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康熙帝玄烨在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这位伟大的皇帝享年六十九岁,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载零十个月。
此时,朝廷的局势异常紧张。康熙帝的去世让整个宫廷陷入了混乱之中。而更让人瞩目的是,八爷党的支持者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无法及时赶回京城;与此同时,四阿哥胤禛却留在了京城。这种局面使得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变得愈发激烈和复杂。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康熙的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站了出来。他从正大光明牌匾后取出了一份至关重要圣旨——康熙的遗嘱。这份遗嘱宣读了圣旨内容: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成为新一任的皇帝。这一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标志着胤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后来的雍正皇帝。
为了纪念康熙帝的丰功伟绩,新继位的雍正皇帝为其父亲上庙号“圣祖”,谥号则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帝的遗体被安葬在了景陵,这座陵墓见证了他一生的辉煌与荣耀。
康熙大帝的离世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时期。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清朝继续繁荣发展,并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变革。而康熙帝的功绩和影响力,则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和传颂的对象。
那天,四爷胤禛被宫里的太监宣进皇宫,给康熙侍疾,一帮康熙的孝子贤孙围跪在康熙床的周围。
而此时的雍王府内,胤禛被宣进皇宫之后,府内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众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胤禛的归来,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映照着茶杯里袅袅升起的热气。邬思道和熹王妃相对而坐,他们面前放着一杯杯香气扑鼻的龙川新田高山绿茶。
邬思道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熹王妃,四爷此次进宫,估计那事要成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期待。
熹王妃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但她还是保持着镇定,微笑着回答道:“同喜!同喜!你是四爷最信任的人,四爷那事成了,你也将功成名就了。”她的目光闪烁着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荣耀与辉煌。
邬思道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熹王妃过奖了,我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罢了。”他顿了顿,接着说:“不过,四爷能有今天,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熹王妃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她轻轻抿了一口高山绿茶,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清香和韵味,然后轻声说道:“邬先生,你这茶真的非常特别,香气扑鼻且令人精神一振。不知它是否有着独特的来历呢?”
邬思道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他轻声回答道:“熹王妃,此茶的确非同寻常。据我所知,这茶乃是千年之前南越王赵佗担任龙川县令之时所发现。当时,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偶然间发现了这种奇特的茶叶。据史书记载,赵佗享年一百多岁,这足以证明此茶具有养生的功效。”
“是啊!”听到这话,熹王妃心中一动:“那您说,有没有一种茶,喝了之后能让人长寿?”
“回熹王妃,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说不定真有这种茶存在。”
“哦?”熹王妃眼睛一亮,忙问道:“邬先生,不知这是什么茶?”
“听说千年丹参和绿茶所制的茶,名曰‘长生茶’。”
“长生茶……”熹王妃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邬先生,这茶当真有如此神效?”
“回熹王妃,这长生茶确实具有养生功效,可以延年益寿。”
“如此甚好!”熹王妃喜形于色,她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微笑着说道:“邬先生,人长寿的确是好,若果不是康熙皇上长寿,那些太子阿哥们心急了,我家四爷都不一定有机会呢?”
听到熹王妃的话,邬思道心中一震,他知道这位熹王妃看似温和,实则心如明镜。他勉强笑了笑,说道:“熹王妃所言极是。”
然而,此时的邬思道却早已心不在焉,他开始思考脱身之计。他深知,如今四爷已经登上皇位,而自己作为一个知晓太多秘密的谋士,处境十分危险。一旦四爷坐稳皇位,恐怕便是自己的末日。毕竟,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
熹王妃叹了口气:“四爷那事成了之后,肯定会选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入宫,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皇子出生。可我已经老了,四爷还会看得上我吗?”
