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样的道理,朱允熥是明白的。
只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他们关系到大明朝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们也并非主犯。
见着朱标时,朱允熥是有些心虚的。
烛台下,跳动的火焰,映射出朱标略显疲倦的脸。他的双眼,浑浊且布满血丝。看着手中从各省送来的文书时,上头的字,朱标都有些费劲才能看清。
边上,太子妃常氏正在泡茶。
这是夫妻俩之间的默契,朱标手中的国事不处理完,常氏也不会吹灯去歇息。
“儿臣参见父皇。”
“媳妇参见父皇。”
朱元璋摆了摆手,原本心中还有那么一些的怨气,也随着一步一步走近御案而消散。
随意翻看几眼,朱元璋有些不满,“这都啥时辰了,还不去睡。你看你这眼睛,快跟兔子一样了。”
桌上的文书、折子,有些杂乱。
朱元璋看的那一份,恰好是刑部尚书佟维上的一份自辩的折子。
其中言语之恳切,着实令人动容。
只是,这样的手段,在朱元璋这儿,并不管用。他也只是瞥了一眼,就迅速的合上。漫不经心的问道,“熞儿呢,怎么没瞧见。”
常氏正好端着茶杯过来,将杯子摆好,开口回答,“熞儿在奶妈那儿,媳妇来这儿伺候太子歇息。”
朱元璋呡一口茶,煞有其事,“自己的娃,还是得带在身边。总给别人养着,这算什么。你母后当年,几个娃哪个不是亲自带着。”
“只是宫里的规矩...”常氏不敢争辩,只得说出自己的苦衷。
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带着孩子。
只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常氏不能更不敢,违背规矩。
朱元璋愠怒道,“宫里的规矩,那是对旁人的。你是咱自家人,有些规矩,也不必总得守着。咱说了,自己的娃自己带,咱准你的。”
常氏心中一喜,“媳妇知道了。”
训完了儿媳妇,朱元璋又说到朱标,“你这是要到啥时候,准备着通宵去看?咱老了,不怕死,通宵也就通宵了。你才多大,咋尽不跟你爹学些好的。”
说完,朱元璋不由分说的夺过朱标手中的文书,丢在一边,“这人,杀便杀了,咱替你定了。”
刚要起身的朱标,又连忙的回头。
“父皇,锦衣卫递上来的名单,有一多半是冤枉或是罪不至死的。”
朱元璋面无表情,“咱知道,可他们必须死。他们不死,你儿子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朱标沉默了,道理他都懂,只是狠不下这个心。
朱元璋也不再多说,把常氏与朱允熥叫到一边,手指着窗外,“这些日子,你奉旨回趟娘家。把宫里的事,说给你那几个兄弟听。”
“他们是熥儿的舅舅,这个时候,就他娘的别做没事人了。告诉他们,这是咱的旨意。让他们可劲儿的在朝廷里闹腾,逼那些读书的。都是从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总不至于怕了这些读书人。”
“这时候不出来,还咋让熥儿指望这些舅舅们。”
站在菜园子里,朱元璋卷起裤腿,一脚踩进泥地,“瞧着些,等你再大些,帮咱种地。到那时候,咱不能
里。一颗一颗的拔,“这些菜,长得好,咱就留着。长得不好,就只能拔了。不然,它会毁了整片地。”
又端来干净的桌子凳子,取来两盏蜡烛放住,“殿下,您慢用。臣到那边瞧瞧去,有事儿您喊一声,
皇爷的旨意,臣是肯定要见的。臣这辈子,就服仨人。头一个,就是皇爷,第二个是太子,第三个是三爷您的外公。
臣就只剩三爷您了。臣不想着富贵,就怕有人对三爷您不利。您是皇爷的嫡孙,也该是大明的储君。”
蓝玉把杯中最后一点酒,也倒进自己的嘴里。目光盯着黑暗之处,自言自语,“可惜,蓝爷我命不好,
