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趁着农闲把房盖
作者:宅大王   穿成农家老妇,卖豆腐还债致富最新章节     
    郑晴琅在家里带人做酱,却也没忘记将薛家盖房子的事情提上日程。
    去年秋收暴雨时,她卧室上方漏雨,虽然后面薛满山给修好了,但是这给她提了个醒,薛家竹屋已经许多年了,确实该翻新了。
    还有,如今家里多了绿萍、郑大丫和薛秀美常住,虽说大房一家和薛子俊他们经常在镇上,但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后,就有些住不开了。
    郑晴琅觉得孙子孙女们都长大了,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一人一间房,于是,开春买那五亩旱田的时候,顺便将自家竹屋左边大概两亩大小的地也给买了。
    村里人一听说薛家要翻新房间,都不需要薛家人去请,都自发响应要过来帮忙,不要工钱,管饭就成。
    这是村里人互相帮工的规矩,今天你帮我家,明天我帮你家,中间不需要提什么工钱,所以郑晴琅“入乡随俗”,没有瞎大方去给工钱。
    但是,她在另一方面表达了对这些热心村民的感谢。
    开工后,郑晴琅在上午十点左右,就得抡起大勺,带着马宝珠、郑大丫、薛秀美三人做大锅饭。
    主食是今年刚收获的大麦做的杂粮干饭,或者是大麦磨成粉后做的大馒头,不拘他们吃多少,只一个原则,那就是管够管饱。
    菜色一荤一素一汤,听着似乎很寒碜,但那一大盘冒尖的肥肉片,还有浓浓的鸡蛋汤,无一不向众人展示薛家的诚意。
    每一个过来帮工的村民无一不咋舌,吃得满嘴流油之余,纷纷举着大拇指夸薛家给力!
    如此一来,大家干起活来就更加起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占地约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的竹楼修建完成了。
    薛家的新竹楼依旧是竹子、木材混合使用的竹木结构,粗木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用竹篾,屋顶为歇山式屋顶,铺茅草。
    新旧两栋竹楼紧紧挨在一块,相连处的旧栏杆拆掉后,从旧竹楼二层的走廊可以直接走到新竹楼处,若不是两栋竹楼的外观有些“色差”,看起来就是一大栋整体的竹楼了。
    依照惯例,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堂屋、卧室、前廊、晒台等规划都有,底层却不像原来那样架空,而是围了起来,内部划分为几间功能房,包括大牲畜房、小牲畜房、农具房、柴火房等。
    新屋落成之后,郑晴琅就迫不及待得翻了翻黄历,选了最近的黄道吉日,准备设宴庆贺乔迁之喜。
    原本她想着,就是简单的请客吃饭,自己顶多在厨房里忙活一天,结果正经安排起来,可把她累够呛。
    村里之前来帮过忙的,得请;薛氏族人、娘家姐妹,几门亲家,得请;她自己的、儿子儿媳的朋友,甚至薛子仁他们三个在私塾比较交好的同窗,也得请……这么算下来,竟然有一百多号人,至少得整十桌席面。
    于是,薛家众人又陷入了另一场忙碌了。
    写帖子、发帖子、送帖子,最终根据反馈确认来客名单,再根据名单安排坐席,这些由识字的薛满仓和薛秀美分别负责。
    借桌椅板凳、借盆碟碗筷、借酒壶茶具,搞齐十桌席面需要的用具,马宝珠和薛满山两人出马,事半功倍。
    至于席面食物的具体安排,自然是交给老师傅郑晴琅咯。
    买多少鸡鸭鱼肉,沽多少酒水,备多少茶叶,以及仓房里的粮食够不够用,再具体到哪些食材需要提前腌制……这些都需要细致的规划,好在,她作惯了,如今又有郑大丫作为助手,所以没那么吃力。
    就这样,准备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宴席当天。
    开席时间定的是中午,所以薛家人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
    旧竹楼的堂屋的一个灶台不间断得烧着热水,用来煮茶待客;另一个灶台已经炖上了今天中午要上的卤肉,香味飘出了好远,把隔壁邻居的小孩都馋哭了。
    大概早上十点左右的时辰,马宝珠娘家便来人了,除了她爹娘外,她兄弟那一辈的代表就来了她大哥大嫂。
    郑晴琅听说亲家来了,穿着围裙出来见客,看到马家兄弟只来了一个,嗔怪道,“亲家母,你怎么这么见外呀,都说了,全家都来的,预备的席面已经算了的,怎么就来这么几个呀。”
    马母晓得她不是说客套话,心里十分熨帖,笑呵呵得说道,“真要家里人全来,那我家就得占一张半的桌子了,不行不行,派几个做代表就行了。”
    郑晴琅听罢,忙对一旁的大孙子吩咐道,“子仁呐,你赶紧的,跑一趟上坝村,把马家几位叔叔婶婶还有弟弟妹妹们都请过来。”
    薛之仁“诶”的应了一声,转身就想往外走,却被马母拦住了。
    “别忙活了,家里已经买了好鱼好肉,他们中午也跟咱们一样吃好的呢。”
    “这有什么,你家里的好东西留着下一顿吃呗。”郑晴琅答道。
    马母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晓得郑晴琅是真的有心叫人过来同乐,而不只是做做样子。
    她说道,“最近天气那么热,家里那些不吃了也浪费了。再说了,真一家子人是来口人一起过来,我等下还怎么敞开了吃呢!”
    虽是开玩笑,但郑晴琅听她说到这份上,也就由她了,让薛之仁去忙其他事情后,又对马母补充了一句,“那回头席散了你别急着走,折点菜回去。”
    马母很爽快得应承了下来,“嗯嗯,不急走”,不过,她心里想的却是席散后得帮忙收拾收拾,而不只是折菜。
    这里吃大席有个习惯,由于主家备的菜品种多且量大,通常情况下,酒足饭饱后,每张桌子上都会剩下不少菜,这时就会有人折在一起,打包带走,简称为折菜。
    这些菜被吃席的人带回家去后,都是烀在一起一锅炖出来,也叫乱炖。
    这乱炖不仅不会破坏掉这些菜原来的鲜美,反而还会增加平时家常菜里没有的味道,是大家一致认可的美味。
    马母和她说了几句闲话,也不把自己当做正经客人,只在前廊闲坐,见她去堂屋忙活了,自己也跟了进去,撸起袖子帮忙了。
    席面的大部分菜式都在新堂屋里做,里头有四个灶台,足够今日做席面用,所以并没有在外头临时起灶台。
    马母一进堂屋,便哎哟了一声,感慨道,“你这堂屋比之前那个大了不止一点半点呀,瞧着真敞亮。”
    郑晴琅笑了笑,走进灶台处,答道,“嗯呢,我平常就爱在堂屋里捣鼓吃的,所以空间留得比较大,那头旧的堂屋整个都搞成了作坊,以后做豆腐和做酱就都在那头了,和自家做饭分开也好。”
    马母从角落处搬了一张小凳子坐下,然后一边帮忙摘菜一边说道,“前阵子宝珠给我送了些黄豆酱和干豆豉,黄豆酱就不说了,味道比我做的好吃,就是那个豆豉吧,黑乎乎的,我还以为坏了呢,回头按照她说的做了菜吃,哎呀,别说,还挺香的,我和我家那口子就爱吃那个味道。”
    “那正好,今天有一道豉香排骨和豆豉鱼头豆腐,应该很合你们的胃口。回头家里豆豉要吃完了,就过来拿,家里别的没有,但豆豉多的是。”
    “嘿嘿,那敢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