹操认识的那个荀彧了,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另一个人。
官渡之战时,曹操损兵折将、弹尽粮绝,眼看着就要被袁绍消灭。
曹操实在撑不下去了,便打算退回许昌据城死守。
为了找个台阶下,曹操又给荀彧和郭嘉写信,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可荀彧却并没把曹操的信给郭嘉看,而是自己看完了之后,私自给曹操回了封信,劝他不要退兵。
信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是说了一些空洞宽泛的大道理。
曹操无奈之下,只好咬紧牙关,继续在官渡战场上硬挺。
后来许攸背叛袁绍,带着曹操去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张合、高览又带着自己的数万大军投诚,才使得曹操鬼使神差地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最后,曹操还要哭笑不得地把官渡之战的胜利归功于荀彧,美其名曰,若是没有荀彧的支持和鼓励,自己是绝对不会赢得这场胜利的。
但曹操不是傻子,他有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果许攸没背叛袁绍呢?
如果许攸来投奔自己是诈降呢?
如果自己跟许攸去乌巢烧袁绍粮草,袁绍在途中设下伏兵呢?
如果张合、高览在自己回来的路上拦截呢?
如果张合、高览没背叛袁绍呢?
等等等等……
而这些,曹操自己又能左右得了吗?
所以,官渡之战取胜实属侥幸,根本就不是他荀彧的功劳。
那么反过来想,荀彧为何要劝自己千万别退兵?
他在许昌待着,又哪里知道战场上自己到底是如何狼狈?
荀彧为何不把自己写的信给郭嘉看,而是擅自做主地回了封信?
很有可能荀彧是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自己如果退兵了,袁绍还得接着攻打许昌,到时他荀彧也没好日子过了。
而自己如果跟袁绍死磕到底,就算最后袁绍胜了也是惨胜,他也不太可能继续攻打许昌了。
就算袁绍来攻打许昌,荀彧带着城内将士据城死守,袁绍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来。
就算袁绍能攻下来,荀彧还有说的。
他完全可以再投奔袁绍,说官渡之战曹操要回来据城死守,荀彧力劝曹操坚持到底,最后袁绍才消灭了曹操。
后来邺城被曹操攻克下来,曹操要把自己的据点儿搬过去,自然也要带着自己的所有心腹跟着过去。
荀彧却说他是尚书令,得留在朝廷里做事。
有人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
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却公然反对。
其实这个时候荀彧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他想当皇帝身边的第一权臣,而自己在冀州只是个地方官而已。
随后,河东太守王邑本来官儿当得好好的,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荀彧却莫名其妙地又向曹操举荐了杜畿。
杜畿的水平姑且放在一边,但他去了之后没多久,卫固、范先就联合张琰、张晟发动叛乱了。
一向多疑的曹操,早就把这些问题在头脑中琢磨了无数遍,而且他越想越来气,越想越觉得荀彧与自己是离心离德。
所以这次超大规模的封官进爵,曹操册封了自己所有的亲信,却唯独没有荀彧。
两人各怀心事,坐在屋中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曹操先开口了。
“文若,有什么事吗?”
荀彧正色道:“大人,您这次一下子册封了这么多人,朝中的老臣,很多人都颇有微词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曹操一听这话,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自己手下的人都管自己叫“主公”,荀彧当年追随自己的时候也管自己叫“主公”,而现在他竟然管自己叫起了“大人”。
看来荀彧自己也知道,他已经跟我有了很深的隔阂。
“哦?他们都有何微词?”曹操好奇地问道。
荀彧接着道:“就是说您把持朝政,胡乱封官之类的呗!您这么一弄,虽然被封官封侯的人是开心了,可您想过那些没被封赏的人吗?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肯定心里不痛快呀,您这不是等于一下子把他们都给得罪了嘛!”
曹操不以为然地道:“老夫这不过是论功行赏而已,朝中那些老臣只会坐而论道,毫无尺寸之功,凭什么给他们封赏?再说了,老夫只是表奏天子,最后到底封谁不封谁,还得由陛下定夺!”
荀彧不由看了一眼曹操,没想到他跟自己也打起了官腔。
曹操又煞有介事地道:“文若啊,老夫来时匆忙,也疏忽大意了,竟然把你给忘了!你放心,一会儿我就起草奏折上表天子,让他对你也加官进爵!”
“大人,荀某不是这个意思!”荀彧连忙说道。
曹操心里又咯噔一下。
自己手下的所有人,在自己面前都是以“在下”、“微臣”、“末将”、“属下”、“小的”、“小人”自称,还从来没人说过其他的。
荀彧竟然来了个“荀某”,这是什么意思?
明显是觉得他并不是自己手下的人了,官职也不在自己之下了啊!
看来这老小子这几年在皇上身边混的不错啊,俨然把自己当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
曹操不露声色地道:“文若,你别谦虚,这些年你所做的工作,老夫始终都心里有数。若是没有你主持朝中一应大小事务,恐怕大汉朝廷早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论功行赏,也理应有你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