十年来,你无论做什么,皇爷爷都能饶恕你。一来,你蓝玉确实有功。二来,皇爷爷那是念在开平王。”
“元年征大都,你不顾魏国公帅令,屠一城。二年征王保保,你纵容兵士,强抢民女。六年时,平
三千余人。九年时,你讨四川山贼,放火烧自家粮仓。十二年时,你与颖川侯入滇,将帅不和,致使军心涣散
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出去。反正,漠北战事有魏国公,西南战事有英叔。大明朝,少你一个蓝玉,
走。后面,毛镶拎起又粗又重的大铁链子,“永昌侯,我要是您啊,就认个怂。这腰杆子,何必挺得这么直呢
吃什么,你就给他什么。皇爷爷那儿,孤自去说。可蓝玉日后若是说你毛镶,对他用刑,孤可不能饶了你。”
一根蜡烛或者是一盏油灯。布满灰尘的桌子上,蓝玉用嘴吹一吹。再用袖子一抹,这就成了能用的桌子。
蓝玉舌头舔一下毛笔,想了想,“皇爷,臣错了。这鬼地上,老鼠来了,都掏不出个洞来。臣心里头憋屈,您
把钱袋子在手上掂量一下,王八荣立刻就笑了,“詹大人,不是杂家不让您进。这实在是三爷在上课,这
坚定的淮西一派。他力排众议,为蓝玉争取了北伐的机会,于是才有了捕鱼儿海大捷。又有了后来的,
朱允熥轻笑一声,他不喜欢詹徽,因为詹徽的背叛。但朱允熥也知道,詹徽会是他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一万三千人。杀敌五千五百人,俘虏六千人,另有近千人四散逃走。获金银无数,牛羊数万,解救大明百
平章金骨花并生擒。金骨花所部,三千四百人,尽皆被俘。燕王身中三刀,仍然奋勇杀敌,进而不退。
得朕心。此役得胜,残元秋收之时,再不敢南下。当诸旨,传示臣工,以资嘉奖。赏,大将军徐达,
诸塞王,以资嘉奖。赏,燕王,金银造册一副,御赐宝剑一把。望徐卿再战疆场,为朕杀敌,护佑大明
接着,朱元璋亲自磨墨,“全都写下来,再最后再加一句。十六年正旦,咱在仪凤门,盼卿回京。”
朱元璋点点头,事实上,他也有些想念儿子了,“咱有这意思,你四叔打跑了鞑子,边塞能安稳些日子。
十三年时,燕王朱棣北上北平。大明北方,形成了西安、太原、北平一道的防线。这是大明朝的北方的门户,
叔那样,为大明朝驰骋疆场。骑在马上,砍鞑子。正如岳武穆所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从一早开始,贯穿整个仪凤门的玄武大道,都已经是水泄不通。而朱允熥,决定先一步出宫,寻些玩乐。
过去,来人把缰绳递给王八荣,嘴里抱怨,“老王,你不地道。说好的殿下辰时到,这才什么时候,
李景隆手上的动作和嘴里的话都没有停,“瞧您说的,皇爷,您啊,就是瘦了些。这不爱惜自个儿的身子
着吃吧。这玩意儿大补,当年你爹打仗时,流不少血,这也能补补。不然到了老,跟咱似的,身子骨不听使唤。”
“这位老爷,你是外乡人吧,还不总来京城。你若是总来啊,就不觉得,老婆子我这狗肉贵了。”赶紧摆手
地主家的牛。那时候觉得,牛肉比啥都好吃。后来打仗,吃了次驴肉。”朱元璋露出满足的表情,“啧啧,那个香。”
里的忙活,“儿子死了,前些年,跟着朝廷去打云南。去了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倒是同去的人,把
税。哪怕是出了城,还要交税。一天,挣不得几个银子,就光是交税了。不交,孙子就要被拉去徭役。”
李景隆丢下一个银锭子,看着朱元璋走远,放在老妪手里,“不用找了,赏你了。今儿,你就当没人来过
的是触目惊心。大明京城,天子脚下。”朱元璋怒了,“咱妹子修个菜园子,征他狗日的徭役。咱倒要看看,是
喘匀气,朱元璋的眼神,开始变得阴戾,“李景隆,把应天府尹先拿了。然后再让蓝玉,从上到下,
征徭役。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这些官员,胆子大的很。因为,他们知道,老百姓奈何不了他们。”
