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姝砚眼睫轻颤,目光随意的盯在某处,揽着他的姿势未动,声音却已十分温和,“我这不是跟着你回来了嘛!你别生气……”
赵司衔一手揽着她的腰身,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后背,将她抱得死死地,“嗯,不生气了。”
然而在姜姝砚看不到的地方,眸色已然黑的可怕。
直到回去的时候,赵司衔都神色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直到用完膳洗漱好之后,赵司衔一把抱起姜姝砚走到床榻上,便欺身而上。
一只手抓住姜姝砚的手腕按过她的头顶,另一只手捏住姜姝砚的下巴,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对准姜姝砚的唇便吻了上去。
赵司衔吻得强势,又凶又猛,像是只野兽对待蓄谋已久的猎物,恨不得一口就将其吞入腹中,也把姜姝砚的呜咽和挣扎一下子全部都吞入其中。
姜姝砚此时哪还有不明白的,赵司衔哪有不生气,恐怕此时正在气头上,
她那只手掌无法推开赵司衔分毫,只能眉头紧蹙的承受着。
不到片刻时间,衣衫被尽数扔出帷幔,月华色床幔随着里面身形轮廓摇晃,漾起一阵阵涟漪。
仿佛一叶扁舟,任由狂风暴雨吹打。
直到三更天之后,赵司衔手肘撑在姜姝砚耳边,半撑起身体,露出宽厚精壮的上半身,后背和胸前划过几道指甲抓痕,把姜姝砚纤细身形全部遮住。
他轻喘着,修长的指尖拂开姜姝砚脸上的碎发,但眼底却是异样的疯狂,“姝姝,你是我的,任何人都抢不走……”
姜姝砚唇瓣微张,面罩着墙壁里面,眼睑半阖急促呼吸着,缓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声音开口,“我只是跟婉姨说了几句话,你误会我了……”
她胸口剧烈起伏着,颈间和胸前满是斑驳的痕迹,橙黄色的烛光透过月华色床幔照进来,显得暧昧而又迤逦。
赵司衔身形未动,伸出手捏住姜姝砚的下巴,让她面朝着自己,目光灼热,“可是我心里不高兴,你从来都没有对我这般笑过。”
他承认他就是不高兴,就是吃醋,包括后面在门口等她时,看着他们几人进去的背影,其乐融融,有说有笑,仿佛他们才是一家人,而他是多余的那一个。
那种落寞和失落达到了最顶峰。
那种感觉像是他孑然一身,孤独终老……
姜姝砚呼吸时还带着些微喘,眼睫未动,眸中眼波流转,她知道赵司衔是因为今晚上的事情,故意在折腾她。
每一次都异常难捱,又好几次都险些让她哭出声来……
若不让他气消了,怕是今夜她都别想睡了。
伸手握住赵司衔捏住她下巴的那只手,睁大双眼对上赵司衔的眼眸,呼吸微喘,“我现在不是在你身边吗?以后时间还这么多,你还怕等不起吗?”
这话让赵司衔心愉悦了些,但目光紧盯着姜姝砚,“余生都要陪在我身边,若是敢离开,我定要打断你的腿,把你关起来,以后就只能看见我一个人。”
他总感觉姜姝砚是不喜欢他的,但是相比于之前,却已顺着他了许多。
不知是自己想明白了,愿意跟他在一起了,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打算……
至于其他的打算赵司衔不愿多想,不断告诉自己她只是想通了而已,不是又什么其他的打算,否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事情。
姜姝砚依旧看着她,脸上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只盯着赵司衔,随后岔开话题,“我想去洗洗……”
她害怕会怀孕……
“好。”赵司衔点头,随后半起身吩咐外面候着的丫鬟备水。
……
第二日姜姝砚醒的时候,腰间酸疼。撑着腰坐在床上,云菲也跟着端着盆子进来了,“夫人,殿下去衙门了,让您今日在府上休息一上午,下午的时候再去衙门。”
姜姝砚手掌扶着腰,身形顿了顿,垂着眸若有所思,随后道了一句好。
不是她不想去,而是她腰、腿确是酸软的厉害。
若是一去,万一被孟婉看见,她可真是说不清了。
到时候孟婉定然又要让她去他们府上,赵司衔又要发怒,她倒是没什么,最让她害怕的是会牵扯到其他无辜的人……
她此时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卧床休息了一上午,中午用午膳的时候便要好些了,赵司衔也从衙门里回来,说是前来接她。
用过午膳之后,姜姝砚一身男装打扮,跟着赵司衔来到衙门里面。
只是她刚坐下片刻功夫,名册尚未整理完,书房的就被敲响了。
云深急匆匆的进来,一脸急色,他拱手行礼,“殿下,慕王到郑州了。”
赵司衔和姜姝砚皆是一愣,抬眸看向彼此,眸中神情皆有些喜色,终于到了。
五日的路程走了八日,但也总算有点良心,并未在城中弹尽粮绝的时候才赶过来。
这两日,赵司衔见了好些郑州下面的官员,无一不是在说粮草的问题,原本粮库里面的粮草早在五日前就已完。
索性赵司衔一早便让顾南枝和几个官员在城中和周边个县城打大肆购买粮食,他又亲自前去拜访郑州的几个富绅,筹钱筹粮草,整日都忙得很。
那些商贩都听说是郑州有璟王殿下坐镇,也不敢卖高价,因此那些官员采购粮食倒也没有收到什么为难。
但是城内外百姓太多,缩减了好几次才勉强撑到了现在。
昨日赵司衔出去,也是因为城外有人闹事,吵着要见赵司衔,他亲自前去安抚平息。
赵司衔放下手中的毛笔,从椅子上站起身,“他在什么地方?”
云深又拱手道:“在距离郑州城还有半日的路程。”
他垂眸思量了片刻,手中手指缓缓摩挲着,过了好半晌,才轻声开口,“本王亲自去迎接他。”
他话音落下,云深又连忙劝阻,“殿下,慕王殿下从出了金陵后就失去了踪迹,此时现身,属下担心其中有诈,殿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