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走进西双版纳
作者:乌云随风   戎马生涯致富路最新章节     
    李巴尔为什么要选择西双版纳呢?因为西双版纳的地势和豹子岭的地势相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

    西双版纳地区在古生代时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抬升成陆地。遭受历史长河中的日月风雨所侵蚀,形成了准平原地形。西双版纳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这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所决定的。西双版纳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区尾梢,其地形受到澜沧江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的控制,导致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原山地和相间分布的山间盆地。山地占土地面积的95%,包括大面积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在山地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间盆地,全州1km2以上的小盆地有五十八个,其总面积约九百四十六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属于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整个地区的东西两侧被长期隆起带的变质岩山地所包围,中部是中生带凹陷,三叠纪以后的海陆交替相、陆相红色沉积地层。地层的形成受到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

    西双版纳的州内最高点位于勐海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为2429.5米;最低点则在勐腊县良各脚西南的澜沧江河谷,海拔仅为470米,相对高差达到1959.5米。

    傣族文化的璀璨瑰宝 曼听公园,位于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这里曾是傣王的后花园,如今已成为展示傣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傣族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前,已经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对傣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傣族人民的宗教生活中,强调和平、善良。佛教的教义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以达到涅盘。傣族男子从小就必须有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这种宗教信仰不仅影响了傣族人的日常生活,还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体态与印度舞蹈、缅甸舞蹈相似,突出人体三道弯造型,具有雕塑感。傣族舞蹈从题材、内容、表演形式、舞姿造型以及手势等方面,吸收了印度文化和缅甸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丰富的舞蹈风格。他们的《孔雀舞》、《金色的孔雀》和《雀之灵》等作品,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作。

    傣族的服饰和装束也很有特点:发髻盘绕于脑袋后,紧身的长袖上衣和修长的花筒裙子。傣族服饰的色彩丰富,取自于自然,如天空的蓝、江水的绿、百花的彩等,展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孔雀的图案常出现在傣族服饰的裙边、领口、下摆、袖口等位置,体现了傣族人民与孔雀的密切关系。此外,傣族园是集中展示傣族宗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及服饰饮食等特色的旅游景区,是了解傣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西双版纳的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汇集了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众多珍稀动植物种群等。这使得野象谷成为了一个集生态旅游、科普科考教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来到野象谷,走在搭建于高空的观象栈道,可以观看大象的栖息地和生活的地方。还可以通过雨林观光索道,在空中观看大象的行踪。大象生活和栖息地的中央,修建了一座亚洲象博物馆。形成了一条“人与亚洲象沟通的桥梁”。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想象吧”品尝新鲜营养的“象餐”美食。野象谷还承担着多项生态保护科研项目,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等,同时,这里也是中国一处可以与亚洲野象近距离交流的地方,被誉为“人类与亚洲野象沟通的桥梁”。

    除了野象谷本身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外,交通也很便利。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213国道旁,景区内还有长达四千多米的步行道蜿蜒于热带雨林之间,让游客可以漫步其中,感受热带雨林的气息。景区南门附近每天都有固定的大象表演。

    西双版纳的总佛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南传佛教寺庙。总佛寺是西双版纳地区最重要的佛寺之一,享有盛誉,深受当地傣族民众尊崇。总佛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庙几经修缮和扩建,至今仍保存完好。总佛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傣族、缅甸和泰国的建筑风格,主要有山门、大殿、佛塔等建筑。寺庙内供奉着多尊佛像,如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弥勒佛等,还有大量的佛教经典、法器和文物珍藏于此。

    西双版纳总佛寺,傣语称为“洼巴洁”,相传是由公元七世纪中叶从缅甸来弘法的两位南传佛教僧人兴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座佛寺不仅是西双版纳佛事活动的中心,也是各地土司头人、佛寺住持朝拜的圣地,在整个东南亚享有盛誉。寺院与曼听公园相连,游客一般从曼听公园进入总佛寺,其建筑风格与东南亚的建筑风格相似。此外,西双版纳总佛寺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通过“佛光之家”慈善事业,僧人和信徒们用佛教的慈悲之心关怀被艾滋病折磨的人们,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总的来说,西双版纳总佛寺不仅是南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也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对于了解和体验南传佛教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勐泐大佛寺是心灵的归宿。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地方也是游客们寻找内心平静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聆听经文诵读,感受那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