邬思道微微一笑,安慰她:“熹王妃,您不要过于担心。四爷并不是那种寡情薄幸之人。而且,您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子——弘历。母凭子贵,只要弘历没有犯下太大的过错,将来必定能够继承皇位。而您也将成为皇太后,届时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自然是幸福无比!所以,您不必想得太多,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养生,就能延年益寿。”
熹王妃听了邬思道的话,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但还是有些忧虑地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做呢?当年,弘历如果没邬先生指点,哪里能脱颖而出,得到康熙皇上的赏识。”
邬思道微微一笑在桌子上用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反”字,然后说:“那也要弘历本身机灵才行,不提也罢。想要长寿,首先,饮食方面非常重要。要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容易上火和油腻的肉类。此外,每天坚持饮用养生茶也是很好的习惯。这样可以帮助您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熹王妃心领神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并感激地对邬思道说:“多谢先生指点。”
邬思道微笑着表示不客气,然后提醒熹王妃:“您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散步、下棋等,以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相信只要您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一定能够健康长寿,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熹王妃感激涕零,决定听从邬思道的建议,好好保养自己。同时,她也暗暗祈祷,希望四爷能够顺利成事,让她早日实现当皇太后的梦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间,已至深夜时分。熹王妃早已回房歇息,只留邬思道一人,独自坐在那里,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静静等待着消息。他心中暗自思忖:“事成之后,康熙驾崩,沈上达和曾柏蕴的大仇得报,我又该如何全身而退呢?”如今的他深知,自己掌握着四爷胤禛弑父的秘密,知晓的事情实在太多。当年的曾柏蕴也是因为知道太多东西而被孝庄灭口。想到这里,他不禁感叹:“现在,昔日的队友即将成为敌人。”这时身穿一袭白色孝服的四爷胤禛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说道:“邬先生!成了!”
邬思道很识趣地站起身来,恭敬地称呼道:“皇上!”
四爷胤禛连忙摆手说道:“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咱们之间无需如此生分。今晚这一见,实在是太难得了,我只能在家里住一宿,过了明天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孝子应当整夜守灵,但是如今局势突变,宫中情况尚未明朗,所以我才会回来稍作停留,顺便过来看看你。老十三也真是太谨慎了些,有个丰台大营还不够吗?还用得着调派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士兵过来守卫这个院子吗?”
邬思道一脸认真地说道:“皇上,这件事确实是臣让十三爷这么做的。这五路人马平日里并不互相统属,如果想要确保万无一失,必须要有一个人来统一指挥才行。而十三爷为人正直、经验丰富,他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这次护驾行动关系到皇上的安全,必须要万分谨慎,所以臣认为这样安排最为妥当。”
四爷胤禛面色凝重地说道:“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那必然是万无一失啊!至于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吧!”
邬思道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回答道:“皇上误会臣的意思了,臣压根就不是个当官的料儿!自古以来,哪有一个瘸子能站在朝堂之上呢?如果皇上任用了我,即便出于公正之心,也会被人认为不公正;即使没有私心,也会让人觉得有私情。这样岂不会损害皇上的仁德之名吗?而且,臣原本就是先帝时期的罪犯,如果现在皇上即位后就启用先朝的钦犯,那么究竟是先帝当初抓人有误,还是皇上现在用人不当呢?所以,请皇上不要让臣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啊!此外,臣虽然有点小聪明,但那都是些阴谋诡计罢了。而皇上您所推行的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大道,所需要的应该是正直忠诚的臣子。臣在潜邸待了十几年,承蒙皇上对我的信任和重用,即使有点才能,也早已耗尽了。就像熬干的药渣一样,实在不堪大用了!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告老还乡,让臣得以安享晚年。如果皇上不嫌弃臣愚钝,还希望能准许臣继续陪伴左右,以尽微薄之力。但请皇上不要再给臣安排重要职务,以免耽误国家大事。
四爷胤禛说:“看来,你比我幸运呐!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先生想怎么隐?”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和好奇。
四爷胤禛知道自己的身份注定了要面对宫廷中的权谋与争斗,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选择生活方式。而这位邬先生似乎有着更多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隐居的方式。
他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处境,如果可以选择,他又会如何去隐呢?或许他也希望能够远离宫廷的纷扰,但现实却让他无法轻易放下责任与使命。
四爷胤禛看着邬先生,期待着他的回答,心中暗自琢磨着这个问题。同时,他也对先生的智慧和见识充满了敬意,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启示和指导。
邬思道听后,神色平静地说道:“臣想半隐。其一,臣孤身一人,身无分文,若是全隐,定然会饿死街头;其二,臣与皇上相识十余年,如今将要分别,皇上定会挂念臣,臣亦会挂念皇上。若是臣完全隐居,万一皇上思念臣时无处可寻,臣于心不安。故而,臣想寻找一处既能温饱,又能让皇上寻到臣的地方,半隐于此。如此一来,臣于余生便有所依靠,亦全了我等君臣之间的情谊。还望皇上成全。”
四爷胤禛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并没有挽留之意,淡淡地说:“也好!那邬先生想去哪里?”
