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医汉最新章节     
    霍去病到了军中还没看士兵训练多久,宫里就来人了,说是陛下召见他。
    这个点刘彻找他能有什么事?
    霍去病摸不着头脑,接着便想到了霍善。难道是因为霍善碰上事了?
    思及此,霍去病二话不说翻身上马,直奔皇城而去。
    入了宫,便有人把他往温室殿引。
    刘彻有两个常待的殿,温室殿与清凉殿,一听就知道它们的用途了,温室殿是他冬天爱住的,清凉殿是他夏天爱住的,一个冬暖一个夏凉。
    过了冬至,刘彻直接连办公都待在温室殿,外臣想见他也是直接召到温室殿里。
    霍去病入内一看,果然在刘彻身边看到了自己儿l子。
    霍善正一口一个吃小小的红糖馒头,是宫厨专门给做的,比拇指稍大些的馒头里裹着一圈红糖,蒸熟后一口咬下去,感觉甜滋滋的,小孩子很喜欢吃。
    他手边甚至还有杯甘蔗榨汁做的饮子。
    看得出来,这小子在宫里过得很自在,连温室殿都能当自己家了。
    皇宫的食材更是丰富到足够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既然霍善本身没什么事,霍去病一颗心就放了回去。他知道刘彻和太子对霍善好,宫里肯定没有人敢慢待霍善,可每每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待在宫里难免还是有些牵肠挂肚。
    要是搁在去年有人这么对霍去病说他会这么挂心一个人,霍去病自己都是不信的。
    霍善刚把手里的红糖小馒头解决,眼角余光就扫见了他爹的到来,马上开心地跑了过去,举起个软乎乎的小馒头要和霍去病分享。
    霍去病先向刘彻父子俩见礼。
    刘彻道:“自家人不用这样,坐下说话。”
    霍去病坐到霍善旁边,询问刘彻召见自己有什么事。
    刘彻道:“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找你来说说话。”他倚在御座上随意地问霍去病,“你听说过‘两脚羊’吗?”
    霍去病没听过。
    他不由看了眼霍善。
    霍善听李时珍说这是宋代人的说话,宋代在一千多年后呢,他爹肯定是没听说过的。所以他爹朝他看过来,一定是想他给解释解释!
    霍善马上当起了知识的搬运工,给他爹分享吃人的门道。
    霍去病:?????
    若不是自己看不见那几位“仙人”,霍去病很想找他们问问,他们每天都在给霍善讲什么。
    哪怕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饥荒时人们易子而食的记载,也没必要把吃人吃出学问来吧!
    这就不仅仅是迫不得已了,而是泯灭人性。
    听刘据在旁补充说这是匈奴人的说法,霍去病觉得这应该是冤枉匈奴人了,他们应当没有那个闲心这么点评人肉滋味的。
    只不过他们虽然不说这样的话,但做出来的事却也相差无几,匈奴人抓走的汉人都是当奴隶使唤,在他们眼里算不得人,顶多只是不吃他们
    的肉而已。
    奴役、毒打乃至于随意杀害俘获的汉人,在他们看来基本不是事。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他们认为汉人是“两脚羊”也不算冤枉他们。
    大汉若是不够强大,领土与子民便会遭到侵陵。
    所以大汉需要一支强军,需要一支足以震慑所有邻邦的强军。
    有时候并非你不想打仗,别人就会与你友好相处。
    国与国的“友好”恰好是靠强盛的国力来维持的,尤其是像中原与草原这种世世代代都没少结仇的邻居,一旦你弱了下去,对方就会想趁机要了你的命。
    霍去病保证道:“我们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把大汉人当两脚羊对待。”
    霍善听后也是信心满满:“对的,对的!”说说他还把自己的新欢小馒头喂到霍去病嘴边,让霍去病也尝尝他今天的心头好。
    霍去病只能在刘彻打趣的目光中把那小馒头给吃了。
    兴许就是因为这孩子心大,那几位“仙人”说起话来才没遮没拦吧。
    换成别的小孩讨论完吃人的事情后哪里还吃得下东西?
    霍善确实是个万事不过心的娃,毕竟他从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找师父,然后问题就解决啦。
    现在遇到千百年后的问题,霍善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所以第一想法也是给大人们讲讲。
    大人们这么厉害,一定可以统统解决掉!
    这时外面下起了雪。
    其实好多天前就有人觉得要下雪,只是这雪一直憋着没下。许是憋得久了,这次雪一下就特别大,才过了一会地上就全白了。
    霍善是跟着霍去病以及刘据走出温室殿后才发现下雪了,他既惊又喜地挣开霍去病牵着他的手,蹦到雪里跑来跑去,在薄薄的积雪上留下一串小脚印。
    以前他就想玩雪,但他还太小了,师父不让他在雪地里待太久,他只能可怜巴巴地推开窗往外看。就连只是那么看着,师父也是不让他看太久的,说是怕他冻病了。
    现在不一样了,他现在足足四岁,已经长大了!
