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这就是豆汁?
作者:拂云轩一号楼的虎族   情满四合院之剩人王守仁最新章节     
    高端的食材往往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地道的破折号————
    “之前的事你也别怪一大爷,毕竟贾家也不容易,我……”
    秦淮茹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
    “跟着丧门星,聊什么那!赶紧滚回来!不去上班了吗?”
    贾张氏隔着窗户,一脸担忧的看向一大爷家,然后又故意的对着水池边的秦淮茹吼道。
    “知道了妈,我马上回来。对不住啊守仁老弟,我先回去了”
    秦淮茹先是大声的回了贾张氏,低声跟王守仁道声歉。
    然后拿起水池边洗好的碗,然后对王守仁低了低头,徐徐然的离去回了贾家。
    “好的,秦姐,没关系的!”
    王守仁对收拾碗的秦淮茹回道,
    瞥了一眼一大爷家,看着离开的秦淮茹,也转身向大门外走去。
    都说老北京没美食,有的只是地道。
    借着穿越终于来了北京,不得尝尝这些平民老百姓的地道。
    主要也没钱没票去尝有钱人的地道,至于以后有没有机会,就看系统给不给力了。
    铜锣鼓巷95号门口,东西边是两个条巷口。
    而位处于巷子西边口的是一个修车的李师傅,大家都叫他老李。
    东边呢的巷子出口处有一户人家。
    巧了,也姓王。
    他们家民国以前就在这里卖包子。
    王宝师傅今年也就38岁,带着老婆开着这间包子铺。
    大女儿王娇今年16,在家帮着干活,没有读书。
    王宝想把女儿许配给傻柱,亲上加亲。
    可是傻柱看不上人家,嘴里还没个把门的,张嘴就猪八戒他二姨。
    气的一辈子没发过脾气的老实人,差点要拿刀砍了傻柱。
    这事差点闹大,之后附近就就没什么人介绍给傻柱对象了。
    都不想得罪王宝,大家觉得为了傻柱不值当。
    56年的的时候,因为正阳门那两个小女人带头合营。
    他想了想也就随了大流。
    还好公方经理这人还不错,没有正阳门那些苍蝇苟且,鸡飞狗跳的事。
    虽然铺子现在不完全是自己的了,但是有分红,有工资,日子也算过的下去。
    “这位师傅,给我也来碗豆汁尝尝!”
    王守仁来到包子铺前,看着正在给顾客打豆汁的王师傅说道。
    “好的,同志您稍等,这就给您打。”
    带着老一辈生意的客气,并没有像其他行业售货员的不耐烦。
    “好的这是给您的钱!”
    我看着牌子上的价格,接过豆汁,给了5厘,不要票满满一大海碗,真实惠。
    王守仁回头想找找座位,可惜放眼望去坐满了人。
    大部分都是蓝色工装的工人,基本上都是轧钢厂的同事。
    还有很多身穿布丁特别多拉车的窝脖,自觉的一排蹲在墙脚处,不着堵路。
    各自拿着自带的窝头,几个人分一碗豆汁。
    于是王守仁也只能站在路边。
    从怀里拿出系统空间里的馒头,在被别人羡慕的目光中伴着豆汁吃了起来。
    王守仁看着眼前的豆汁,一直不敢下口。
    想起上辈子快手上介绍的制作过程。
    其制作方法是将绿豆淘洗干净,放入盆内用凉水浸泡,加水磨成细浆,将细浆倒入纱布中过滤,将浆水发酵,经过沉淀把生豆汁舀出,锅内加凉水,用大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煮涨并将溢出锅外时,立即改用小火分次将生豆汁勾兑到锅中即可。
    这样一份地道的美食就诞生了。
    (没错,这段我复制粘贴的,我也没喝过。也不想尝试,我想读者们应该也不想喝。就让王守仁替他读着爸爸喝喝看。)
    王守仁看着周围喝的有滋有味,应该没问题。
    又感觉冥冥之中有很多人看着他,于是,狠下心来,大闷一口。
    嗯?
    这豆汁,喝起来怎么有种历史的沉重感。
    这时王守仁眼睛一亮。心中想道。
    这种历史感就像小日本入侵中国,那时候的老百姓的酸,涩,痛苦,无奈……
    “噗!”
    编不下去了,王守仁全都吐在了地上,然后狠狠咬了口馒头。
    这东西在他心里,基本在他心中判了死刑了。
    “祥子,这里。”
    这时墙脚的一个大爷向刚到的年轻窝脖喊到。
    “来了,叔。你等我买碗豆汁过来”
    叫祥子的年轻人在路边放下车,回道。
    然后走向包子铺。
    “这位大哥,我这有碗豆汁,就喝了一口,如果不嫌弃,这个给你吧。”
    王守仁拦住祥子问道。
    “不嫌弃,不嫌弃,谢谢这位老弟了”
    祥子高兴的接过豆汁,向王守仁感谢道然后就走向他叔。
    王守仁几口吃下2个馒头,也转身向轧钢厂走去。
    朦胧中听到。
    “祥子,虎妞是不是怀孕了,几个月了?“
    ”是的叔,2个月了。“
    王守仁笑了笑,他知道祥子是谁了。
    到了轧钢厂也已经是20钟后了。
    由远及近的听到广播里热情的女主持人声音。
    “亲爱的工友同志们,亲爱的工友同志们,让我们学习8车间严顺开同志好人好事,他在过年期间捡到20斤粮票,在原地等5个小时,让我们学习他拾金不昧的品格。”
    “亲爱的工友同志们,亲爱的工友同志们,让我们学习8车间严顺开同志好人好事,…………”
    后世的人应该感受不到这万人大场上班下班的场景。
    伴随着广播声,每个男女的脸上都带着朝气蓬勃的笑容,那种浓厚的生机,在这些人身上体现。
    当然这只是国家的一个缩影。
    赶超美帝,并不是口号而是决心和动力。
    想到这里王守仁也大步的融入其中,前进。
    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