    勐泐大佛寺,该建筑在佛历2883年(即公元1848年,清咸丰年间)战争中被毁,距今已有169年。勐泐大佛寺于2005年开始重建,于同年3月9日举行了大型的土地开光仪式,于2005年5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大殿奠基开光仪式,在大殿施工时,挖掘出大量的银币、银盒、佛教法事用品等。占地面积400亩,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佛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巧妙融入到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色彩。

    告庄西双景是一个展示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度假区。告庄西双景占地面积约120公顷,毗邻澜沧江,与缅甸接壤,地理位置独特。告庄西双景融合了傣族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出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傣族风情街、大金塔、湄公河?星光夜市、孔雀文化广场等景点。在告庄西双景,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的传统建筑、宗教文化、民间工艺、歌舞表演等,感受傣族文化的魅力。

    除了这些景点外,告庄西双景在傣语中的意思是“九塔十二寨”。这个名称源自其建筑和规划理念,旨在重现古时西双版纳的景象,其中“九塔”代表九座佛塔,而“十二寨”则代表十二个傣族村落。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深度融合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傣泰文化,试图通过恢复古时的景观来展现西双版纳的历史和文化。告庄西双景自2009年建立以来,已经发展成为西双版纳乃至云南省最受欢迎的文旅小镇之一,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地位,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着称。

    告庄西双景还承担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作用,每年举办多场民俗活动,如傣泷文化节、泼水节等,成为西双版纳城市的新名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由于西双版纳与缅甸接壤,于是就有了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景区。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等等。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景观和故事。

    从热带植物园的繁花似锦,到热带花卉园的芬芳四溢;从勐远仙境的自然奇观,到景洪曼听公园的傣族风情;从勐泐大佛寺的佛教文化,到西双版纳野象谷的野生动物世界,每一个景点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 西双版纳,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无论是热爱自然、崇尚户外探险的旅行者,还是热衷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

    基诺山寨是一个展示基诺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景点。基诺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约2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基诺民族乡。基诺山寨占地面积约10公顷,位于热带雨林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景区内有基诺族博物馆、基诺族文化广场、民居展示区等景点。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基诺族的历史、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基诺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如基诺大鼓舞、基诺族纺织技艺、基诺族太阳鼓等。

    基诺族的人口分布:基诺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基诺山中,在基诺族民族乡内,遍布在勐旺、勐养、勐罕等地。总人口约为人(2010年),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特有民族之一。基诺族的宗教信仰包括农业祭祀和狩猎祭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动土烧地到收割进仓,每个生产环节几乎都有祭祀活动,如烧地祭、播种祭、尝新祭等,以祈求丰收和平安。狩猎在基诺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祭祀项目繁多,包括对狩猎的精灵进行祭祀,如“梢斯”、“扣摸”和“厚交”等。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好希早”,即新米节,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人们采集新谷物、蔬菜和瓜豆,杀鸡,并请亲戚朋友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庆祝丰收。基诺族的丧葬习俗包括土葬和火葬,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常作为殉葬品,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则实行火葬

    “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体现了基诺族的文化特色和家族观念。基诺族的宗教信仰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巫师在遇到灾祸时,进行杀牲祭鬼神的活动,并兼行草医。综上所述,西双版纳基诺族的文化和宗教活动紧密相连,通过农业和狩猎祭祀、传统节日以及丧葬习俗等体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西双版纳的美食品种繁多,各具特色。香茅草烤鱼是一道传统的傣族风味菜肴,在版纳傣味菜肴中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主要原料是罗非鱼和香茅草等调料,制作方法是把香茅草、生姜、大蒜、辣椒、芫荽一起切碎和食盐拌匀,放进处理干净的鱼肚子里,用香茅草将鱼捆好夹紧,刷一层植物油,放在炭火上两面烧烤,烤熟即可食用。由于做法独到、香料独特、鲜香可口。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等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菠萝紫米饭、孔雀宴、春鸡脚、竹筒饭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李巴尔他们一行用了三天的时间,还是没有看尽西双版纳的全貌,只是浏览了西双版纳的冰山一角。不过也足够他们学习很久的了。

    “”