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崇祯帝放手一搏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大明内部的动荡给了辽东皇太极机会,皇太极决定趁着李自成搅乱中原,大明朝廷无力支援辽东之机,倾全力一口吃掉大明的辽东兵力,彻底掌控辽东。
    自崇祯十三年(1640年),洪承畴总督蓟辽以来,洪承畴多次率军出山海关,于宁远、锦州一带与建奴作战。
    洪承畴麾下的八位总兵(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中,只有吴三桂与白广恩、马科三部能与建奴一战,其余几部中曹变蛟所部稍强,余下的与建奴作战都是一触即溃。
    其中又属吴三桂所部战斗力最强,吴三桂麾下的两万残余关宁铁骑,一直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治军方法进行训练。
    而除了训练严格之外,吴三桂还根据关宁铁骑的特点,设置了独特的指挥方式。
    吴三桂先从军中选出最精锐的骑兵一千,再以五十骑为一队,分为二十队。
    每队设一领骑官,然后吴三桂把这二十名领骑官的姓名分别写在二十只竹签上,插在自己的靴筒中。
    遇到紧急情况,吴三桂便随便从靴筒中取出一只竹签,呼叫那名骑官,那名领骑官即统领他的骑队,跟随吴三桂冲阵。
    因为有吴三桂的身先士卒,加之都是精锐,吴三桂带着部下冲阵,可谓是无往不利。
    多尔衮可谓是建奴中最能打的一员猛将,其余的明军在面对多尔衮时,往往未战先怯,一触即溃。
    但是吴三桂曾多次率关宁铁骑,与多尔衮发生遭遇战,双方的将士都拼命冲杀,勇猛异常,往往最终都是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
    因此,吴三桂也一直被多尔衮惺惺相惜,认为他是明军中难得的勇士。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建奴在皇太极的指挥下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
    为了预防建奴围困锦州,洪承畴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冒险向锦州、松山、杏山三城运粮,以防万一。
    当时正好赶上春节,洪承畴便以新年过节为掩护,出其不意的将粮食运过去。
    经过思考,洪承畴将此次的运粮任务交给吴三桂完成。
    接到任务后吴三桂亲自督运,洪承畴此计果然躲过了清兵的监视,吴三桂顺利的将粮食送到了锦州。
    等到建奴觉察后,皇太极出动了二万骑兵分四股追击吴三桂,企图夺粮,结果遭到了沿途明军的猛烈炮击,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二十五日,明军与建奴曾在松山展开过一场激战。
    明军左翼的吴三桂率部迎战建奴骑兵,吴三桂率军与建奴骑兵硬碰硬,正面击退了建奴骑兵的攻击。
    战斗结束后,洪承畴将有功人员上报朝廷,将吴三桂列为首功。
    原本辽东的局势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已经慢慢的稳定了下来,虽然反攻建奴一时间做不到,但是至少也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败仗。
    但是随着李自成在河南的势大,以及辽东战场的小胜,崇祯帝天真的认为辽东的明军行了。
    正好此时秦良玉的一万五千白杆兵也到达了辽东,崇祯希望可以借机平定辽东 ,随后将辽东的明军精锐调回关内剿贼。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在明知皇太极围城打援的情况之下,洪承畴禁不住崇祯帝的一再施压,亲率麾下八总兵与秦良玉所属的白杆兵,共十五万大军在宁远誓师后,浩浩荡荡的一起前往救援锦州,伺机与皇太极决战。
    皇太极得知此消息后,也召集了麾下满、蒙、汉、高丽四部共计十二万大军,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明军主力。
    洪承畴将十五万大军分为了三部,三万前军、八万中军、四万后军。
    为了避免麾下兵马集体溃逃,洪承畴特意将大军进行了混编,将八位总兵与秦良玉一起,都留在了中军,与他一起行进。
    洪承畴派心腹丁伟领前军开路,让监军太监张若麒坐镇后军。
    皇太极摸清了洪承畴的部署,他先按兵不动放过了丁伟率领的前军。
    等到洪承畴率领中军行进到松山城,皇太极听闻后,便亲率主力大军将松山城包围。
    同时派出了部队,阻击洪承畴的前军与后军。
    虽然得知自己被皇太极围住了,但是洪承畴并不慌,因为在洪承畴看来己方是有兵力优势的。
    皇太极最精锐的八旗兵也不过数万人,自己手下四万关宁铁骑与秦良玉的一万五千白杆兵,完全可以硬刚八旗兵。
    其余的杂兵对杂兵,无论如何大明在国力上是有优势的。
    自己手下的兵打光了,崇祯帝挤一挤还能给自己补充。要是皇太极此次打光了八旗的精锐,至少五年内,建奴再也组织不起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
    双方都明白此次松山之战的重要,洪承畴与皇太极都亲自督战。
    洪承畴在此前大明内部的平叛中,可谓是未尝一败,就算是到了辽东也是与皇太极打得有来有回。
    洪承畴手里有四万关宁铁骑,因此被皇太极包围的第一时间,洪承畴并没有选择避战,而是命令吴三桂等人主动出击。
    双方的骑兵在松山城外激战,彼此不分上下。
    就在洪承畴观察两军骑兵的战况时,大同总兵王朴由于贪生怕死加之想保存实力,竟然趁着建奴骑兵被拖住的时候率部逃跑。
    王朴这一跑,明军的军阵顿时就乱了,接着,吴三桂、唐通、马科等其他几位总兵也纷纷效仿,各自率兵逃跑。
    原本军阵整齐的大明军队就这样乱成了一团。
    建奴见明军大乱,当即也加紧了进攻,主帅洪承畴虽然极力控制军队的溃逃。
    但是经过一番厮杀后,洪承畴的身边只剩下了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东协总兵曹变蛟以及秦良玉的白杆兵,这三支队伍。
    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好带着几人的残兵退入松山城中,坚守待援。
    逃跑的明军被清军一路追杀,其中居然有上万人被建奴赶入海潮淹死。
    吴三桂因为是骑兵,所以他追上了最先逃跑的总兵王朴。
    二人先是逃到了杏山城,随后二人料定杏山也守不住,于是又赶紧逃向了宁远城,在逃跑途中二人遭遇了多铎率军截击,王朴所部损失惨重。
    最终逃到宁远城的明军中,只有吴三桂所部保留得还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