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报告,当救援部队赶到出事地点时,土匪已逃跑。
村子被洗劫过,粮食、被子,衣物都被抢劫一空。有些村民遭到殴打。
村里空地上,躺着被杀害的村民和工作人员,共计七人。
冯大妹等三人的遗体也在其中,他们全身遍体鳞伤,显然受到过残酷折磨。
冯大妹全身赤裸,生前显然还被侵犯过。
村民用草席遮住了遗体的身体。
被侵犯的女人不止冯大妹,还有村民和饥民中的女人。
冯大妹救济点遭匪袭击的事件。立即传遍整个救济点。
几十万饥民汇聚雅州。使仁义社的工作,有些手忙脚乱。即使再努力,也有工作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
为此有些矛盾还在加剧。解决这些问题都没经验可循。
冯大妹的事迹很感人,红宜曾在瓦窑沟工作,还在冯家住过一段时间,对大妹她很了解。
她向中枢建议,表彰冯大妹,通过冯大妹的事迹教育广大干部同时也加強难民们的工作,让难民理解他们的工作与难度。
夏平已完全忘记宋大妹,看了红宜的报告,才勾起了他遥远的记忆。
那个美丽的少女,第一次见面时全家人在拉犁耕田,因为没有遮住身体的衣衫,只好远离夏平。就这样一个少女。现在却成了英雄。在当前突然增加了100多万难民。各种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宣传冯大妹。是缓解原住民与难民之间矛盾一个好方法。
冯大妹的事迹并不难收集。雅州府的政治处。几天时间就将冯大妹的事迹整理完毕。
由夏平签署命令。授予冯大妹人民英雄称号。号召全体仁义社社员、政府机关干部、全军指战员向冯大妹学习。
萧红主抓的文化宣传教育,立即宣布各文艺团体,文化机构要掀起向冯大妹学习的高潮,学习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把好的节目送到基层,送到饥民手中。
三江商报发表记念文章《永不凋谢的玫瑰》——人民英雄冯大妹。
夏平也写了一篇纪念冯大妹的文章。文章简单平实。毫不矫揉造作。文章中回顾了冯大妹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冯大妹,连一件蔽体的衣服都没有。更是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怎么就成了英雄?这来自于对这个吃人社会无限的恨,对人民无限的爱。
一个英雄倒下去了,干干万万个英雄站起来。
冯大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了整个仁义社控制区。
在每一个茶馆,读报员都是哽咽着读完报纸。
那些难民本来心里还有些怨气的,在得知仁义社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以后,怨气也消了很多。在相互适应中,饥民也慢慢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
萧红亲自带了几只宣传队。进入雅州。宣传队奔赴各个救济点,演出了《白毛女》、《乔一鸣》,峨眉交粮事件改编的交粮,《逃难之路》和新编的《英雄冯大妹》
每一场剧深深打动了饥民以及当地人。
每一个故事仿佛说的是他们自己,那地主逼债哪个没经历过,每一年的交粮哪一个不像脱了层皮。
萧红早知道这个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介入。
每个点都在开诉苦会。原来我们和这些英雄都有着相同的苦难。原来我们的遭遇并不是我们命不好。而是这可恶的制度造成的。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耒打倒地主恶霸。就必须推翻现有的剥削制度。就必须跟着仁义社走,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
道理一明,所有人情绪空前高涨,居民与当地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趁热打铁,在仁义社领导下,饥民和当地村民门组成了自卫队保护安全。土改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
饥民们全程参加了土改工作,他们羡慕极了。仁义社告诉他们,全天下的受苦人是一家。以后他们的家乡也会被解放。也会像这样一样分田分地。保卫建设雅州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
分到土地的当地人心气也起来了。他们积极参与剿匪工作。劝说参加土匪的亲友回家。
大多参加土匪的人是乡民,很多都是被土匪挟裹。在亲人们的召唤下,大多数人都逃离土匪组织。剩下死心塌地当匪的人。仁义社有的是办法收拾。
说到剿匪仁义社经验最是丰富。他们已消灭过众多的土匪,因为他们掌握了剿匪的密笈,那就是人民战争。
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现在就到了我进剿的时候。
罗方舟心里对仁义社是佩服不已。干百年来,这里就是的土匪纵横的地方,现在浇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罗方舟对红宜充满了敬佩。要说以前还有点怀疑,现在早烟消云散了
罗方舟本身是睢不起女人的。认为女人嘛,头发长见识短。就该在家相夫教子。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女人能和男人做同一样的事情。而且做的不比男人差。
不仅是红宜,萧红也是。她下到基层。不苦劳苦功劳。一次甚至没吃东西就亲自上台演出。
许多来自清溪的一团士兵都知道萧红就是喜儿。在他们的宣传下,萧红更是名声大噪。再加上说书的说的打东洋人的女侠。有的士兵更回忆起一同在富林出战的事迹。因此在雅州地区,萧红的名声还盖过了罗方舟。
鉴于在雅州地区打开了局面,红宜罗方舟联名向中枢写了经验报告。
中枢看后大喜,觉得这是重要的经验。将经验下发到各部门以供学。
饥民的问题各地都有,雅州经验来的及时。丹棱的周怀明,洪雅的红云,都被饥民问题搅的焦头烂额,这经验一下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利用饥民去推动各项工作的进程。这才是应对之道。
雅州的土匪一下被打得失去生存基础,站不稳脚跟。
冯大妹是杨义安的土匪做的,实际他们就想抢点粮食,衣服和被子,不过抢的很有限,
这队土匪自从与豹三娘分开后只剩几十人,后来又有打散的土匪加入,终于又有了百十来人。
没有根据地,也坚持不了多久。他和本地的关系并不好,也不知要往哪里逃。
想在这里袭击仁义军,破坏仁义军的土改,可是仁义早现在越来越强,他跟本就打不动。
他很绝望,但想到死去的妻子杨二娘,他还在坚持。
山下突然传来呐喊声,有人向这边搜山而来。
他带领队伍从一边下去,开始撤退。
走入一个谷地,突然山上传来枪声两名走在前面的土匪应声倒地。
山上有人喊道:&你们被包围了,立即投降。
杨义安绝望了,后有搜山的自卫队员,前面堵在山上的,显然是仁义军。只有仁义军才有洋枪。
今天就死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