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科举改革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这是朱允熥给张信最严厉的警告。
    张信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不敢再继续浪了,说道:\&是臣浅薄了,没有领会太上皇和陛下的深意。\&
    朱允熥请示朱标,将此次参与科举复核的九名官员集体外放到陕西、山西的州、县,从最底层的县令做起,如果才干佳,做出了政绩,再逐级升迁。
    朱标道:\&这算是对他们的贬斥吗?\&
    朱允熥道:\&也不算吧。汉唐的宰相,都是不历州郡不入台省,这样历练出来的人才,熟悉地方事务的运作,有些还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相当接地气,
    我朝则反其道而行之。有志于当尚书当侍郎当阁臣的,都以不沾俗务为荣。
    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当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然后在里面熬资历,做翰林编修,然后詹事府,国子监几次迁转,晃晃悠悠十几年,然后入阁办事了。
    这些人两指不沾阳春水,出了书斋就进朝堂,对地方事务一窍不通,不论把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办,都能毫无意外地给办砸了。\&
    过了两日,朱标将张信、戴彝、王俊华、张谦、严叔载、董贯、黄章、周衡、萧揖、陈?、尹昌隆、刘仕谔等九人召到文华殿。
    张信率先跪下叩头请罪。
    \&臣有负陛下重托,甘受责罚。\&
    张信所作所为,实在太可恶了,朱标冷冷哼了一声,说道:\&你们这件差事的确办的很差劲,朕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你们善后,你们太自以为是了,根本没有全局观念。\&
    张信等一起叩头,\&求陛下恕罪。\&
    朱标道:\&你们久在京师,根本不知道地方政务是怎么运作的。
    朕在北方择了九个县,把你们外放过去任县令。
    三年为期,做出政绩来的予以升迁,做不出政绩的降为县丞、县尉;三年之后再做不出政绩,降为小吏。
    你们平日不是自视甚高吗?那就好好显一显自己的真本事。\&
    张信等九人面面相觑,从翰林院到边远小县,这回算是栽大了。
    朱标又道:\&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贬斥你们?\&
    张信道:\&这是臣等该受的责罚。\&
    朱标闻言,脸上显出失望之色,这就是通过科举选拨出来的最出色的人才吗?看来科举的确该改了。
    他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汉朝名相丙吉还是从狱吏一步步干上来的。丙吉可以当狱吏,让你们当县令很委屈你们吗?
    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小看县令,那可是一县的父母官。三年以后,朕看你们的政绩。到时候,谁是绣花枕头,谁是行家里手,一目了然。\&
    朱标说完便让九人退下了。
    张信等人虽心有不满,但也只能接受皇上的安排。
    不久后,九人分别前往不同的县城赴任。
    其中张信被分配到了偏远的云溪县。
    张信到达云溪县后,发现此地贫困落后,百姓生活艰苦。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决定努力改善这里的状况。
    张信深入了解当地民情,发现云溪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乡民们为了争夺水源经常发生械斗。
    张信想要兴修水利,县里面却根本拿不出钱来,找富户们捐资碰了一鼻子灰,向知府请求拨款,知府置之不理,折腾了半年,什么事也没办成。
    想想三年后要考核政绩,不合格者要降为县丞,张信急得像树上乱窜的猴子。
    原来县令真的没那么好当啊,比考状元难多了!考状元虽然也辛苦,但是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化缘。
    张信给另外八个人写信,见那八个人也是各有各的苦衷,心里顿时平衡多了。
    朱允熥又向朱标建议:
    \&从这一科起,所有的进士全部外放到州县,从吏员做起,做满三年吏员,成绩合格者,方能进入官员序列。\&
    \&今后凡地方三司和六部的官员,必须有完整的地方从政经历。\&
    这是一项很重大的改革,刚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些原本没有机会当京官的,倒也无所谓,而那些有机会当京官的,则愤愤不平。
    这一科的新中的进士反应尤为激烈,为什么迟不改早不改,偏偏从这一科改呢?吏员和官员差得太远了。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却只能从吏员做起,这个结果也太难以接受了。
    从前每一科会试结束之后,南京城里总是洋溢着节日般的喜悦气氛,今年的气氛却十分诡异。
    市井中流传,这一切都是太子的主意。
    士子们虽不敢公开议论,私底下却议论纷纷,都说太子娘舅是武勋之家,天然不喜舞文弄墨之人,如果是淮王当太子,就绝不是这种做法了。
    南京城里遍布锦衣卫,这么犯禁忌的话自然被一一纪录了下来。
    朱元璋看了厚厚的一沓纪录,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命蒋瓛拿人。
    朱允熥忙道:\&爷爷不必生气,孙儿坏了别人的大好前程,还能不让人说说出口气。他们都是读书明理的人,久后必明白孙儿的良苦用心。\&
    朱标将今年新中的进士全部召集到文华殿中,亲自向他们解释:
    \&朝廷开科取士的目的,是为了为国聚才。尔等应考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报效朝廷。如果都存着一颗享受安逸生活的心,还说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千秋开太平。\&
    进士们一默如雷。
    朱允熥站出来说道:\&众位爱卿,孤听闻有人说孤娘舅是武勋之家,所以天然不喜欢文官,如果是淮王当太子,就不会这么为难读书人了。这话是谁在说,在哪说的,有哪些人在场,哪些人附和了,哪些人没有附和,孤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殿内的气氛陡然降到了冰点,众人的呼吸都凝固了,一场血腥的屠杀似乎呼之欲出。
    \&但是,孤要说的是,这都是无稽之谈!\&
    \&让新科进士从吏员做起,就是在为难读书人吗?孤认为不是。\&
    \&让你们去县里你们都怨声载道,那让你们去小琉球,去大琉球,去吕宋,去马剌加,你们岂不是要竖起大旗造反?\&
    大殿中陷入死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