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甜蜜计划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过了几天,辽王又在琢磨再搞个什么计划,最后听到宁贵妃对李喜旺送的土蜂蜜赞不绝口后,灵光一现,决定再搞个甜蜜计划,在辽东发展养蜂业。
    但是犇牛计划有李犇这个人才,养蜂靠谁呢?
    在家里洞偷着乐的李喜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是被辽王盯上了。
    辽王对他说道:“老李,你还是回长春吧,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烟草产业,顺便养养蜂。”
    辽王实际想说的是:“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养蜂业,顺便种点烟叶。”
    自从徐德和宋有才走后,李喜旺的地位在辽东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从去年底回广宁后,就不想再回长春了。
    长春以北的锡伯人牛马少,虽然很早就在辽东各部落中率先学习汉人耕种、养殖,但是因为和内地交流太少,方法粗放,投入大,产出低,一直在温饱线以下挣扎。
    自李喜旺来了之后,对这个长期为温饱发愁的林中部落实施了精准扶贫,不仅教会了他们种水稻,种玉米,种土豆填饱了肚子,还让他们养猪、养蜂、种烟叶,去赚内地人的钱。
    有了粮食和钱以后,刚好连续三年辽王府也没再像蒙古人那样年年来征兵,吃饱喝足的族人们就开始除了创造族人还是创造族人的活动,那孩子也慢慢也多了起来。
    锡伯王对李喜旺感恩戴德,不仅把一个女儿送给他,还专门在扶余城给他建了一套房子避暑。
    李喜旺媳妇现在也非常支持他在扶余种玉米和养猪。
    她听婉清说过,有了猪胰子和玉米淀粉,婉清就可以造出让女人浑身香喷喷的香皂来。
    当烟神一直是李喜旺的碎碎念。
    辽王不说,他都一直在偷偷地种烟叶,张石和大能那里的卷烟都是他提供的烟丝。
    只不过,扶余在平原地带,产出的烟丝品质并不高,推广价值不大。
    养蜂是朱天植后世在扶贫工作队时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工作的延续。后世奇石镇适合养蜂,当地人只养土蜂,产量极低,一箱蜜蜂每年只能产一、两斤。
    当时朱天植他爹,就是个养蜂的,而不是什么皇帝。朱天植小时候也跟着耳濡目染,学了些皮毛。
    朱天植在扶贫工作队时,还教过村民养什么意大利蜂,一箱产量竟然有二十多斤,照样能像土蜂蜜一样卖出好价钱。
    可惜李喜旺当时没有好好学,朱天植那时虽然会一些半吊子功夫,但也没有时间教他。
    李喜旺在长春的时候,淳朴的锡伯人总会送给他一些冒险从森林深处采集的土蜂蜜。
    李喜旺不敢贪功,也送给了辽王一些,不想又给自己找了件事做。
    当听说辽王要自己继续回长春后,李喜旺连忙把藏在箱底的土蜂蜜全部翻了出来,送给了宁贵妃,说孩子还小,请她帮自己说说好话,不要再让自己回长春了。
    宁贵妃也是心软的人,就给辽王提了一嘴。
    辽王听后,不由嘿嘿一笑,找到李喜旺说道:“你这蜂蜜估计要价值五十两银子,按大明律法,贿赂五十两可是要杀头的啊。”
    李喜旺没想到送礼送出个麻烦来,就问道:“你现在有那么多人手,非要盯着我这个老头子干什么?”
    辽王说道:“你还不老,听说你在扶余城也养了个小三。这神圣的养蜂事业只有你和锡伯人共同完成。”
    对于养蜂大业,辽王其实没有忘,只是一直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
    蜜蜂这种精灵,原产于地中海以东的叙利亚草原,渐渐传播到地中海周围,衍生出许多亚种,以意大利蜂最为着名。后世内地养蜂业就是以养殖意大利蜂为主,产量极高。
    东北黑蜂也不错,蜂蜜质量和产量均为上乘,实际也是老毛子后来从欧洲带来的乌克兰蜂和当地土蜂杂交的结果。
    但是当时的大明朝一直没有高品种的蜂种。
    锡伯人从悬崖或大树上采集的蜂蜜虽然口感好,产量极低,还不如内地土蜂蜜,只能当作贡品,满足极少数权贵的需求,就像上次辽王搞的中秋晚宴那样。
    早在让沈家商船下南洋或布局西域的时候,辽王也曾交给沈家或夜不收,想办法物色当地一些物种回来,其中就包括波斯蜜蜂、印度蜜蜂等种群。
    养蜜蜂是个极为细致的辛苦活,费时费力。关内来的百姓大多不会养,也不愿意养,后世的活框养蜂法还没有开始推广。
    经过几年的努力,只有不到三十来个小种群在自生自灭状态中慢慢融入辽西的环境,有的还和当地蜂种杂交,出现新品种。如果要推广到更为寒冷的辽北,恐怕有很大难度。
    辽王继续忽悠李喜旺说道:
    “让你去长春,主要是为了养蜂,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蜂。”
    “我现在发展养蜂大业,不仅仅是为了讨好我老娘,也不是因为那几斤蜂蜜在辽东Gdp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贡献,而是为了配合深入开发松嫩大平原的大战略。”
    “到时侯有上百万亩的油菜、玉米到了季节需要授粉,你总不能像培育杂交水稻一样,拿根绳子荡来荡去,搞人工授粉吧。锡伯王给你又送房子又送女人,你总得把这扶贫后的振兴工作接力搞好吧?”
    “我让工匠们先给你做上两百个蜂箱,再找几个锡伯人尝试搞活框养蜂,只要把这个搞成功了,就是大功一件。”
    李喜旺听辽王这么一忽悠,只好同意等天气转暖,就带着蜂箱去扶余城,执行所谓的甜蜜计划。再说锡伯王送的小格格一直丢在那里,其实也怪想念的。
    几年后,辽王还是主动放弃了这个甜蜜计划,在辽东养蜂成本还是太高。
    还是那句话,但凡是发展经济总有试错成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