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燕子衔泥。
永寿殿里,老朱家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
朱元璋大口大口嚼着烧饼,大口大口喝着稀饭,乱蓬蓬的白胡子上沾着一粒粒黑芝麻。
朱椿道:\&大哥,今年几件大事,第一是三月份科考要开场了,第二是六月份允熥要大婚了,第三是九月十八日是咱爹今年七十大寿,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大哥有什么示下,臣弟好和六哥照着去办。\&
自从有了朱桢和朱椿充当左膀右臂,朱标轻松多了。他不紧不慢说道:
\&科考是为国选才,需认真仔细去办,不可出丝毫的差错,任命刘三吾为主考,白信蹈为副考。\&
\&目前到处都需要用钱,国用十分拮据,允熥大婚的用度尽可能节省,切不可铺张浪费。\&
\&爹的大寿是件大事,要办得热热闹闹的,叫弟兄子侄们到时候都回来,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
朱椿答应道:\&大哥说的是,臣弟知道了。\&
朱元璋放下大海碗,捋了捋胡须,将十几粒芝麻放在口中,说道:\&老十一,你给老三写封信,叫他到时候早点过来。\&
朱椿答应道:\&是!\&
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熥肩膀,问道:\&孙子,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朱允熥正在出神,吓了一跳。
永乐二年,就是历史上的洪武三十年。
这一年,将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弄不好,将会有一起大案——南北榜案——发生。
此案将会对明朝的历史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大明的太子储君,绝不能听之任之。
他说道:\&爹,今年的科考,能不能改一改?\&
朱标蹙着眉问道:\&为什么要改?\&
朱允熥道:\&儿臣前几天看了前面五场科考的取士记录,吓了一大跳,觉得咱们科举的规矩己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朱允熥前不久就提过改革科举,惹得朱标好一顿训斥,说他无事生非。
朱标今日又听老调重弹,很是不悦,嗔道:
\&国家以清静无事为兴盛,开国以来每次科考都考得好好的,你为什么屡屡要改科考?\&
朱允熥道:\&父皇息怒,且听儿臣细讲。\&
\&洪武四年,取士120人,北方31人;\&
\&洪武十八年,取士472人,北方133人;\&
\&洪武二十一年,取士94人,北方16人;\&
\&洪武二十四年,取士31人,北方进士5人;\&
\&洪武二十七年,取士99人,北方17人。\&
\&南方进士占比太多,而北方进士占比太少。因此儿臣主张从这一科起,分成南北榜。南榜取士六成五,北榜取士三成五。\&
朱标怒道:\&你倒是记得挺明白,但开口即错。一统山河,自然一榜取士,南北二榜,成什么体统?\&
朱允熥道:\&长此以往,儿臣怕北方读书人不满,生出事端……\&
朱标打断儿子道:\&你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南方诸省——南直、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从赵宋起,文教发达程度就远胜于辽、金统治之下的北方,到了赵宋南渡后,南北差距更大了。
江南士绅之家多以读书、科举、做官为荣,大量开办村学、族学、乡学,许多世家大族,累积藏书高达十万册,小康之家,藏书千册者比比皆是。此种风气之下,连贩夫走卒都颇识得几个字。\&
\&而北方诸省——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被辽、金异族统治了近二百年,文教自然鄙陋不堪,又在元末大战中饱受摧残,除黄河沿线、运河沿线几个大都会之外,人口特别稀薄,读书风气更是远逊于南方。
\&全国人口,南七北三,开科取士,南八北二朝上,不是很正常吗?\&
朱允熥嗫嚅道:\&南八北二也还好,儿臣是怕这一科北方没一个考中的,闹将起来了,怎么办?\&
朱标气极反笑,说道:\&你这就是杞人忧天。北方士子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怎么会一个也考不中?\&
\&我是说万一呢?\&
\&哪有那么多万一?\&
朱桢也说道:\&允熥你想多了,北方偌大几个省,不可能一个也考不中的,不过是这多一点少一点的区别而已。\&
朱椿也说道:\&分南榜北榜不好,一碗水是永远也端不平的,白白得罪人,不如糊涂过去。\&
朱标教训儿子道:\&听听十一叔咋说的,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分南榜北榜,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朱桢、朱椿也跟着附和:
\&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各凭本事考,考多考少怨不得人。\&
朱允熥成了众矢之的,却又百口莫辩。
他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副景象——
皇城根下,放榜那天,人山人海。
众学子抬头一看:状元陈?,福建闽县人。
人群中发出一阵阵惊呼:
\&厉害,厉害,这次是福建人夺魁了!\&
\&状元一直都是南方人,有啥大惊小怪的?\&
再一看:榜眼尹昌隆,江西泰和人;探花刘仕鄂,浙江山阴人。
\&往届就是这样的,头甲前三名清一色南方人,正常。\&
\&啧啧,江浙人就是会读书!\&
北方考生瞪大眼睛在皇榜上找自己的名字。
第四名,南方人。
第五名,南方人。
第六名,南方人。
……
第四十九名,南方人。
第五十名,南方人。
第五十一名,南方人。
清一色的南方人,北方学子全军覆没,无一人上榜。
短暂的错愕之后,有人开始高喊:
\&舞弊!\&
\&一定是舞弊!\&
\&刘三吾漏题了!\&
\&白信蹈捞钱了!\&
数百北方举人跑到礼部大堂,振臂高呼。
消息迅速传遍南京城,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
北方出身的士子和官员无比愤怒。
南方人也太过分了,吃相也太难看了,抱团竟然抱到了这个地步!
这是要把北方人逐出朝堂吗?
老子不跟你玩了。
刘三吾你个老不要脸的,八十好几了,怎么就晚节不保了呢?
白信蹈你个小不要脸的,有你这样当礼部尚书的吗?书读到狗肚子里了,一点节操也不讲!
………
朱允熥:\&爹,儿臣还是主张分榜取士,南七北三不行,就南八北二好了……\&
朱标不耐烦地打断道:\&够了,别胡闹了!照你这样搞,南方、北方全得罪了,图什么?\&
朱允熥求助地望向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嘿嘿笑道:\&分榜就是个馊主意,叫爷爷也没用,现在是你爹当家。\&
朱允熥像泄了气的皮球。
好吧,不分就不分,到时候北方剃光头恼羞成怒闹起来了,勿谓我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