邬思道拱手回答:“皇上,臣想去李卫处。毕竟,臣与他曾共事过。”
时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邬思道已经在李卫这里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这些日子里,他虽然过得安稳,但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丝不安。而李卫则因为办事得力,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职连升两级,现在已经成为布政使了。这样一来,李卫与雍正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然而,对于邬思道来说,李卫升职并不是一件好事。李卫与雍正走得越近,他在这里就会越感到不安全。毕竟,他知道太多关于雍正的秘密,如果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离开李卫的府邸,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经过深思熟虑,邬思道选择了田文镜作为新的落脚点。他认为田文镜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官员,可以成为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于是,他带着行李,离开了李卫的府邸,前往田文镜的府邸。
在田文镜的府邸,邬思道见到了田文镜本人。田文镜对这位神秘的客人充满了好奇,询问他来此的目的。邬思道微笑着回答:“我听说大人正在清查山西藩库一案,需要一位有经验的幕僚来协助您。我愿意为您提供帮助,只要您答应我的条件。”
田文镜听后,不禁皱起眉头,问道:“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邬思道笑了笑,说:“第一,我要做您的师爷;第二,我每年要八千两银子的幕酬。如果您能答应这两个条件,我将全力以赴地为您打官司。”
田文镜听后,瞪大了眼睛,心想这个家伙真是狮子大开口!八千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啊!但他又想到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胜诉,恐怕连官都保不住。权衡利弊之后,田文镜咬咬牙,点头答应了下来。
邬思道见田文镜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便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官场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就找到了案件的关键所在。他告诉田文镜,只要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一定能够胜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邬思道和田文镜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证据,证明了山西藩库的亏空问题。他们将证据上报给朝廷,引起了雍正的高度重视。雍正下令彻查此事,终于揭开了山西藩库的黑幕。
随着山西藩库案的解决,田文镜也得到了雍正的赞赏和重用。而邬思道,则继续留在田文镜的身边,担任他的师爷,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帮助田文镜处理各种事务。
田文镜府上,邬思道正在向田文镜提出要求:“东翁,我要加三千两银子一年!”田文镜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愕地问:“什么?三千两?你疯了吗?”
邬思道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东翁,您误会了。我知道您为官清正廉洁,不会接受贿赂。但我的幕僚费,您可以从那些盐商那里收取。他们为了保住盐引,一定会愿意支付这笔钱。”
田文镜听后,气得满脸通红,愤怒地拍案而起:“你这是要挟我!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哼,我田文镜可不是那种会被人要挟的人!”
邬思道见田文镜如此激动,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他故作无奈地叹口气:“东翁,如果您觉得不合适,那我只能告辞了。”说完,他转身就走。
田文镜看着邬思道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好个邬思道,竟然敢要挟我!我田文镜绝对不会妥协!”于是,他决定开除邬思道,并让他取走应得的报酬。
邬思道走出田文镜的府邸,回头看了一眼紧闭的大门,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低声自语:“东翁,这可是你让我走的啊……”然后,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消失在了街头巷尾。
与此同时,雍正皇帝正准备启程前往河南。在出发前,他收到了关于田文镜和邬思道的密报。原来,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上故意以高昂的幕僚费相要挟,成功激怒了田文镜。田文镜在愤怒之下,决定开除邬思道,并让他取走应得的报酬。
雍正看完密报后,不禁笑了起来。他对身边的太监说道:“这个邬思道,真是聪明过头了。不过,他的才华还是值得肯定的。希望田文镜能够好好利用他的才能。”
就在这时,又一份急件送进了皇宫。雍正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原来,这份急件告诉他,河南发生了旱灾,百姓生活困苦,需要朝廷的援助。
雍正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决定亲自前往河南视察灾情。他深知这场旱灾对于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缓解灾情。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看看田文镜的政绩。
邬思道得知雍正即将亲临河南考察的消息后,心中一阵恐慌。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河南,否则一旦与雍正碰面,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立刻离开河南。
回到住处后,邬思道急忙吩咐如月(雍正派来监视他的丫环兼媳妇儿)收拾行李,准备马上离开。尽管如月行动不便,但她还是迅速整理好了行装。
邬思道则焦急地等待着如月,不时催促她快点。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离开河南。终于,如月收拾完毕,邬思道拉着她匆匆出门,踏上了逃离河南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