申冤,就只能到县衙敲鼓。但这样一来,就会变成县令自己审自己。到头来,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而这时,朱允炆才跟着回答,“皇爷爷,有人强征徭役,致使百姓涂炭。该下旨,严查应天府。再派人,
百姓。后来,咱改集庆为应天。”朱元璋不由得发出感慨,“此后,咱每下一城,都有百姓相迎。江南几省,
打苏州时,百姓争相上城楼迎战。而现在的苏州,百姓和乐,万民无恙。苏州官税,几年来都
“洪武十四年,苏州府各县、州,所缴官税,共计为二百三十一万石。这其中,还不包括出海商税还有免徭加税。
看到朱标,朱棣眼神一亮,犹如黑夜里点燃两簇小小的火苗,眼底掠过一抹惊喜之色。
朱棣从身上摸出三块金锁,“父皇,这是儿臣在北平,请巧匠打造。特送与两个侄儿,也算是儿臣这个
朱棣笑了笑,他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侄子的。虽然,朱棣很有傲气。但在家人面前,尤其是朱元璋面前,
在人群最后头,朱元璋把手被在身后,慢慢的跟着。看一眼朱允熥和朱棣的亲昵,嘴里嘟囔着,
“自洪武八年起,直至洪武十五年。朝廷内库府、大宗正院、户部,共拨与秦、晋、燕三位藩王,
虽然看不懂,朱元璋还是拿过算盘,有模有样的数起来。最后确认无误之后,他皱紧眉头,“传李善长
于是,傅文华当着朱元璋的面,又重新拨弄了一次,最后全部推开,“陛下,臣没算错,是四十五万八千
“这狗东西,要钱不为旁的,就是为了给他自个儿新盖几间屋子。咱寻思着,咱这儿子,住的比咱还好啊。”
这位皇帝对自己儿子们孙子们有多溺爱。秦王在封地上,犯下了太多的罪行。最后,也只是被训斥几句了
詹徽笑了,“陛下知道也无妨,这是陛下问的,咱们也只是如实说而已。无罪之论,殿下您大可不必担心。”
更不会有所谓的靖难。而让皇爷爷这么做,最好的就是旁敲侧击,让皇爷爷知道,藩王每年要花了朝廷,
是朱棣刚到北平的时候,就让工匠开始打制的。原本的是,朱雄英一块龙,朱允熥和朱允炆各为一块麒麟。
提到吕氏,朱棣有些厌恶,“她算个什么,能给他带个麒麟,那也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不愿让大哥难做
宗泐摇摇头,“佛曰不可说,殿下心中所想,小僧岂敢胡乱去猜。解铃还须系铃人,殿下心中郁结,
宗泐离去,和尚坐在朱棣的面前,看到空了的茶杯,“殿下,您要不要再来一杯。此间抑,殿下足喝三杯茶。
朱棣瞬间警惕起来,他不知道,这个和尚说的对还是不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朱棣很不喜欢这句话。
元璋下旨,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也许,也正是因为朱元璋也做过和尚。朱棣对出家人,并没有太大的反感。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激怒了朱棣,他拉住道衍的手,“和尚,你若是寻死,大可不必死在我面前。
接着,朱棣走到窗边,看一眼外头的大街,又给关上。再转身,恶狠狠的盯着道衍,“你不要疯言疯语,
道衍也跟着放低声音,“殿下,您可想过,当今皇上百年之后。大明后世之君,能容忍一个手握重兵,
皆知。只是,您和三殿下呢。他是皇上嫡孙,太子嫡子。他日后若是登基,您还有这样的把握吗。”
“殿下志向高远,太平盛世,不该阻碍殿下。日后三殿下登基,你只能卸甲居于天子脚下,直至终老。”
请殿下,砍下僧的头,拿去给皇上请罪。皇上念及父子之情,定不会怪罪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