    刘据年年都能看到雪,本来已不觉得新鲜,可这会儿l看到霍善跑得这么开心,他也忍不住跟上去走进了茫茫大雪里。
    雪中竟没有想象中冷。
    刘据跟着霍善欣赏了会自己踩出来的脚印,才很不舍地牵着霍善挥别霍去病。
    霍去病送他们到永巷前才转身离去。
    永巷是连着刘彻起居处以及后宫的长巷,只有后宫妃嫔、皇子皇女以及伺候她们起居的宫人能随意出入。霍善跟着刘据乘辇沿着长长的永巷回住处,手里还拿着自己搓出来的雪团团。
    既然下雪了,两人接下来便没再到处乱跑,每日一起看书、练字、下棋以及讨论霍善提出的那些奇思妙想。
    偶尔还让人捣鼓些新吃食,比如这天霍善早上起来就跟刘据说,自己想吃冰煮羊。
    羊肉对普通人来说挺稀罕,对皇宫来说却不太稀罕,算是能吃的肉里头
    比较常见的了,牛不能随便宰,猪肉又是贱肉,那达官贵人想要吃肉的时候不就得考虑羊肉吗?
    这也是霍善跟着李时珍见识到的吃法,据说这样煮出来的羊肉格外鲜嫩。
    正好最近下雪了,水放在外头不消一晚便能结冰,所以想要冰还是很容易的。霍善就是把冰弄好了,才跑去问刘据有没有锅和羊肉,其他杂七杂八的配菜与调料他平时是见过的,外头有的宫中都有,外头没有的宫中也有!
    煮肉的锅这种东西还是很好找的,炉子也很好找。
    等底下人把霍善要的东西都凑齐了,叔侄俩便齐心协力地忙活起来,刘据负责往锅里倒冰块,霍善负责往冰上撒葱和枸杞之类的玩意,最后才让人把切得方方正正的羊肉块堆到冰上去。
    且不说好不好吃,锅里铺满亮晶晶的冰块,再在冰块上铺满新切的嫩红羊肉块,瞧着还挺赏心悦目的。
    冰煮羊一时半会还不能吃,至少得煮上一两刻钟。刘据没吃过这样煮出来的羊,好奇地向霍善追问:“这是哪里的吃法?”
    霍善笃定地回道:“这是草原人的吃法!”
    他还给刘据讲起冰煮羊的传说,据说是有人大冬天在北海一带行军,条件十分艰苦,士气非常低落,所以领兵那位叫人把羊群杀给士兵吃,想以此鼓舞士气。只是当时天气太冷了,水全都结冰了,士兵们只能凿冰煮羊肉吃!
    还是用头盔煮的哩!
    没想到士兵的头盔还有这等妙用!
    听说那个领兵的叫成吉思汗,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他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叫这名儿l。爱好也极具草原人特色,喜欢弯弓射大雕!
    霍善转头问:“你见过大雕吗?大雕长什么样?”
    刘据摇头,正要说自己也没见过,就听有人推门走了进来,口中问道:“什么大雕?”
    霍善转头一看,赫然发现来的居然是刘彻。
    想想也对,能出入永巷的男人也没别人了。
    既然刘彻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霍善马上给刘彻从头讲了一遍冰煮羊的传说。
    还有那个领兵征战的成吉思汗。
    刘彻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成吉思汗,但儿l子在旁边,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听霍善讲北海诸事讲得头头是道,他只觉这兴许是更北方的游牧民族。
    毕竟北海可不是海,而是后世的贝加尔湖,苏武就是在那儿l放了十几年的羊。那边生活确实艰苦得很,苏武都是从野鼠洞里抢吃的才活了下来!
    那是汉使未曾深入过的地方,只有匈奴人本身了解那儿l的具体情况。
    刘彻比较关心的是成吉思汗的士兵居然都穿着盔甲。
    要知道匈奴人的制造业十分落后,基本都是靠缴获汉军的铁甲才能给士兵装备上。
    即便是冶铁业发达如大汉,也不可能给所有士兵都配备上这种能拿来当临时锅子用的盔甲。
    寻常士兵能戴个皮弁就不错了。
    刘彻心里不免生出几分警惕来:
    “当真是所有士兵都有铁质的头盔?”
    匈奴骑兵已经够难缠了,要是他们还拥有获取精良装备的途径,那他们必然很快会卷土重来。
    §本作者春溪笛晓提醒您最全的《医汉》尽在,域名
    成吉思汗,不得不防!
    霍善被问得一脸懵。
    他也不知道啊!
    这个很重要吗?
    刘彻见霍善满脸懵懂,也知道他估计只关心吃了。
    事实上刘彻也是冲着吃来的,毕竟听说太子这边要吃羊肉,还是全新的吃法。他正好处理正事处理得有些乏了,索性过来太子这边瞧瞧。
    既然从霍善口里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刘彻也没有多问。
    一锅热腾腾的冰煮羊摆到席上,便有宫人帮他们把煮好的羊肉捞了上来,供他们就着暖烘烘的炉火以及调制好的酱料尝尝鲜。
    刘彻试着吃了一块,只觉这跟着冰一起煮出来的羊肉确实异常鲜美。
    再看霍善,年纪小小,吃东西却一点都不慢,察觉刘彻朝他望过来,他还颇为骄傲地和刘彻夸道:“很好吃对吧?”
    刘彻点头表示肯定。
    他吃饱喝足才回温室殿去。
    思及霍善提到的那支军队,刘彻便让人去把卫青召了过来。
    卫青和匈奴交手了那么多回,说不准听说过相关的消息。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放心自家疆域周遭出现这样的精锐之师。
    卫青听到刘彻召见自己时还有些惊讶,因为大冬天连适合练兵的天气都不多,军中着实没什么大事,他想不出刘彻为什么突然派人来找他。
    不过既然刘彻不是自己出宫溜达,卫青便知道他找自己是为了正事。他没有耽搁,第一时间入宫觐见。
    结果刘彻见到他就问了这么一句——
    “你知道成吉思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